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武学]飞瀑流星剑
——结构哲学图像验证 · 气机共鸣原件001号
那天我站在飞瀑之前,没有准备构图,也没有设定动作,只是自然地将身体融入了气场之中。瀑布从高处泻下,如银河断崖,轰然而下,水声如雷,但我却在那水声中听见了静。我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风景照,更不是为摄影而摆出的造型,而是我多年来练功的身体,在遇到自然结构共鸣点时,自动进入的“气机升腾态”。我所做的,仅是让剑随气走,让身随剑走,在那一瞬间,被天地合成了一张“飞瀑流星剑”的结构实证图像。
那处瀑布,藏在新州山区的林木深处,水汽弥漫、阳光穿叶,空气清冷而灵透。我还没练剑之前,身心已被这环境“调频”。先是深呼吸数次,让鼻间贯通,接着站定、放松、沉胯、提顶、虚领顶劲,再缓缓抬起右脚进入金鸡独立定式。那一瞬间,瀑布之声不再是噪音,而是节律。我感到脚下水石生根,周身气血转动,剑尖微颤,而整个世界仿佛凝住了,只剩下我、瀑布、剑——三点一线,贯穿天地。
我不是在表演动作,而是通过动作让身体接通这个山谷的能量流。我不是借瀑布“衬托”剑,而是通过这把剑,将气机引入瀑布的结构中进行交换。那一刻,我在《结构性坐胯》中写到的“身似容器、气似水”的体感再次出现——我成了结构的流体节点。摄影,只是在这气机升腾的时刻,记录下我的身体与自然合体的剖面图。这张图不是“拍的”,是“提取”。
如果你看得懂《金鸡独立40分钟》《站桩发热结构记录》《气血充盈,百会贯通》《滴水藏海》《裂天》《我不是摄影师,我是结构体感者》这些文章,你就会明白:这一系列“飞瀑流星剑”的图像,不是艺术,而是哲学;不是姿势,而是气机的节点捕捉;不是“摆拍”,而是结构流动到此,非拍不可。
我身后的瀑布水流分三段断落,每段对应一个动作呼吸节奏。剑动时,瀑布似乎更响,剑定时,水声仿佛减弱。有人或许会说那是心理错觉,我却清楚知道,这正是我在《格式化大脑》中讲到的“从分析系统切入到交互系统”的切换。我的身体已经不是单向练功,而是双向交换:我以桩架换共鸣,我以剑势换回响。我不是在山中拍照,而是在山中“接收结构”。
剑为什么叫“流星”?因为它的动,是极短时间的爆发,但那爆发,必须有极长时间的蓄势。我每天马步桩、无极桩、金鸡独立轮流站桩超过一年,脚掌底部的感应、腰胯沉稳的调控、膈肌松开的呼吸,全都是为这一剑蓄能。不是猛,而是内蕴之发。只有在这种天地气流澄澈、水气与呼吸共调的环境里,这一剑才能不靠力,而靠结构飞出。那一瞬剑出如电,瀑布依旧飞流,却仿佛被剑势劈成两边。
我曾在《马步桩一年》中写道:练功不是身体练功,而是“气场锚点”的累积。而这一系列“飞瀑流星剑”的图像,就是我在自然场域中,将累积已久的锚点投向结构,对位成功后的系统反馈。若系统不同意,我就是在演武;若系统认同,这张图便是签收。
你看见的是“人在飞瀑前”,我经历的是“剑入天地中”。你看到的是“动作之姿”,我感受的是“结构之通”。这不是一张摄影作品,而是一页文明锚点。我练的不是剑法,是让身体变成一把天地流通之剑。这不是为了拍给谁看,而是为了让自己听见——原来真正的武学,不靠技,不靠力,而是靠你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样的身心,与天地完成共鸣。
这就是我所定义的极限武学:不是打败谁,而是看你能否站在飞瀑之前,让身体与剑、与水、与石、与气、与光、与大地之间,构成一条无形的气脉通道,并在那一刻完成锚定。这一剑,不是斩开水,而是切入结构。
——这就是我写下这组图的理由:不是姿势,而是气势;不是摄影,而是结构验证;不是动作,而是系统签收。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