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
|
|
[武学]我的太极正脉师承 - 李经梧再传弟子
我出生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悄然铺设了一条与太极拳结缘的道路。许多年后回望,我深知,自己之所以能站在这条正统太极传承的脉络之中,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因缘与敬师之心交织成的结果。今天,我郑重书写我的太极正脉师承。
我的太极拳之路,最初1994年由林文辉宗师引领启蒙。他不仅是我最早接触太极拳的实际指导者,更是我步入传统武学殿堂的重要引渡人。林宗师修为深厚、风格严谨,他在香港教授太极拳多年,广育门徒,是多家太极门派公认的资深实战家与教育者。最初我并不理解太极的真正内涵,只是怀着对身心健康的本能渴望而走近它,但林宗师一招一式的示范,却深深震撼了我。他讲的不多,却拳拳有法、步步有源。在他的指点下,我渐渐意识到:太极拳远不止是一种拳术,更是一条生命修炼之道。
在林文辉宗师的引荐下,我于2024年10月正式拜入单颖宗师门下,成为其嫡传弟子。单颖宗师,是李经梧太极大师的嫡传弟子,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吴式太极拳第五代正脉传人,是近代太极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核心人物。不同于许多只通一门者,单颖师父真正得陈吴双脉之真传,既继承陈发科宗师一系之拳法精髓,又通达吴氏太极之高妙结构。他不仅拳技高超,更重要的是对太极拳理有极深的体悟与系统传授之道。他严谨不苟,讲究中正平圆,强调身法与意念的结合,注重气息的自然运化与身架的实用演化。
在师父的教导下,我系统学习了太极拳的内外精义,逐步理解了太极并非表演,而是结构、呼吸、意念、养生与战技的完美统一体。他教我在松柔中找劲,在缠绕中生化,在看似无力之处聚势蓄能。这种理念,贯穿了我后来的太极练习,也成为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身体与精神锻炼方式。
而单颖宗师的传承之所以弥足珍贵,在于他所承之脉源自一位在中国太极史上具有决定性地位的巨人——李经梧太极泰斗。
李经梧先生(1912–1997),是中国武术界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泰斗,亦是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的入室弟子,同时也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图南的得意门徒。正因如此,他成为极少数同时获得陈氏与吴氏两大太极正宗认可的传人。他不仅学成拳法、器械,更深得推手与太极哲理之妙法,致力于太极拳的现代化、学术化与国际推广。李大师一生弟子众多,桃李满门,但单颖宗师被其亲口认可为嫡传核心,代代相承,谱系分明。
在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官网中,清楚列出李经梧师承表与其门人谱系。在该师承表中,李经梧被列为陈氏第十代与吴氏第四代正脉,而单颖宗师为其嫡传弟子之一,即陈氏第十一代、吴式第五代。继而,我则成为陈氏第十二代、吴式第六代正统再传弟子。这一谱系清晰严谨,代代有序,可追溯至陈长兴、陈发科、吴鉴泉、吴图南等一代宗师,非一般武馆所能比拟。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岭南李经梧太极门人名录”中,我的名字被正式列入“单颖入室弟子”之中,原文如下:“巫朝晖(启蒙于林文辉,师承于单颖)”,清楚记录我在此一正统脉络中的实际位置。对于一个武术传人而言,这不是荣誉的标榜,而是责任的承担。我们既非凭空生发的一代,也非无源之水,而是承载着太极数百年文脉的一环。
正脉传承,是一个极为严谨的文化体系。它不单是师徒之间的关系认定,更是拳理拳法与身体智慧的完整流转。太极拳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一时的表演或竞技,而在于一代代修者以身体、心意和哲理去实践、理解与传递。正因如此,历代太极宗师才如此重视师承系统的明晰,强调入门、传艺、立谱、传承。
今天,身为李经梧大师的再传弟子,我不仅感到无比的敬畏,也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太极不是表面的动势,而是一种活态的智慧结构,是一代代师徒心意相传、身体践行、逻辑自洽的活文化体。我要把我所学的,不仅继续实践、打磨,更要以现代语言梳理与记录,传给那些真正有志于理解太极之精义的人。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林文辉宗师的启蒙,没有单颖宗师的接纳与教导,我是否能走到今天?更深一层地,我若没有进入这一条严谨的正脉谱系,是否能理解太极真正的深度?这是时间与实证赐予我的答案。
因此,在此郑重写下这篇文字,铭记恩师之德,明晰来脉之源,传承太极之本。
吾名巫朝晖,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吴式太极第六代正脉传人。
谨以此文,为太极正脉作证!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