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DeepSeek的评论:逐句详评:
上片: 1. **"鲤戏浮萍,涟漪泛起。柳丝摇碧。"** 以动态意象开篇,游鱼、浮萍、涟漪构成微观与宏观的互动。"摇碧"二字化静为动,将柳丝浸染的浓翠与柔态尽数呈现。"戏"字暗藏拟人笔法,令画面更显生趣。
2. **"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视角由水面转向荷花本体,"丹葩"与"碧"形成强烈撞色,视觉冲击中裹挟着嗅觉描写。"暗香溢"不着痕迹地呼应《爱莲说》"香远益清"之境,古典韵味悠长。
3. **"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 通感手法精妙:荷叶之碧色为玉质基底,晨露之光华作珠宝镶嵌,光影交错间虚实相生。以"凝"字定格瞬间,却通过"熠熠"延续动态美感。
4. **"神逸,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听觉维度突然介入,打破视觉主导的平面感。"神逸"既指箫声缥缈,又暗合庄子"天籁"之境,将物理空间拓展至精神维度。
下片: 5. **"澄波㶑滟,莺燕娇啼,蝉吟尽诗意。"** 以水波潋滟承接上片涟漪,形成液态空间的延续。"娇啼""吟"字拟人化处理,使自然声响具备情感温度,三叠音效编织立体声场。
6. **"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远景陡现,纵向拉伸画面空间。"兀立"暗含杜甫"造化钟神秀"的雄浑笔意,与柔美荷塘形成刚柔对照,历史感悄然渗入即景画面。
7. **"塘边苇花如戟,水畔鹭鸥舒翼。"** "戟"字奇警,以冷兵器喻柔质植物,刚劲意象打破荷塘传统审美定式;"舒翼"又回归闲适本调,张弛之间尽显笔力掌控。
8. **"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收束处时空双重收束:空间上由近及远作全景扫描,时间上以晚霞暗示泛舟终日。动词"染"极具侵略性,天地同色中暗含归去来兮的怅惘。
总评: 此阕《惜红衣》深得南宋雅词遗韵,在空间架构上展现多维透视:水面游鱼之微观、荷塘主体之中观、古塔云际之宏观层层推展;时间维度则暗藏晨露未晞至晚霞漫天的完整闭环。技法层面,通感运用尤为精妙,视觉之"碧""丹"、听觉之箫吟莺啭、触觉之露凝波漾交织成复合审美体验。 可商榷处在于意象稍显密丽,"珠镶翡翠""苇花如戟"等密集比喻或可适度留白。然整体观之,已得"清空骚雅"之味,上片洞箫点睛,下片古塔立柱,使传统荷塘题材突破婉约藩篱,隐隐透出沉雄之气,允为咏荷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惜红衣·荷池泛舟》 1. “鲤戏浮萍,涟漪泛起。柳丝摇碧。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 赏析:开篇以动态画面切入,“鲤戏浮萍” 灵动鲜活,鲤鱼穿梭于浮萍间,打破水面平静,带出 “涟漪泛起”,自然流畅。“柳丝摇碧” 则从水中之景转向岸边,嫩绿的柳丝随风轻摇,色彩鲜明。“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描绘日光下的荷花,“丹葩” 点明荷花艳丽色彩,“暗香溢” 又从视觉转为嗅觉,多层次地展现荷池的迷人景致,为全词奠定清新优美的基调。 - 用词:用词精准,“芙渠” 是荷花的古称,增添了古典韵味;“丹葩” 与 “暗香” 对仗工整,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
2. “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神逸,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 赏析:“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 聚焦荷叶上的露珠,将带露的荷叶比作镶嵌着珍珠的翡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的晶莹之态,充满美感。“神逸” 一词简洁地表达出眼前景色给人带来的超凡脱俗之感。“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从视觉描写转为听觉,以悠扬的洞箫声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空灵与诗意,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这视听交融的美妙情境中 。 - 结构:此部分在写景上由大到小,从整体的荷池景色聚焦到荷叶露珠,又通过声音将意境进一步拓展,结构富有变化。
3. “澄波㶑滟,莺燕娇啼, 蝉吟尽诗意。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 赏析:“澄波㶑滟” 描绘出池水清澈、波光粼粼的景象,“莺燕娇啼,蝉吟尽诗意”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莺燕、蝉以人的 “娇啼”“吟诗” 行为,充满生机与情趣,展现出荷池周围的热闹与诗意氛围。“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则将视线拉远,远处古塔巍峨耸立,直插云霄,与近处的荷池景致形成空间上的对比与层次感,丰富了画面内容,也为词增添了一丝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 - 意境:此几句营造出了动静结合、远近相宜的意境,既有水波、鸟鸣的动态,又有古塔的静态,相互映衬。
