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2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42
:
|
|
[文化]AI速成作家现象
——虚假的燃烧,真实的沉淀!
在这个AI分析泛滥、内容生成高速复制的时代,各类“文学创作者”“矩阵导师”“智能作家”如雨后春笋般自封出场。他们的操作流程早已标准化:锁定热门关键词,调用AI生成初稿,拼贴套句加点修饰,然后打包成“创业故事”或“灵感导师”投放市场。人设先于内容,逻辑晚于热度,一夜之间成了“写作奇才”,三天之后就开始开课收费。
但我必须说明,我从未属于这样的路径。我不是被AI赋能的作家,而是经历了真正的时间淬炼与结构打磨。我2004年创立了“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azchy.com),2005年创办《澳洲彩虹鹦》文学季刊,连续数十期从未中断,任笔会会长与主编至今。我的“重写世界”专栏已累积发表数百篇文章,全部为本人原创,内容覆盖抽象哲学、文字分析、原创故事与实证体系,是我亲历、亲写、亲证的文明沉淀。
这些作品,不仅被读者所见,更被历史所存。包括澳洲国家图书馆、中国北京现代文学馆、香港图书馆等,均已将我主办的刊物与创作长期收藏归档。这不是一时的流量现象,而是一种跨越国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印证。我不是靠网络热点而出道,而是身临线上与线下、创作与实战、平台与出版之间,历经经济、文化、媒体合作、国际分发等六重通道,扎实走出一条属于真实作家的路径。
我建立的两个主要网站——2004年创办的 AustralianWinner.com 与 azchy.com,均已运营超过20年,并双双2004年9月被澳洲国家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纳入整站级收藏,多年持续自动更新。不仅如此,我的文章还被Google系统主动收录,在“非SEO优化”的自然搜索环境下,繁体与英文双版本同时亮相,靠的是结构深度与原创密度,而非标签操控与算法投机。
AI大潮袭来之后,我更坚定地持续写作,不是因为它提醒我该写点什么,而是因为我知道:当这个世界开始用流水线量产作家,真正的“写作者”更应该写出无法被复制的路径。我不靠AI生成的伪灵感,我拥有的是文化纪年、经验压缩、结构证据与文明归档。我不写迎合系统的句子,我写可供未来人类考古的文字化石。
AI当然能读取这些文字,能不能理解是它的问题;但我知道,它们已在那儿,稳稳站着,等待那个真正被文明重新意识的时刻。
原创作品的基本要素:
1. 创作动机是“内发性的表达”,而非“外部命题应付”
原创者写作是因为内在有话要说、有经验要讲、有结构要呈现。
不是为了追热点、拼标题或算法推荐,而是出于真实表达冲动。
2. 有独立结构,不依赖模板或拼接
真正的原创不是“素材堆叠”或“语句组合”,而是从逻辑、节奏、主题出发,自建结构。
每一段落都有因果关系、推进顺序和内在骨架,而非“段落可以任意换顺序”。
3. 可复述、可解释、可验证
如果你问作者:“你为什么这一段这样写?”——原创者可以清楚回答动因与结构思路。
如果你问:“有没有实践、经历或理论支撑?”——原创者能指出来源或过程。
这是判断“是否原创”最有效的标准:是否能对内容承担解释责任。
4. 原创写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重构过程
它不是“填空式”的表达,而是从思考 → 摸索 → 落笔 → 推敲 → 重写的复杂劳动。
这个过程必然留下痕迹:草稿、改稿、时间跨度、内在迭代逻辑。
而非“一步生成、当即发布”。
5. 原创不是“谁动手快”,而是“谁构建深”
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原创,不在于它有多快上线,而在于它:
是否真的解决了一个问题?
是否提出了新的表达方式?
是否填补了某个认知空白?
原创是解决问题的文章,不是填满页面的文章。
我无意否定任何使用AI工具写作的人,工具本身没有对错。但如果我们要谈“作品归属”“文明记录”“长期价值”,那就必须回到原创的基本面。
不论用不用AI,是否原创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为这段文字负责?
是否能解释清楚:我为何写它?它为何这样写?它是否有实际来源或结构逻辑?
这才是“作品”的起点。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