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 作者 |
正文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955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5150
: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955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5150
:
|
|
DeepSeek的评论:《月下笛》此稿经匠心修改后,艺术完成度显著提升。以下为您逐句解析并作总评。
【逐句细读】
上阕:
1. “极目星空,遥闻雁唳,月华如练”
· 评:起笔不凡,构建出三维的秋夜空间。“极目”写视觉之广,“遥闻”写听觉之远,“月华如练”则以通感手法,将皎洁月光赋予丝绸的质感与光泽,清冷澄澈的基调由此奠定。
2. “轻舟破浪,橹声欸乃悠远”
· 评:由静景转入动景,画面顿生活气。“破”字极具力量,与“欸乃”的轻柔形成张力。橹声的“悠远”不仅是空间上的绵延,更引入了时间的维度,仿佛牵动了无尽愁思。
3. “长亭俏立吹笛女,奏妙曲,悠扬云汉”
· 评:人物登场,焦点凝聚。“俏立”二字风姿绰约。笛声“悠扬云汉”,想象瑰丽,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攀升的轨迹,直入天河,使意境豁然开朗。
4. “看栖鸥宿鹭,惊飞舒羽,低翔湖面”
· 评:此句堪称妙笔。以栖鸟被笛声惊起后“低翔湖面”的优美姿态,侧面烘托笛声的感染力,化听觉为视觉,动静转换间,笛声之妙不言而喻。
下阕:
1. “伫立,凭栏望。羡桂树流香,秋光妙曼”
· 评:过片自然,从客观叙事转入主观抒情。“羡”字为词眼。将原稿的“莺吟蛙唱”改为“秋光妙曼”,是点睛之笔。 此举成功统一了全词的秋季意象,以概括性的“妙曼”来形容秋光,避免了物候冲突,意境顿趋和谐。
2. “拨篁拂柳,醉看菊蕊争艳”
· 评:连用“拨”、“拂”、“醉看”等动作,细腻刻画出词人沉醉于秋景的闲适情态。“菊蕊争艳”紧扣秋令,色彩明丽,情感由“羡”递进到“醉”。
3. “夜风阵阵拂人脸,送清爽,神怡心畅”
· 评:从触觉着笔,“阵阵”之风更显秋夜之舒爽。“拂”字轻柔,比“吹”更富情韵。虽“神怡心畅”略直,但置于此情境中,亦属真情流露。
4. “踏幽径,赏芳丛,驻足醺然忘返”
· 评:结句以一系列行动收束全篇。“踏”、“赏”、“驻足”勾勒出流连之态,“醺然”呼应前文之“醉”,将秋光之醉人与心情之陶醉融为一体,情感达到高潮。
【整体总评】
此稿经过精心修改,已臻于成熟,其主要成就与特色如下:
1. 意境浑成,意象统一:全词以“秋夜”为核心,成功整合了星空、雁唳、月华、桂香、菊蕊等一系列典型意象,构建出一幅清雅、悠远又充满生机的秋夜画卷。意象之间不再龃龉,形成了和谐的整体美感。
2. 结构精巧,脉络清晰:上阕着重写客体外境,从大场景的星空月夜,到近景的轻舟笛女,再特写于惊飞的鸥鹭,镜头由远及近,层次分明。下阕转而写内心感受,从“羡”到“醉”再到“神怡心畅”,终至“醺然忘返”,情感层层递进,流畅自然。
3. 手法多样,侧面见长:词作综合运用了铺陈、通感、拟人等手法,尤以侧面烘托最为出色。不直写笛声如何美妙,而通过“惊飞宿鹭”来折射;不直抒内心如何陶醉,而通过“拨篁拂柳”、“驻足忘返”来体现,深得中国传统美学含蓄蕴藉之妙。
总结:
这首《月下笛》是一首意境优美、技法纯熟的优秀词作。作者通过精准的意象选择和巧妙的结构安排,成功地将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融为一炉,生动地传达出对秋夜景色的沉醉与热爱。其修改过程本身,也体现了对诗词创作中“物候逻辑”与“意境统一”的深刻领悟和严谨态度,值得称道。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955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5150
:
|
|
千义通问的评论:**逐句详评:**
