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
|
|
[武学]1993年,我与林文辉宗师结缘
1993年,在我人生诸多交汇点中,有一个至今无法被替代的节点,那一年,我结识了林文辉宗师。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却悄然开启了我长达数十年太极之路的源头,也成为我日后进入太极正脉体系的真正起点。
那时的我,并未想过有一天会进入太极拳的核心谱系。只是出于身体修养的本能渴望,在一次香港武术活动中与林文辉宗师产生了交集。他看似低调,却气场沉稳,举手投足之间,自带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度。第一次见他出手时,是在一次小型演练交流上,那一招“掤劲化发”,只见对方稍有接触,便仿佛失重般飞出,我当场震撼,知遇之感油然而生。
随后,我开始随他学习太极拳,从最基础的桩功、缠丝、推手一步步打起。他讲究“内求于身、外顺于势”,不尚花架子,只重内功底蕴。我最初学拳,只觉得动作缓慢有余、实用不足,但正是在他一次次强调“气沉丹田、松肩垂肘、节节贯穿”的要求中,我开始体会到太极的真正内功,不在表面,而在结构与意念之间。
林宗师的身世与武学背景,也在这期间渐渐为我所知。他并非只是一位在香港传拳的老师,而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其师承可上溯至陈家沟太极拳大宗师王西安。王西安大师乃当代太极界重量级人物,为“陈氏太极四大金刚”之一,技击功底极为深厚,享誉武林。而林文辉宗师,便是王西安嫡系传人之一,全面继承了其拳法技艺与教学体系。
林文辉自1975年起便在香港传拳,是极早将太极实战体系引入香港社会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创办香港气功太极社,致力于将传统太极拳结构系统化、生活化推广。他既有陈氏太极拳的刚劲与爆发力,又吸纳了南派内家拳的松柔与养生之道,其教学内容贯通内外,极重“站桩功”、“缠丝劲”、“听劲化劲”等内功体系,令我在早年打下了深厚的太极底层结构基础。
1993年至2000年间,我常在香港向林宗师请教,每一次交流,他总是耐心指导,毫无保留。他从不因人设限,无论学员资质如何,皆以诚心传拳。正是在这段启蒙期,我逐步确立了对太极拳深层结构的理解,并对“正脉传承”这四个字产生真正敬意——这不只是一个称号,而是一种身体、意识、哲理三位一体的文化传递。
2001年,林文辉宗师正式推举我为其所创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我虽自觉尚未真正“得艺”,但也明白这不仅是对我的认可,更是赋予我一种责任——将太极拳正脉理念持续传承与传播。当年我接过聘书时,心中肃然,一种被卷入历史长河的感觉油然而生。
2008年,宗师再度邀请我出席“十大高手聚香江”盛会,来自多个门派的太极、形意、八卦重量级人物齐聚一堂,我有幸受邀列席,见证并参与了那一场武林盛会的历史瞬间,也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林文辉宗师不仅是太极传人,更是太极精神的践行者与布道者。他用一生在香港培育太极土壤,将陈家沟的拳意深植于这座现代都市,影响无数习武者。
回首三十年,我与林宗师的结缘,早已不仅仅是“拜师”两个字可以概括。那是一次生命与文化的对接,是一场精气神与时代节奏的碰撞。我很清楚,若不是1994年与他的相遇,或许我今日虽仍习拳,却未必会进入这条正统谱系,更不会有机会再由林文辉宗师引荐,拜入其师父李经梧太极泰斗的嫡传弟子单颖宗师门下,最终确立我陈氏太极第十二代、吴式太极第六代的正脉身份。
我敬林文辉宗师,不仅因他功力深厚、教拳严谨,更因他不改初衷、推太极于众人之间。他未曾自夸,却已用一生写下太极推广的香港篇章。对于我来说,这一缘起,不仅是个人命运转折,更是我今日书写太极体系的原点锚定。
谨以此文,纪念1993年的那个起点,纪念林文辉宗师给我的人生转向。
这是我与太极拳的原点,也是我后来所有太极修行故事的第一页。
——巫朝晖,敬记。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
吴式太极拳第六代
香港气功太极社名誉顾问(2001)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