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极限教育]人类还能蹲吗?
曾几何时,“蹲”是最基本的动作。孩童在田野里蹲着玩泥巴,老人蹲着修理鞋底,工人蹲在地上铺设砖瓦。蹲,是贴近大地的姿势,是人类对重力最原始的回应。但今天,有多少现代人还能完整下蹲?特别是在西方社会,连“亚洲蹲”这个词,已成为一种文化奇观——仿佛只有亚洲人的骨骼和肌肉才可能完成如此自然的动作。
我们不是失去了技术,而是失去了结构。从“马桶替代蹲厕”的生活方式,到“久坐不动”的办公模式,从“系统性训练”的误区到“肌肉崇拜”的误导,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退化成不会蹲的物种。下蹲不只是动作,而是结构性的自检:你的踝关节能否稳定贴地?你的髋关节是否打得开?你的脊柱是否直立?肌肉是否是为重力而生,还是为镜头而练?
现代人的“蹲不下”,本质是筋膜链断裂——从足底筋膜、跟腱、腘绳肌到骶髂关节,这条原始的力线早已中断,导致人像生锈的铰链,每个关节都在错位摩擦。
在我《马步桩一年》的写实中,真正的马步,不是练的只是腿部力量,而是整个人体结构的重构。如同我在《脚掌虚空马步桩》中所实证的那样,脚掌不能硬撑地面,而是要虚实分明、内外兼顾。你能否长时间自然下蹲,并非考验爆发力,而是考验稳定性、协调性与内在感知。
站桩,正是重新学习“如何蹲下”的起点。在我练功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金鸡独立单次23分钟》的稳定性,还是《练拳先练功》中的身体识觉训练,最终都回到一个“低姿态”的根本逻辑:能不能在重力面前保持结构稳定,能不能在身体贴近地面时,依然保持全身通透。
站桩时“脚跟微离地”的细节(如太极“虚步”),正是为了重建足弓与髋关节之间的弹性连接——这是健身房深蹲永远无法模拟的人体“原厂设置”。
很多人无法下蹲,是因为胯打不开、踝关节失控、膝盖错位。解决方案不是“练肌肉”,而是“调结构”。所以我提出了“结构性坐胯”的概念,并实证写下《结构性坐膝》一文,专门探讨髋关节松解与脊柱重直之间的动态关系。
蹲,不只是动作训练,而是生存结构的还原。一个不会蹲的人,往往也不会站。一个不会贴地的人,往往也无法上达。一个只会坐的人,终将被椅子禁锢身体,被柔软掏空结构,被久坐带来静脉阻塞、腰椎塌陷、体能断裂。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文明的退化现场——不是身体的退化,而是“贴地意识”的丧失。
“结构性坐膝”的实证表明:髋关节的退化并非肌肉无力,而是骨盆前倾代偿了原始蹲姿的力学结构。站桩所训练的“虚中有实”,恰是对这一代偿的拆除——如同将歪斜的积木重新归位。当你能在闭眼状态下蹲踞十分钟,呼吸沉入脚底,才算真正赎回被马桶文明没收的“人体地权”。
在《从极度畏寒练出耐寒体质》中,我记录过自己如何通过站桩与内在气机的调动,逐渐突破20度以下必须羽绒服的畏寒体质,直到现在6度气温只穿T恤不觉寒冷。背后的根源,不在于“抗寒”,而在于“气通”。而“气通”的前提,是结构松解。而结构松解,必须从蹲开始。
当人类连蹲都需要“教程”,我们早已忘记:婴儿出生时第一个反抗地心引力的动作,就是蹲。
你还能蹲多久?蹲得稳吗?蹲时能否闭目静气?这一切,都是通向身体觉醒的第一道门槛。所以我说:“人类还能蹲吗?”并不是一句调侃,而是整个个人类文明是否还能“贴地而生”的生死提问。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