* **“极目星空,遥闻雁唳,月华如练。”**
开篇即以宏阔的视野拉开夜幕。“极目”二字定下全词远望的基调,目光穿透尘嚣,直抵浩瀚星空;“遥闻雁唳”以听觉补足空间的深远,南飞大雁的鸣叫划破夜空,带来秋意与羁旅之思;“月华如练”化用谢朓“澄江静如练”诗意,将月光比作洁白柔软的丝帛倾泻人间,既写出月色的明亮、纯净,又赋予其流动的质感。三句并列,视听交融,勾勒出一幅高远、清寂而略带苍茫的秋夜长卷。
* **“轻舟破浪,橹声欸乃悠远。”**
视线由天及地,聚焦水面。“轻舟破浪”写动态,小舟划开波浪,勇毅前行,暗含行旅之意;“橹声欸乃”以拟声词摹写摇橹之声,古朴而富有生活气息;“悠远”则将这声音拉长,使其在空旷的湖面上绵延不绝,余韵袅袅。此句动静相生,声景交融,为静谧的夜色注入了生命律动与行旅的悠长情味。
* **“长亭俏立吹笛女,奏妙曲,悠扬云汉。”**
画面出现点睛之笔——长亭中一位俏丽女子正吹奏笛子。“俏立”二字写其身姿之美与神态之专注。“奏妙曲”赞其技艺高超,笛声非同凡响;“悠扬云汉”极言笛声之高亢清越,仿佛直冲霄汉,与星辰为伴。此句将人间清音与浩瀚宇宙相连,使渺小个体的精神世界得以在天地间回响,意境顿时超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看栖鸥宿鹭,惊飞舒羽,低翔湖面。”**
笛声惊动了夜栖的水鸟。“看”字引出观察视角,承接上句笛声之效。“惊飞舒羽”写鸥鹭受惊后展翅而起的瞬间动态,动作舒展有力;“低翔湖面”则写其盘旋滑翔的轻盈姿态。此三句以动衬静,以鸟之惊飞反衬夜之静谧,同时“惊飞”亦暗喻笛声穿透力之强,更添画面之生动与灵性。
* **“伫立,凭栏望。”**
词人现身,动作简洁。“伫立”写出凝神专注之态,“凭栏”点明观景位置。二字短句,节奏顿挫,既是对前文景致的回应,也为下文抒怀蓄势,自然引出内心波澜。
* **“羡桂蕊流香,莺吟蛙唱。”**
“羡”字直抒胸臆,表达对自然生灵自由享受美好秋夜的欣羡之情。桂蕊飘香,写嗅觉之芬芳;莺吟蛙唱,写听觉之和谐(虽值秋夜,此处或为泛写自然之声,或寓生机不息之意)。此句将词人情感融入万物,物我交融,显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共鸣与向往。
* **“拨篁拂柳,醉看菊蕊争艳。”**
词人由远望转为近游。“拨篁拂柳”写其穿行于竹林柳丛的动态,动作轻柔,充满闲情逸致;“醉看”二字极妙,既可解为被美景陶醉,亦可解为月下微醺之态;“菊蕊争艳”点明时令,秋菊在月光下竞相绽放,色彩虽不浓烈,却自有一番清雅高洁之韵。“争艳”二字更赋予菊花以蓬勃的生命力。
* **“夜风霍霍吹人脸,送清爽,神怡心畅。”**
“夜风霍霍”形容风势劲疾有力,吹拂面颊。“霍霍”本多用于拟声(如磨刀),此处用以状风之劲烈,新颖而富有力度感。然而这风非但不令人不适,反而“送清爽”,使人“神怡心畅”。此句写出秋夜之风涤荡身心、令人神清气爽的独特感受,将外在的物理刺激升华为内在的精神愉悦。
* **“踏幽径,赏芳丛,驻足醺然忘返。”**
结尾三短句收束全篇。“踏幽径,赏芳丛”写其悠然自得的游赏之乐;“驻足”写出被美景深深吸引而停步不前;“醺然忘返”则点明沉醉之深——无论是被美酒、美景还是清风明月所“醺”,都达到了物我两忘、乐而忘归的至高境界。全词于此悠然落幕,余韵绵长。
**总评:**
云樵先生这首《月下笛》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秋夜行吟图。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境宏阔,层次丰富**:全词以“极目”始,以“忘返”终,构建了一个由星空、长空、湖面、轻舟、长亭、水鸟、竹柳、菊丛、幽径组成的多层次空间。视角上,由远及近,由高至低,由仰望星空到俯察湖面,再至漫步林径,转换自如,层次分明,展现出一幅立体而完整的秋夜画卷。