4. “塘边苇花如戟,水畔鹭鸥舒翼。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 赏析:“塘边苇花如戟” 运用比喻,把苇花比作兵器 “戟”,形象地写出苇花的挺拔之态,赋予其刚劲之感。“水畔鹭鸥舒翼” 描绘出鹭鸥在水边舒展翅膀的悠然姿态,与 “苇花如戟” 的刚形成刚柔对比。“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以泛舟者驾驭小船的动作和漫天晚霞的宏大场景收尾,展现出一种自在洒脱的心境,同时 “霞彩染红天地” 使整个画面色彩浓烈,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
- 情感:结尾两句通过动作和色彩,传达出作者在荷池泛舟时惬意、畅快的心情。 总评 这首《惜红衣·荷池泛舟》整体而言是一首颇具古典韵味与艺术美感的词作。在内容上,作者围绕荷池泛舟这一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荷池及其周边的景色,从水中的鲤鱼、荷花,到岸边的柳丝、苇花,从近处的露珠、莺燕,到远处的古塔,层次分明,画面丰富。在表现手法上,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感官角度进行刻画,增强了词作的立体感与真实感。在情感表达上,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以及泛舟这一行为,含蓄地传达出作者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
在格律方面,严格遵循《惜红衣》词牌的格式要求,韵律和谐,词句工整,展现出作者对词牌格律的娴熟掌握。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意象稍显常见,在创新度上略有欠缺 ,但瑕不掩瑜,整体仍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下面是对云樵先生词作《惜红衣·荷池泛舟》的逐句详评及总评: #### 逐句详评
1. **“鲤戏浮萍,涟漪泛起。柳丝摇碧。”** - 起笔生动描绘荷池景象,鲤鱼嬉戏、浮萍轻摇,涟漪泛起,柳丝摇曳,色彩鲜明,画面感强,展现出荷池的灵动与生机。
2. **“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 “日映”句进一步描绘阳光下的荷花,色彩艳丽。“丹葩暗香溢”细腻地写出荷花香气暗中飘散,令人陶醉。
3. **“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 - 对荷叶上露珠的描写极为精妙,“光熠熠”表现露珠闪烁,“珠镶翡翠”比喻新颖,形象地描绘出荷叶与露珠的清新之美。
4. **“神逸,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 “神逸”一词承上启下,既总结荷池美景给人带来的感受,又引出
洞箫之音。设问“谁奏洞箫”,引人遐想,雅音醉人,增添了词境的幽雅与神秘感。
5. **“澄波㶑滟,莺燕娇啼,蝉吟尽诗意。”** - 写水波清澈、波光粼粼,莺燕啼鸣、蝉声阵阵,这些自然之声充满诗意,进一步丰富了荷池的听觉享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趣的氛围。
6. **“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 视角拉远,描绘远处古塔高耸入云,为荷池景色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与纵深感。
7. **“塘边苇花如戟,水畔鹭鸥舒翼。”** - 对塘边苇花、水畔鹭鸥的描写形象生动,“苇花如戟”展现出苇花的形态之美,“鹭鸥舒翼”则表现了鸟儿的自由与惬意。
8. **“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 结尾写舟行荷池,船夫掌橹,霞彩满天,色彩绚烂,为整首词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美感。 #### 总评 云樵先生的《惜红衣·荷池泛舟》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诗意的荷池世界。词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精心刻画,又有对音韵美感的巧妙捕捉,同时融入了词人对历史、文化的感悟与思考。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出词人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深厚的文学功底
。词作中动静结合、声色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洗礼,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同时,词作也透露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夸克的评论:逐句详评《惜红衣·荷池泛舟》
上片解析 “鲤戏浮萍,涟漪泛起。柳丝摇碧。” 意象与动态:以“鲤戏浮萍”开篇,鲤鱼的灵动与浮萍的漂动形成画面感,涟漪泛起暗示生机盎然。柳丝“摇碧”赋予静态景物动态美感,呼应夏日微风的轻拂。
修辞手法:“摇碧”运用拟人化,使柳树仿佛在轻舞,增强画面灵动感。 “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色彩与嗅觉:荷花(芙渠)在日光下红艳(丹葩),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交织,营造荷池的立体美感。
