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1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37
:
|
|
[文化]文字是沉淀,视频仅消遣
有一天,我坐在海边练功,冷风扑面而来,我只穿着夏装,却全身温热。这不是特异功能,而是身体气机通畅的实证。这时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在我过去几十年所留下的痕迹中,真正能够穿越时间、被未来检索、被结构性理解的,不是那些短暂震撼的视频,而是那些静静存在、字字有据的文字。
我不是没拍过视频。过去两年,我在视频号上传了五百多部原创作品,记录了太极拳、形意拳、站桩功、气功练法、黑发生长过程、深夜写作状态、晨练实况、摄影记录,还有我弹奏的指弹曲、原创歌曲,以及几千张照片。这些都真实无比,但我从不指望视频能成为未来的文明记录。它们像浪花,拍岸即散;而我写下的每一篇文章,却像岩层,逐渐堆积,最终构成结构。
视频可以呈现现象,却无法解释结构。你可以看我在寒风中单腿站立,却无法从画面中推导出我的气机路线、结构发力逻辑、意念层次。视频的核心是“看”,而文字的核心是“懂”。一切能够复现的认知逻辑,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清晰表达,才能从个体经验跃迁为系统路径。
而且今天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事实是:我正是那个拍了500多个视频的人,却站出来告诉你:我的视频只是浪花,文章才是岩层。这不是“对立”,而是“清醒”。就像麦当劳老板承认汉堡是垃圾食品,像特斯拉创始人质疑电动车的环保性——只有深入结构的人,才有权剖析系统的底部逻辑。
更关键的在于:这个世界所有真正拥有构建力的系统——操作系统、法律条文、软件协议、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数据库结构、学术论文、科学公式,全部都不是用视频写出来的,而是用文字。哪怕你用摄像头采集了图像,AI也得先把它“文字化”,才能理解,再去训练。视频是外壳,文字才是文明的源代码。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人工智能不是靠看《复仇者联盟》训练出来的,而是靠读《论语》、《代码规范》、《维基百科》、《法院判例》一步步读出来的。自动驾驶不会靠刷短视频学交规,而是靠背后无数条写成文字的逻辑规则。AI 的全部训练能力,依赖的是“文字霸权”。
我甚至可以直接说:短视频,就是电子麻醉剂。它让你兴奋,却抽空了结构;它制造注意力,却吞噬了思考力;它让人沉浸,却无法留下一个“被记住”的作品。短视频的本质,是电力文明的奴隶 —— 没电、没设备、没平台,立刻死机。而文字的野蛮生存力超乎常人想象:刻在石头上、写在竹简上、印在纸张上、存入数据库——只要人类还有眼睛,文字就能活下去。
今天我们还能完整阅读司马迁的《史记》,还能从甲骨文中解出当年商王的记录,但你还能打开十年前RMVB格式的视频吗?还能找到三年前抖音网红的原视频吗?你会发现:流量是瞬间的,文字是恒久的;点赞是记不住的,结构是传下去的。
所以我坚持写作,不是为了怀旧,也不是为了批判技术进步,而是因为我太清楚:未来如果要留下谁的思维结构,那一定是那些被“写”下来的。写字是一种文明行为,是一种主动传承,而不是被动刷屏。你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向未来投出的“文明种子”。
今天这个世界沉迷于短视频洪流,15秒的高潮、无限的下滑、无尽的视觉刺激,让大多数人丧失了系统思考与深度理解的能力。但问题是,你到底想被什么记住?
• 你是想被未来文明考古时引用,还是想被现在算法推上首页?
• 你想留下结构,还是留下流量?
• 你想被未来记住,还是被当下点赞?
• 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足够让整个短视频时代沉默三分钟
我写这篇文章,只为写清一句话的本质力量:文字是沉淀,视频仅消遣。
因为从人类最早的甲骨文、雕刻、简牍、纸笔,到今天的操作系统、法律条文、人工智能指令——所有真正有系统构建力的文明,都是建立在文字结构之上的。而无论古今中外,哪怕科技日新月异,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句无法否定的事实:
记录历史,必定是文字!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