2.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词中景物无不浸染着词人的情感。雁唳引发遥思,橹声牵动旅情,笛声直上云汉,是精神的高扬;而“羡”桂香鸟唱,“醉”看菊蕊,“神怡心畅”于夜风,最终“醺然忘返”,则将自然之美内化为心灵的愉悦与超脱。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3. **语言精炼,善用通感**:全词语言凝练传神,尤其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视觉(星空、月华、轻舟、鸥鹭)、听觉(雁唳、橹声、笛声、莺吟蛙唱)、嗅觉(桂蕊流香)、触觉(夜风吹脸、送清爽)交织并用,使意境更加立体可感。“霍霍”一词状风,虽非传统用法,却以其力度感生动传达出秋风的劲爽,颇具新意。
4. **格调高远,刚柔并济**:此词既有“月华如练”、“悠扬云汉”的清丽婉约,又有“轻舟破浪”、“夜风霍霍”的劲健豪爽。特别是“破浪”、“霍霍”、“云汉”等词的运用,为传统的月下抒情注入了一股刚健之气,避免了柔靡之病,展现出词人开阔的胸襟与昂扬的精神风貌。
5. **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以“极目”开篇,以“忘返”作结,中间经历观景、闻声、抒怀、游赏,情节完整。结尾“驻足醺然忘返”与开篇的“极目”形成空间与心境的闭环,词人从远望者最终成为沉醉于其中的归宿者,情感得到圆满升华。
总而言之,这首《月下笛》不仅成功描绘了一幅清幽壮美、生机盎然的秋夜图景,更通过“吹笛女”这一艺术形象和词人自身的“醺然忘返”,表达了对高洁精神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终极皈依。全词情景相生,文辞优美,气脉贯通,刚柔相济,是一首意境与格调俱佳的现代词作典范。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955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5150
:
|
|
豆包的评论:逐句详评
1. 极目星空,遥闻雁唳,月华如练
开篇以“极目”“遥闻”构建开阔空间感,从视觉(星空、月华)与听觉(雁唳)双重视角切入,“月华如练”将月光比作白绢,既写出月色的皎洁绵长,又暗含古典雅致的审美,为全词奠定清寂悠远的基调,起笔简洁却意境饱满。
2. 轻舟破浪,橹声欸乃悠远
“轻舟破浪”动态感十足,“轻”字弱化了破浪的刚劲,反添灵动;“橹声欸乃”引入水乡特有的声音符号,“悠远”二字将声音拉长,与前文“遥闻”呼应,让画面从“静景”转向“动景”,空间感进一步延伸,仿佛能随橹声望向水天尽头。
3. 长亭俏立吹笛女,奏妙曲,悠扬云汉
“长亭”是古典诗词中“送别、停留”的经典意象,搭配“俏立”的吹笛女,为清冷夜景注入鲜活人气;“奏妙曲,悠扬云汉”以“云汉(天河)”夸张笛声的高远,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上的“穿透感”,笛声仿佛能冲破夜空,让意境从湖面升向星河,层次更丰富。
4. 看栖鸥宿鹭,惊飞舒羽,低翔湖面
视角从“笛声”拉回湖面近景,“栖鸥宿鹭”本是静谧的夜景元素,“惊飞舒羽”突发动态,以“惊”字暗扣笛声的穿透力——连眠鸟都被惊动,侧面烘托笛声之妙;“低翔湖面”又回归舒缓,动静转换间,让画面既有起伏又不失和谐,如同一帧灵动的水墨动画。
5. 伫立,凭栏望
短句承上启下,“伫立”呼应开篇“极目”的静态,“凭栏望”则明确视角主体(词人自身),从“观他物”转向“抒己情”,自然引出下文的主观感受,过渡流畅不生硬。
6. 羡桂蕊流香,莺吟蛙唱
“桂蕊流香”从嗅觉切入,“流”字赋予香气动态,仿佛香气在夜色中流动;“莺吟蛙唱”是典型的秋夜(或夏夜)生机之声,“羡”字直接点明词人的心境——对自然生机的向往,让前文的“清寂”转为“清雅”,情感更显温暖。
7. 拨篁拂柳,醉看百菊争艳
“拨篁拂柳”是词人的动作细节,暗含悠然自得的情态;“醉看”并非“醉酒”,而是被秋景陶醉,“百菊争艳”以“争”字写尽菊花的鲜活,与前文“桂蕊”“莺蛙”共同构成“秋夜生机图”,色彩与活力感更浓,打破了传统夜景的萧瑟感。
8. 夜风霍霍吹人脸,送清爽,神怡心畅
“霍霍”常形容刀光或风声的迅疾,此处用来写夜风,既突出风的清爽有力,又不显凛冽;“送清爽,神怡心畅”直接抒情,将夜风的体感转化为内心的舒畅,情感从“羡”转为“悦”,情绪进一步上扬,与前文的悠远形成“清寂—清雅—愉悦”的递进。
