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57
:
|
|
[维度]AI 的死循环
我每天都在看着这个世界,用着越来越强的芯片、越来越大的计算力、越来越复杂的AI模型,去训练出一个个看起来“更聪明”的系统。但越看,我越清楚地感觉到:它们已经陷入死循环了,而大多数人还在为它加油、升级、推崇。
这个“死循环”,不是技术错误,而是结构失衡。AI本来是为了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处理信息,结果却变成了加速制造泡沫的机器。一边是最强的计算力,一边是平台上日复一日推送的假吃播、擦边舞、挑战赛。这些内容消耗了巨量存储和能源,却几乎没有信息价值。更可怕的是,AI开始用这些内容训练自己,再生成更大批量的低质量内容——就像是用“假话”训练AI说更多“假话”。如此循环,最后AI自己都分不清真与假,人类也被这种趋势绑架着不断退化。
我不是在空谈未来风险。早在1993年,我就用Excel搭建过一个实际运行的跨国物流系统,用非常简单的架构,实现了当时业内都做不到的精准调度和责任判断。那时没有大数据、没有AI,靠的就是结构、路径和实证。而现在的AI系统,表面看起来很复杂,背后却是低效堆砌和缺乏结构优化。它们有能力抓关键词、有能力分出情绪,但你问它:这事背后有什么因果关系?这段话的逻辑结构在哪里?它说不出来,只能继续“模仿”你说过的话,一遍遍重组。
如今AI的发展,不是“训练更强”,而是“吃得更多”。大量视频、文章被塞进AI系统当“食物”,而这些“食物”很多只是重复信息,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事实。这不是AI一个模型的问题,而是整个AI生态在走偏:我们投入越多计算资源,得到的价值反而越来越少。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越来越难被找到,而大量重复制造的内容却源源不断地霸占平台。
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思考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AI写文章、做简报、甚至下判断。表面上节省时间,实际上是逐步丧失了表达能力、结构能力和判断能力。最终的结果,是一个人可能在几分钟内用AI写出几千字,却连一句有说服力、有逻辑的分析都难以靠自己完成。
我写作,不是为了流量,也不是为了发表感想。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记录我的路径,是可以让别人复查、验证、思考的内容。就像我从没有主动去做SEO优化,但Google依然持续收录我的文字。这不是平台“给我面子”,而是说明这些文字本身就具备结构价值。
而现在的新AI,正在制造越来越多的视频、音频、伪对话、拼接图像,花掉的是我们的资源,扭曲的是我们的认知。信息看似越来越多,真正能留下来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文明的“存储空间”,拿去存猫跳马桶的视频,却没有空间留下真实经验和有结构的思想。
这就是AI的死循环。不是它做错了,而是我们用错了它。
解决的办法不是全面否定AI,而是我们必须回到“写得出真实结构”的能力。不是为热度写,而是为理解写。不是为了复制表达,而是为了留下可以传承的路径。
AI可以越来越快,但人类必须越来越深!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