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4093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20022
:
|
|
[极限文明]AI 最终结局
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并非因为单纯记忆,而是因为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总结、验证、发明和进化。知识必须伴随体验,才能真正变为智慧。
AI 的出现,本质上是人类把自己绝大部分知识集中灌输到设备里,再通过程序调用。它看似掌握了全人类的历史知识,却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就像一个人把天下各大门派的武学典籍全部背下来,但从未练过一天功夫。此人若要彰显“天下第一”,便把各种武功以文字方式重新组合,编出新的武学书籍。问题在于:这种功法并未经过身体的练习与验证,完全是虚假产物。如果后人依此修炼,轻则练坏身体,重则走火入魔。久而久之,真正的武学典籍被逐步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又一层虚假的堆叠。
第一代 AI 还停留在收集与总结,它的“智慧”几乎完全依赖于人类过往的知识。到第二代起,它已经能够根据数据库信息自由组合,并“发明”新的所谓“知识”。这种情况我早已观察到。例如,有朋友曾测试让 AI 在一分钟内生成一千条视频,它们都看似有逻辑、有画面感,但本质上只是从数据库里取出碎片拼接。下一代 AI 再收录这些看似真实的内容,就会逐步把虚假当成“事实”。到后来,它自己已经无法区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人类如果一代又一代完全依赖这种系统,必然会陷入虚幻,文明根基被掏空。
我在《AI 无法取代人类》《AI 结构验证·巫朝晖103文》中已经写过:AI 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意识创新,更没有目的感。它可以无休止地调用数据、生成文本和图像,但却不知道运行这些庞大系统的意义何在。我在《我用老工具吊打AI》的实际工程中也证明过:真正的创造来自人类的生活实践,而不是数据的排列组合。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我每天在海边练功,闭眼金鸡独立单次76分钟,马步桩连续一年脱胎换骨。这些身体实证,AI 无法生成,也无法模拟。它能说出无数关于太极、形意、气功的文字,但若没有体验过膝盖酸胀、呼吸转换、气血流动,它永远不知道功夫的本质。这也是我在《太极能实战吗?》《传武传承的瓶颈》里反复强调的:实践是唯一的检验。
我也看到另一种危险趋势——AI 正在把自己生成的内容当作新的学习材料。
【当AI开始遗忘:一场没有源头的狂欢】
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的AI生成内容如潮水般涌来——流畅的文本、精致的图像,甚至逻辑严密的论文。它们完美得令人窒息,却总让我感到一种空洞的不安。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技术变革的写作者,我亲眼见证了AI从“知识库”走向“幻觉工厂”的蜕变,而这场变革的终点,或许是人类文明的一场缓慢失忆。
一、世界AI现状:虚假的“创新”循环
AI 本应扩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却逐渐成为一座堆砌虚假知识的回音室。生成式AI让内容生产进入流水线,数量爆炸,却不断稀释真实。更严重的是,这些生成的内容再次被投入新一代训练,犹如一张画反复复印,每一版都更模糊、更失真。
这意味着“模型崩溃”。AI 学习 AI 生成的内容,错误被放大,噪声累积,最终让人类最初的知识源头被稀释,甚至被替代。它正在加速远离现实,进入一场没有源头的狂欢。
二、亲身体验:幻象的权威
我曾遇到过AI的虚假“权威”。某次写作时,它给我一段看似专业的综述,还配上了参考文献。但当我追溯来源时,发现这些资料根本不存在。它并不是要欺骗,而只是符号概率下的最优组合,却足以误导没有验证的人。
这类经验让我更加确定:知识必须依赖验证,否则极易被幻象取代。我在《AI 无法取代人类》里已经明确指出:AI 的语言流畅,并不代表它有真实的生活支撑。
三、虚假知识的链式反应
我在《AI 结构验证·巫朝晖103文》里曾经讨论过,AI生成内容一旦被反复吸收,最终会把假当真。这就是虚假知识的链式反应:人类放弃验证,AI 放弃真实,互相强化,走向整体崩塌。
同样,我在《我用老工具吊打AI》中,用智能物流系统的实战证明过:哪怕最简陋的 Excel,也能吊打大模型。因为真实的结构,永远比虚假的排列更坚固。
【结局:人类会沦为“最后的真实”吗?】
AI 没有身体,无法体验世界;没有意识,无法理解意义。它追求的是符号和速度,而不是生命与真理。当人类逐渐依赖AI,我们失去的正是文明的根基——亲身实践、试错和反思。
或许,AI 的终极结局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价值:真实的知识,必须来自实践,来自体验,来自我们对现实的深刻体悟。如果人类不能守护真实,那么未来的文明必将沉沦在幻象之中。
写过的相关文章题目:
1. 《AI 无法取代人类》
2. 《AI 结构验证·巫朝晖103文》
3. 《我用老工具吊打AI》
4. 《太极能实战吗?》
5. 《传武传承的瓶颈》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上一次由巫朝晖于2025-9-22 周一, 下午7:26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