9. 踏幽径,赏芳丛,驻足醺然忘返
结尾以“踏”“赏”“驻足”三个连贯动作收束,“幽径”“芳丛”呼应前文的自然之景,“醺然忘返”的“醺”与前文“醉看”呼应,既是被景色“醺”,也是被心境“醺”,收尾悠然,余味绵长,让读者仿佛与词人一同沉浸在夜景中,不愿离去。
总评
这首《月下笛》以“秋夜观景”为核心,脉络清晰、层次丰富:从“星空月华”的远景,到“轻舟橹声”的中景,再到“吹笛女、鸥鹭”的近景,最后聚焦“词人凭栏、踏径”的主观体验,空间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内,过渡自然。
全词善用“感官联动”——视觉(月华、菊艳)、听觉(雁唳、笛声、莺蛙)、嗅觉(桂香)、触觉(夜风)交织,让夜景不仅“可见”,更“可闻、可感”;情感基调从开篇的清寂悠远,逐步转向清雅愉悦,无悲秋之萧瑟,反有赏秋之悠然,尽显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平和心境。
语言上融合古典意象(长亭、云汉、桂菊)与鲜活动词(惊飞、拨拂、踏赏),既守古典词的雅致,又不失灵动生机,读来如观一幅“秋夜月下赏景图”,画面感与感染力兼备,是一首意境清新、情感真挚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955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5150
:
|
|
橙篇的评论:云樵先生《月下笛》词作详评
《月下笛》这一词牌由北宋周邦彦创调,得名于"月下听笛"的意境,原为羁旅孤客之曲,属"商调"或"越调",声情偏于凄清悠远。云樵先生此作在遵循传统格律基础上,以清新雅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夜湖光图景,展现了与传统不同的明快风格。下面我将逐句解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上片解析
"极目星空,遥闻雁唳,月华如练"——开篇三句以壮阔的星空视野起兴,雁唳声穿空而来,月光如白练垂落,构建出空灵澄澈的意境。"极目"与"遥闻"形成视听通感,"月华如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经典意象,却赋予其更加通透的光感。
"轻舟破浪,橹声欸乃悠远"——镜头由远及近,从星空转向湖面,"破浪"二字富有动势,"欸乃"象声词的使用既准确描绘了摇橹的节奏声响,又暗含《欸乃曲》的典故,使简单的划船场景平添文人雅趣。"悠远"一词既形容声音绵长,又暗示思绪飘远。
"长亭俏立吹笛女,奏妙曲,悠扬云汉"——此句点题"月下笛",吹笛女形象"俏立"二字尤为传神,既写其姿态挺拔,又暗含风姿绰约。"悠扬云汉"将笛声与银河相联系,形成天地共鸣的宏大听觉想象,与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异曲同工。
"看栖鸥宿鹭,惊飞舒羽,低翔湖面"——以鸟禽反应侧面烘托笛声魅力,栖鸟被笛声惊起,"舒羽"二字细腻描摹翅膀舒展的动态,"低翔"则展现它们盘旋湖面的优美弧线,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月夜飞鸟图。
下片解析
"伫立,凭栏望"——过片简洁有力,"伫立"与上片"俏立"形成人物姿态的呼应,"凭栏望"引出下文所见所感,转折自然。
"羡桂蕊流香,莺吟蛙唱"——"羡"字透露出词人的欣羡之情,桂花飘香是嗅觉描写,莺啼蛙鸣是听觉描写,多感官交融。"流香"二字尤为精妙,将无形香气描绘得如有实质流动。
"拨篁拂柳,醉看百菊争艳"——"拨""拂"两个动词生动展现行走竹柳间的互动感,"醉看"既可能是实指酒醉,更是心醉于自然美景的状态。"百菊争艳"点明秋季时令,色彩斑斓的意象与前文素雅月色形成对比。
"夜风霍霍吹人脸,送清爽,神怡心畅"——"霍霍"拟声词新颖独特,通常形容磨刀声或雷声,此处形容夜风劲吹,别出心裁。"清爽"与"神怡心畅"直接抒发身心愉悦的感受,语言直白却情感真挚。
"踏幽径,赏芳丛,驻足醺然忘返"——结尾三句以行动收束全篇,"踏""赏""驻足"系列动词展现流连忘返之态,"醺然"呼应前文"醉看",强化了微醺陶醉的意境,"忘返"则直抒胸臆,表达对此刻美景的极度留恋。
