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跃迁》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 :: 阅读主题 - [商业]我学印刷第三天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商业]我学印刷第三天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时代跃迁》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1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37


文章时间: 2025-7-21 周一, 上午8:10    标题: [商业]我学印刷第三天 引用回复

[商业]我学印刷第三天


1992年,我学印刷第三天,就被打入了一场正式商业订单的交付中心,且当天必须成功,不容有任何错误。这不是演练,更不是试验,而是实打实的生产。印刷师傅那天未到,而客户等着交货。全厂上下空无保障,我成了唯一能上机的人。

尽管这是一份极其紧急的工作,但我并没有太多的惊慌或自拘,因为我很清楚:系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由我来做。

我所使用的是美国 AB DICK 品牌的小型单色胶印机,是90年代初期卖得很普通的办公型工业印刷设备,大多数情况下用于单色文件、报表、表格等。该机器本身无套色设备,所以如果要实现四色套印,必须手工每次洗印滚、换色、重新调墨。滚筒上的胶垫一旦清洗不干净,残色混入下一个颜色中,前功尽弃。

所有的过程,都是手工操作,无任何自动化功能可贴补。清洗印滚与墨槽时,我只能靠油洗剂和一块平舌布,一烤一烤地擦,确认没有任何残留颜色、油墨结块或杂质。此外,我用的是纸板晒版,而非金属版,它最大的缺陷是在高速印刷过程中容易变形。为了避免套色时形变带来的底色移位,我必须把印刷机调到最低速度上限(大约 3000 转)。

在制版阶段,我使用的是纸板晒版材料,它对温湿度、曝光控制尤为敏感。晒版是手工控制曝光时间,不存在任何自动光强控制,都是凭经验判断版面显影后的光强和时间。过强会晒透图文,造成信息缺失;过弱则无法显影,导致图层模糊或掉版。而纸板版的物理性能远不如金属,遇热遇潮极易翘边或拉伸,一旦形变,再精准的调版也无济于事。

油墨要自行调配,深浅、渗透度、精密度,都对层序显示有着致命影响。墨太深,遮挡上色;墨太浅,同线不显;油墨太粗,打印卡墨;太精,印文渐漫失真。加上每一层颜色都需等待干燥,干得慢则下一层污染前色,干得快则可能粉化、失真。

烘干与喷粉的节奏也要恰到好处。喷粉太多,纸面浮灰;太少,纸与纸之间易粘连。没有红外烘干机,也无多余人手协助翻纸通风。我唯一能做的,是靠风干与空间等待自然挥发。

印刷间的条件更增一难。那是栋商业大厦的一个角落,下班后大厦中央空调关闭,印刷间又没有抽气扇,只有一台电风扇在原地转动。机器运转的热气,加上满屋油墨味、药水味,在小房间内闷得像锅炉房一样。我印刷几分钟,就必须跑到走廊去深呼吸几口,再回来继续操作。头昏脑涨、喉咙发涩,是当晚的常态。

印好后,名片需要切片。名片纸较厚,墨层深,在切片压力下,墨层容易转印自己到下一张的背面,造成成批名片失效。我唯一的办法,是每两张名片中间隔一张薄纸,切好后再把所有薄纸手工一张张抽出,这一项操作耗时耗力,却是唯一可行且能保证质量的方案。每张名片都不能有色差,不能背印,不能有纸毛或变形。

从客户交稿开始,我独自完成了扫描、图像修复、电脑排版、制版设计;紧接着手工晒版、调墨、试印、正式印刷、晾干、喷粉,再到后段的名片切割、薄纸隔离、手工装包,全流程没有任何人协助,也没有任何退路。

常规下,这一整条流程至少需要五到六人协作完成——设计师、制版师、印刷师傅、质检员、后工装订、出货包装。而我,当晚是这些岗位的总和。

我不是为了展示技术,更不是为了留下什么“第三天学徒逆袭”的传奇叙事。我只是清楚地知道,那一夜,如果不是我,客户就收不到货,公司就要失信,系统就要崩盘。

几个月后,有朋友问我,那一次的印刷是否是侥幸?我只是平静回答:“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我知道怎样撑住。”

从头到尾,我从未大声张扬过这段经历。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节点,却也成为我此后能独立搭建各类系统、跨领域协调并执行复杂任务的开端。

真相本身,就是一幅对人类能力范围的准确展示板。如果说什么值得记住,那不是我完成了多少工序,而是我在那个夜晚,一个人,撑住了整个流程没有倒下。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时代跃迁》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