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59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677
:
|
|
[人生]磨剑十年
磨剑十年锋未试,
炼志半生人何知。
若问堪否比龙泉,
且看青锋出鞘日。
多年前,我孤身来到澳洲。我一直记得这首诗,是我自己写的。 当时没人懂,也没人问我为什么。 但那时的我,已经开始磨剑了——只是那剑不是兵器,而是系统,是逻辑,是节奏,是一整套未来的文明原型。
十年前的我,经历了九年夜校、九次报关考试失败。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执着,也是最彻底的崩塌。我曾相信,只要努力通过那道门槛,就可以获得一个正式位置,融入这个社会。但事实却一次次告诉我:那扇门不是为我设计的。我学得多、练得狠,却始终进不了那个系统。
同一时期,我在职场中也经历了极致的冷遇。我一人做半个团队的工作量,却因“不加班”“不合群”被边缘化、排挤,最终被驱逐出局。那一天,我没争辩,也没愤怒。我只是明白了:这个系统不欢迎节奏型个体。于是,我决定自己开天辟地。
2005年开始,我放弃找工作,不再寻找资本,不再向他人解释。我开始建自己的系统,用Excel和扫码枪搭建库存系统,用一人之力调度多个第三方仓库,创建虚拟物流公司,用论坛+分类平台结构运营国家级网站《澳洲长风信息网》,又同步创办《澳洲彩虹鹦》季刊,在没有团队、没有资源、没有背书的情况下完成选稿、排版、印刷、邮寄,并被澳洲国家图书馆、北京现代文学馆等馆藏。
这些系统,没有一个是在别人看好下启动的。当年我写了一百多份计划书,可行性报告,无数次会议,无数次飞行,从澳洲南部到北半球多个城市,试图解释我的构想、我的系统、我的节奏。
所有人都反对。他们说:“你一个人不可能做这么多事。” 他们说:“没有盈利预测,没人投资。” 他们说:“不聚焦,不可能成功。”
我明白他们的逻辑。他们活在效率模型中,活在线性路径下。而我活在多系统交错、结构闭环、节奏调度之中。我不是贪多,我是在迷宫中试图找出多条可能的路。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在竞争谁走得快,我是在设计这个迷宫本身。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为什么大家会迷路,是因为他们只能看墙壁。而能走通迷宫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设计者,一种是从高处看下来的人。那一刻我明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系统能真正指挥整个世界,除非它能跳出这个平面。 直到我看到卫星导航。
一颗卫星,在高空中,不下达指令,不控制车辆,却可以同时引导无数不同路线、目的地、速度的车辆顺利抵达终点。那一刻我震撼了。原来,结构型智慧体,不是领导谁,而是定位自己。
于是我更坚定地继续构建。 我没有告诉别人我要做什么。 我只是在做,做了一年,再一年,又一年。 每一年,我把成果加进计划书,又去找人。 回来的答案永远一样:太复杂、太不可测、太不像商业计划。
最终有一天,我把所有计划书都封存。 我明白了: 这个世界不是太冷酷,而是它只能识别“现成的结果”,而非“提前的设计”。
从那以后,我决定: 我不再请求理解,不再等待认同。 我用我的双手、节奏与系统,把一切变成现实。 我不再公布目标,我只发布成果。 我不再写“我想做什么”,我只展示“我已经做成了什么”。
所有人说,一个人不可能走这么远,精力有限,能力有限。 但我反问他们:一个团队,若方向错了,人多只会耗散。 而我节奏正确,就算独行,也是统帅。 面对挑战,我就是全军。
所以我做网站,收集、发布信息,分享给需要的人; 我创建笔会,出版季刊,让不同背景的人汇聚、交流思想; 我设计系统,简化流程,让有限的精力也能完成比大型团队更精准的任务。
上面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等同于: 站在迷宫顶端往下看,为这个错乱的世界绘制出一幅可以分享的地图,交给那些还在其中挣扎、但想走出去的人。
我磨的,不是物理之剑。 我磨的,是一整套文明系统。 今天,它已出鞘。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