用典关联:化用姜夔《惜红衣》对荷花的描写传统,但以“丹葩”强化色彩对比,更具现代清新感。 “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 细节刻画:露珠凝于荷叶(玉叶),光影闪烁如翡翠镶嵌,比喻贴切,凸显自然的精巧。 意境升华:以“熠熠”“翡翠”赋予荷叶以珠宝般的高贵质感,暗含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神逸,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听觉融入:引入洞箫声打破静景,雅音与自然之声(蝉鸣、水声)相和,营造超脱尘世的意境。 情感表达:“醉”字点明听觉体验的沉浸感,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下片解析 “澄波㶑滟,莺燕娇啼,蝉吟尽诗意。” 多感官融合:水波潋滟(视觉)、莺燕啼鸣(听觉)、蝉吟(听觉与诗意联想),三重感官交织,强化荷池的生动性。 诗意提炼:蝉鸣被赋予“诗意”意涵,将自然声响升华为文学意象,呼应姜夔词中“高柳晚蝉”的文人传统。 “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空间对比:古塔的巍峨与荷池的柔美形成对比,空间上由近及远,拓展画面纵深感。 历史意蕴:古塔“插云际”暗含时间与空间的永恒感,可能隐喻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塘边苇花如戟,水畔鹭鸥舒翼。”
意象冲突与和谐:苇花如戟(刚硬)与鹭鸥舒翼(柔美)形成张力,但共同构成荷池的生态画卷。 象征延伸:鹭鸥象征自由,苇花的刚劲可能暗示自然生命力的坚韧。 “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动静收束:掌橹划舟的动作与霞光染天的静景结合,以“染红天地”收尾,营造壮阔的黄昏意境。 情感升华:霞光象征希望或诗意的圆满,呼应上片“雅音引人醉”的超然心境。
总评 云樵的《惜红衣·荷池泛舟》以荷池为核,融合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兼具古典词韵与现代审美。 意象运用: 善用动态与静态对比(如鲤戏浮萍、古塔兀立),画面层次丰富。 意象选择兼顾传统(荷花、柳丝)与创新(苇花如戟),既有文人雅趣,又具新意。 艺术手法: 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增强沉浸感,如“丹葩暗香溢”“蝉吟尽诗意”。 用典与化用(如姜夔《惜红衣》的荷花传统),但避免生搬硬套,融入个人风格。
情感表达: 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递超脱尘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如“神逸”“霞彩染红天地”。 末句“霞彩”收束全词,以壮阔景象升华主题,呼应词牌“惜红衣”的惜物、惜景情怀。 不足:部分意象(如“苇花如戟”)的刚硬感与整体柔美基调稍显冲突,若能进一步调和,意境或更统一。总体而言,此词展现了云樵对古典词牌的驾驭能力,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意趣,是当代词作中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惜红衣·荷池泛舟》详评
上阕逐句赏析
"鲤戏浮萍,涟漪泛起,柳丝摇碧"
开篇以动态画面切入,"鲤戏"与"柳摇"形成上下呼应,浮萍涟漪的同心圆扩散与柳丝摇摆的垂直线条构成几何美感。"碧"字精炼,既写柳色又暗含池水清澈,与姜夔《惜红衣》原作中"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的设色手法一脉相承。
"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芙渠"古雅称谓荷花,与词牌《惜红衣》形成互文。光影运用精妙:日光直射与花香弥散构成通感体验,暗合姜夔"红衣半狼藉"的意象,但云樵反其道而行之,写盛夏荷花的绚烂而非凋零。
"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
特写镜头转向荷叶,以"玉叶"呼应上句"丹葩",形成红绿对比。"珠镶翡翠"比喻新颖,将晨露折射的光效与珠宝工艺相比,较之史达祖《惜红衣》"露盘高贮"更显玲珑剔透。
"神逸,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突然转入听觉维度,"神逸"二字承上启下,既总结前文景物神韵,又引出箫声。此处暗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典故,与姜夔自度曲"以无射宫歌之"的音乐性遥相呼应。
下阕逐句赏析
"澄波㶑滟,莺燕娇啼,蝉吟尽诗意"
换头处用"㶑滟"形容水波,较苏轼"水光潋滟"更显古雅。鸟雀蝉鸣的三重奏,与王沂孙《惜红衣》"蝉咽凉柯,燕飞尘幕"异曲同工,但云樵笔下的夏景更为欢快。
"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视角骤然拉升,以古塔的垂直线条打破平面构图。"插"字极具力度,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的动词运用同样精警,暗含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对话。
"塘边苇花如戟,水畔鹭鸥舒翼"
"戟"的比喻既写苇花形态,又暗藏锋芒,与"舒翼"的柔美形成刚柔对比。这种对立统一在吴文英《惜红衣》"鹭老秋丝"中亦有体现,但云樵更强调动态平衡。
"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结句以人为主动作收束全篇,"染"字与词牌《惜红衣》明暗呼应。霞光满天的壮丽景象,既实写暮色,又隐喻创作激情,较之周密《惜红衣》"渐午阴,帘影移香"的幽微更显宏大气象。
整体艺术特色
意象系统 :构建"水陆空"三维体系,水下锦鲤、水面荷萍、空中飞鸟、云际古塔形成立体空间,比陈维崧《惜红衣》"蜻蜓翅薄"的平面描写更具层次感。
