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6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7881
:
|
|
[全球联动]迷踪拳非遗传人 · 洪润源
在我人生众多的际遇中,有些缘分,注定要被岁月铭记。洪润源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不可轻忽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文化收藏家,也是一位身怀绝技、行藏有度的传统武术传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迷踪拳”传承人,经中国国家文化部门正式审批确认。这一身份,是对他一生武学修为、文化积淀与传承努力的最高肯定。
与洪润源先生的结识,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十大高手聚香江”的盛会。那是一个英雄际会的年代,各路武林名宿汇聚一堂,而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温而不弱,藏锋于内”的古派人物。不同于有些拳师的张扬与功利,他一直以极为低调的姿态行走于文武之间,深藏不露,却稳如泰山。从那之后,我们保持联系,偶有交流,而真正的深度互动,则是十余年后,我们在推广太极与传统文化的新平台上再次并肩。
洪润源先生的“迷踪拳”,源自清末民初流传至今,技法讲究“形随意动、步如游龙”,一如其名,变化莫测、神秘莫辨。他并非靠空口承袭,而是实实在在地练就了这一套功法的神髓,并且通过多年教学、推广、演示与文化倡导,使这一濒危拳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他的拳术中有深厚的传统精神,也有现代传播的智慧,是融合而非守旧,是光大而非固守。
除了武学,洪润源先生在文化收藏领域同样造诣非凡。我曾在一次交流中,被他展示的一组扇面作品惊艳,那不是简单的收藏展品,而是包含作者来历、历史渊源、书法风骨与绘画精神的整合讲述。他讲每一件作品时,不是简单陈列,而像在讲一段段隐秘的历史篇章,让人肃然起敬。他曾主办多次香港地区的民间文化展览,推广书画、古籍、文玩知识,让传统文化在市井之间散发余韵。
更难得的是,2024年我成立“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时,洪润源先生便欣然支持,并积极参与我们与香港地区太极、气功、传统文化各界的交流。他与我们一起在“国际太极日”活动中亮相,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他始终站在传播中华文化、联结全球华人传统精神的第一线,从不争名夺利,只求一点光热。
我们在私下交流中,他曾感叹:“迷踪拳不是一门打斗的拳,而是一门追踪人心、踏实行走的术。”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他看重的不只是拳脚的快慢,而是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延续感。这也让我愈发敬重他身上那种“以身立教”的本色。
在当下这个纷扰的时代里,有多少武术被当作表演,有多少文化被用作装饰,而洪润源先生却一直如一口老井,静静守着那份属于迷踪拳与中华文脉的清澈。他不是高调的“拳王”,也不是市侩的“名师”,而是实实在在、一手拳谱一手书卷,文武兼修的正统传人。他的每一步,都深扎在时代变革的泥土中;他的每一拳,都透出一份对民族精神的敬畏。
我常说,真正的文武之人,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根”,而洪润源,正是这样的存在。在我所有武学与文化交往的友人中,他是少数几位能在文与武之间实现真正融通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并非偶遇的江湖过客,而是在时代不同节点上始终心脉未断、默契同行的同道中人。
愿这篇小文,记录的不只是我的一份敬重,更是对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致敬;对一位文化践行者的铭记;对一位文武融合者的见证。
迷踪拳不再迷失,因为有他这样的人,一直在。
—— 写于澳洲悉尼,纪念我与洪润源先生二十余载文武相识。
洪师傅练功英姿
左起: 迷踪拳传人洪润源师傅、前香港奥委会主席贝钧奇、香港太极国际学院主席林文辉、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巫朝晖。
洪师傅还是一位文物收藏家
上图左起:巫朝晖、洪师傅、林文辉,欣赏珍品收藏
_________________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