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养生]十公斤负重灵子步越野
巴厘岛下午的天空尚未完全凉透,远方一色的云幕还带着夜雨的余韵。我背起十公斤行囊,从度假村后侧的斜坡起步,开始今日的灵子步越野实测。灵子步,就是脚跟离地,全程前脚掌受力行走。
这是一条藏在园林中的石板小道,外表平整,实则凹凸不平,仿佛天生就不是为徒步而设。斜坡约有三十度,是那种你站在原地都能感到身体自然下沉的坡度。早晨地面潮湿,昨夜的雨水尚未完全蒸发,微湿的青石板嵌着细密的苔藓,稍有分神便会滑出重心。
但我没有绕路,更未减重,也不穿越野鞋。我要的正是这个时刻:在自然最原始、最不配合的状态下,验证我自己。
下午15:30,我走上这段坡道。这次不是清晨,而是暴晒与骤雨交替后的大地蒸腾时刻。阳光刚破云而出,雨水尚在地表翻腾雾气,空气闷热潮湿。斜坡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踩踏一口时隐时现的机关,鞋子踩实却总觉不稳。我不借助任何栏杆、不变换节奏,只用灵子步原始节律、沉稳呼吸,横越这条斜坡。
灵子步的训练,不是为了取悦旁人,而是训练身体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与灵敏反馈。在坡度超过三十度的地形上,十公斤的负重会将身体自然拉向后仰的倾斜态。你越想“用力”去稳定,它越要让你浮;你越想“刻意”去掌控,它越将你推出节奏。真正的控制感,来自放下用力——而不是失去力量。
灵子步的核心,从来不是腿力,也不是体能,而是结构内在的自稳与对环境的回馈。不是压脚力,而是内在结构如何在滚动中将整身特性和重心调配成可随地形起伏的动态系统。脚不过脚尖,脚掌微微抓地,胯部如球轻转,呼吸深长,意念不浮。雨后地面湿滑不堪,但我的脚步像在水面轻触,又悄然离去,仿佛雨未曾落地。
这段三十度斜坡中隐藏的真正挑战,从不在地面,而在心神。你若不稳,它就试图唤醒你对重心的感知;你若心浮,它就立刻将你带入倾斜的不确定之中。整个过程仿佛一个不断试探你意志与结构的对话,我没有“练功”的表情,没有“征服”的意图,只为与自然达成一种无声的协和。
我没有滑、没有偏、全程微汗,也没有让鞋面沾湿一滴雨水——不是因为我技巧,而是因为我结构中有“空”。身体像一面古琴,行走如同与石坡对弈,脚下的回应是一张调频后的琴面,随着节律拨动自然波纹。
完成时,太阳已落入云层,雨水再次逼近。我缓缓立定,回望那条滑腻的石坡,没有水迹、没有踩痕、没有“挑战”的痕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我知道,我身体的结构知道,我走过;我的意念知道,我完成;我的感知知道,这条天然设下的“试炼”,已被我“通道”。
这不是一次锻炼,而是一场结构的实证。我用十公斤的身体负重,穿越三十度的雨后斜坡,只凭脚下的觉知与全身结构协调。没有辅助设备,没有外部借力,唯有天地之间的一呼一吸、一举一踏。
前后近一小时,全程灵子步行走,大小腿肌肉完全没有疲劳感。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