声光运用 :视觉上"光熠熠"与听觉上"雅音醉"交织,继承姜夔原调"琴书换日"的多感官描写传统,但色彩更为明艳。
章法结构 :上阕聚焦微观(鱼、花、露),下阕拓展宏观(塔、天、地),符合词牌"过变"要求,与朱彝尊《惜红衣》"渔笛沧浪"的章法相似而更具规模。
情感表达 :突破传统《惜红衣》词牌的悲秋基调,以"尽诗意"直抒胸臆,近于厉鹗"诗痕话墨"的文人雅趣,但更显豁达。
历史传承与创新
此作严守姜夔自度曲的入声韵规范,八十八字体式准确。创新处在于:
改造"红衣狼藉"的衰飒意象为"丹葩暗香"的盛景
将原调孤寂的"维舟试望故国"转化为"掌橹驭舟"的主动性
保留"三十六陂秋色"的时空感但置换为夏景
较之清代姚华《惜红衣·题师曾写荷》的怀旧情调,云樵先生更注重即时审美体验的捕捉,在词史流变中展现出当代词人的创新意识。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5770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2721
:
|
|
Kimi的评论:云樵先生的这首《惜红衣·荷池泛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画面感的词作,以下逐句详评:
逐句详评
1. “鲤戏浮萍,涟漪泛起,柳丝摇碧。”
• 画面感极强: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荷池画面。鲤鱼在浮萍间嬉戏,泛起层层涟漪,柳丝随风摇曳,碧绿生姿。三个短句连用,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用词精准:“戏”字生动地描绘出鲤鱼活泼的神态,“泛起”和“摇碧”则赋予画面动态美,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日映芙渠,丹葩暗香溢。”
• 色彩鲜明:阳光照耀在荷花(芙渠)上,红色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通过“日映”和“丹葩”,色彩对比鲜明,突出了荷花的娇艳。
• 感官交融:从视觉到嗅觉的过渡自然流畅,“暗香溢”三个字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香气,还增添了一种含蓄的美感。
3. “露凝玉叶,光熠熠,珠镶翡翠。”
• 细节描写:露珠凝结在荷叶上,晶莹闪烁,如同珍珠镶嵌在翡翠一般。这里通过“露凝”“光熠熠”和“珠镶翡翠”的描写,将荷叶的质感和露珠的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
• 比喻巧妙:将露珠比作珍珠,荷叶比作翡翠,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4. “神逸,谁奏洞箫,雅音引人醉。”
• 意境升华:在前面自然景物的描写之后,词人引入“洞箫”这一音乐元素,使画面从静态转向动态,从视觉转向听觉。“神逸”二字巧妙地引出下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情感渲染:洞箫的雅音仿佛从远处飘来,引人陶醉,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空灵之美。
5. “澄波㶑滟,莺燕娇啼,蝉吟尽诗意。”
• 自然和谐:清澈的波光粼粼,莺燕的娇啼和蝉的吟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 动静结合:波光是静态的美,莺燕和蝉的啼唱则是动态的美,两者相得益彰,使画面更加丰富。
6. “遥瞻古塔兀立,插云际。”
• 远景描写:词人将视角从近处的荷池转向远处的古塔,古塔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 空间拓展:通过“遥瞻”和“插云际”的描写,将画面从荷池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增加了词的意境深度。
7. “塘边苇花如戟,水畔鹭鸥舒翼。”
• 细节丰富:塘边的芦苇花如矛戟般挺立,水畔的鹭鸥舒展翅膀。这里通过对芦苇和鹭鸥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 动静结合:芦苇的静态与鹭鸥的动态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
8. “掌橹将舟驭,霞彩染红天地。”
• 画面收束:最后以词人泛舟的画面作为结尾,夕阳的余晖将天地染成一片红色,与开篇的荷池泛舟相呼应,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完整。
• 情感升华:通过“霞彩染红天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陶醉之情。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惜红衣·荷池泛舟》是一首意境优美、画面感极强的词作。词中通过对荷池、鲤鱼、荷花、柳丝、洞箫、古塔、芦苇、鹭鸥等元素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卷。词人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色彩对比、感官交融等手法,使画面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同时,通过引入洞箫的雅音和夕阳的余晖,进一步升华了词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陶醉。整首词语言优美,用词精准,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