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1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37
:
|
|
[武学]练而不熬
很多人练功,尤其是站桩、马步、金鸡独立这些动作,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坚持住,熬过去!”
但我现在明确地说:真正的练功,最终目标不是“熬”,而是“不用熬”。
不是怕苦。练功初期确实会苦,会抖、会酸、会犹豫,这不可避免。但如果过了几个月、几年,你还只能靠“咬牙死撑”来完成每一趟桩功或每一次站桩,那不是功夫到了,而是身体始终没打开。
我也走过那个阶段。
刚开始练马步桩的时候,一分钟都站不稳,站个五分钟就膝抖腿酸、浑身死撑。每次练之前都要在心理上“先打一仗”——抗拒、犹豫、预设疲劳。但咬牙之下还是一天天站下来了,终于站到了十五分钟、三十分钟。只是,这个“能站住”的状态,并没有让我真正舒服。
每一次都像是在“熬时间”,虽然我表面坚持了下来,内心却仍然有抗拒感。直到某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练马步桩,每天十五分钟,毫无心理负担,也不觉得在“完成任务”。脚掌一落地,骨架自己就撑住了,气机自动沉下来,全身松沉、膝胯柔顺,大腿带着骨架稳定承压,脚下轻微抖动却不僵不累。甚至很多时候,我根本不看时间,而是靠“身体自动告诉我”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那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境界:练而不熬。
所谓“练而不熬”,不是找借口少练,也不是懒,而是练到某个点之后,身体、结构、气血、意念四个系统对齐了,你进入了一个整体协作的新状态。
不是你硬撑身体,而是身体主动托住你。
不是你逼自己去练,而是身体开始主动想练。
不是你计算时间,而是你进入了“体时”——身体开始自主调节练功节奏。
就像我现在闭眼金鸡独立可以站10分钟,睁眼左右脚各站40分钟以上,不是靠强忍坚持,而是站上去后,“人没努力,骨在撑我”。
这种状态,是结构与感知的结果,不是意志力撑出来的成绩。
行功也一样。我每周末都会练“灵子步”两、三个小时,轻轻步行,意念松沉,气血循环通畅,走完精神更好。
如果靠肌肉硬撑,别说三小时,一小时都走不下来。
但结构打开后,行走就不再是消耗,而是“在走中调身,在动中归一”。
✦ 不用咬牙,反而更强:这才是功夫真正的样子
我后来才明白,很多人所谓的“坚持”其实只是在用意志力掩盖错误结构。
明明气不沉、骨不托、呼吸不顺,却还在拼时间、拼意志。
你熬得住,并不代表你练对了;
你熬不住,也未必是你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对、身体没配合。
真正的功夫,是结构自动承托,气血自然贯通,意念自稳不浮。
一旦身体进入“自我运行模式”,你甚至会忘了时间,因为根本不再是“做练功”这件事,而是你回到了身体应有的自然状态。
✦ 不靠痛苦换进步,而是用“对”换“稳”
健身圈流行一句话:“No Pain, No Gain。”
但我实修的结论刚好相反:真正的 Gain,从来不靠 Pain。
痛,只是提醒你某处还在抗拒;
松、稳、通,才是身体真正欢迎的结果。
你若非靠“痛苦”才能感到练得有效,那不是你练进去了,而是你还在“击打身体”,而不是与它合作。
而当你站桩越站越舒服,走路越走越轻松,起势动作越做越愿意,那才是你的身体在说:“谢谢你终于走对了。”
✦ “练而不熬”是分水岭,也是觉醒点
“熬”是初学者的激励词;
“练”才是内家人真实走出来的路。
过了这个分水岭,你会发现:
原来身体可以这么舒服地站住;
原来“静”中真的有力,“松”中真的有稳;
原来根本不需要“坚持”,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在帮你。
我每天马步桩十五分钟,不为打卡、不为炫技,也不拼时间,
而是那段时间让我最能觉知身体的沉、松、稳。
站完之后,气更顺,腿更轻,脑更清。
所以,不要把“练得久”当成“练得好”;
也不要以为“苦练”就是突破瓶颈。
真正的转变,是走过“苦撑”阶段,进入“自然承托”的境界。
那时候,你会明白什么叫“站得住”,什么叫“气能沉”,什么叫“骨能托”。
那才是——练而不熬!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