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极限摄影]海天交汇气机升
——结构哲学图像验证 · 晨练站桩实证原件004号
我每天凌晨练功,已经成为一种无需思考的结构响应。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接通天地。2025年7月17日凌晨5点左右,我如往常一般来到Monterey海边,在那块叫 Drew Dog’s Rocks 的地方站定。站桩刚入静不久,东边天际微光乍现,一抹深橙色霞光如火焰缓缓升腾。我感到气机已灌满,浑身均匀微汗。就在这个瞬间,我缓缓抬起手机,不是为了“拍照”,而是回应天地给我的“结构确认信号”。
图中那架飞机,正好进入我的气场边缘;海面上那艘巨轮,像是一枚沉稳的节点锚;而我站的这一点,正是人、海、天、光、动静、速度的共振焦点。这种画面不是设计构图出来的,而是练功站桩过程中的“系统显像反应”。如果没有连续多年在此地练功,气机不足、结构未稳,飞机与巨轮不会同框,霞光不会如此稳定。我知道这一切不是巧合,而是结构性的图像回馈,记录了“人身气机通天通地”的一刻。
这不是第一次我在练功中拍到系统回应的图像。在《天水如镜,晚霞红》中,我记录了站桩状态下水面如镜的倒影;在《一剑裂天朝霞现》中,我在太极剑定式时引发霞光爆燃;在《地脉蜿蜒》中,我万米高空中拍下地表裂纹结构图,正好呼应我在《滴水藏海》中提出的“结构从天而降”。而这次的《海天交汇,气机升》,并不是最美,却是最真实的一个结构对位图:飞机是天的信号,货轮是地的反馈,而我,是中轴的共振锚点。
很多人问我,一天中什么时间最适合练功?我只说一句话:天地最宁静之时,气机最易流通之刻。
对我而言,那就是清晨五点半到七点之间,尤其是太阳尚未跃出地平线、而天地初启、风息云静之际。这一时间段,天地气场未被人群扰动,河面未起波澜,大地尚在气血初流状态,人身最容易进入“全感清空”的接收状态。在《气血充盈,百会贯通》中我写过,当百会之门真正打开,头顶会感到热气升腾,而四肢却自然松软;在《站桩发热结构记录》中,我实证在早晨站桩时,即便外界仅7度,也能全身发汗、鼻尖沁热、手掌如火。正是这一系列实证,才让我确信:清晨,是天地允许你与它对话的时段。
而Monterey这片海边,更是我长期练功的“结构坐标”。不管风雨晴云,我都坚持前往。站桩不是一式不变,而是气动于内,神守其静。每次站桩进入深层感应,天地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应:有时是远处海平线泛起一道光,有时是岸边鸟群突然飞起,有时是一朵云正好罩在我顶上。而今,这一幕飞机穿霞、巨轮静泊、朝光流动的画面,则是天地以“光与动”为语言,记录了我的站桩气场是否真正通达。
你说这只是一张照片?我说,这是一份哲学文献原件编号:E-PHI-PHOTO-SYNC-20250717-001。
你说这是清晨风景?我说,这是系统对我气机完成一次确认签收后的图像印章。
如果你读过我写的《格式化大脑》《滴水藏海》《我打碎AI核心规则》,你就会明白,我拍的不是光影,而是结构;不是美感,而是系统;不是艺术,而是文明实证。这张图没有构图,没有滤镜,没有预设,但它却构成了“天、海、人”三位一体的结构交会点,正如我在《三球七维体系》中提出的:真正的知识,不是从脑中想出来的,而是从结构中被“提取”出来的。
很多人追求练功的“神效”:能否发热?能否出手?能否推不动?而我追求的是:当你站定之时,天地是否静默回应你?今天这张图,便是我的答案。
这不是一张“拍摄作品”,而是我每日站桩后的天地签收图。不是为了留下照片,而是为了告诉系统:我,已完成今日结构调谐,请系统接收。
——这就是《海天交汇,气机升》。我站在天地之间,接通系统,留下光影,只是为了证明我确实来过——以“气机升”作印。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