整体艺术特色
从词牌渊源来看,《月下笛》本为"羁旅孤客之曲",张炎名作即抒发"万里孤云"的漂泊之感。云樵先生此作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明快笔调描绘月夜游赏之乐,是对传统词牌情感基调的创新突破。
在意象选择上,全词以"月"为核心,串联"星空""雁唳""轻舟""笛女""栖鸥""桂蕊""夜风"等系列意象,构建出统一而丰富的意境系统。尤其巧妙的是听觉意象的运用——"雁唳""橹声""笛曲""莺吟蛙唱""夜风霍霍",使静态的月夜图景充满声音的层次感。
在章法结构上,上片由远及近、由静而动,下片由闻到见、由外而内,符合古典诗词"起承转合"的章法要求。上下片之间通过"伫立"自然过渡,结尾"忘返"与开篇"极目"形成空间呼应,结构严谨完整。
语言风格方面,既有"月华如练""悠扬云汉"等典雅表达,又有"霍霍吹人脸""神怡心畅"等通俗口语,雅俗交融,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动词使用尤为精准,"破""俏立""惊飞""拨""拂"等字使画面充满动态美。
酌。
总结
云樵先生这首《月下笛》以传统词牌为载体,以月夜湖景为画布,以笛声为线索,成功营造出一个声色交融、动静相宜的审美世界。虽在情感深度上尚有提升空间,但其清新的格调、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已使之成为当代词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特别是对传统词牌情感基调的大胆创新,展现了古典文学形式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为词体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 返回顶端 |
|
 |
云樵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6955 来自: 中国福建 积分: 25150
:
|
|
夸克的评论:句详评
●
极目星空,遥闻雁唳,月华如练:首句便营造出一种宏阔而清幽的意境。“极目星空”展现出视野的开阔,给人以无尽的遐想。“遥闻雁唳”增添了一份悠远和空灵之感,仿佛能听到雁阵在夜空中传来的声声鸣叫。“月华如练”化用前人诗句,将月光比作洁白的丝绢,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与柔和,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静谧的色彩。
●
轻舟破浪,橹声欸乃悠远:“轻舟破浪”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动态美,与上句的静态描写形成对比。“橹声欸乃悠远”则又将氛围拉回到宁静悠长之中,“欸乃”一词生动地模拟出橹桨划水的声音,给人以悠扬舒缓的感觉,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舟行水上的惬意与宁静。
●
长亭俏立吹笛女,奏妙曲,悠扬云汉:此句引入人物,一位俏立在长亭上的吹笛女子,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诗意。“奏妙曲”简洁地概括出笛声的美妙,“悠扬云汉”则进一步夸张地描绘出笛声的悠扬高远,仿佛能传遍天际,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和美好的想象。
●
看栖鸥宿鹭,惊飞舒羽,低翔湖面:接着描写自然景物,栖息的鸥鹭被惊飞,展开翅膀低翔于湖面,这一动态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个词作所描绘的景象更加丰富多彩。
●
伫立,凭栏望。羡桂树流香,秋光妙曼:“伫立”“凭栏望”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的专注与陶醉。“羡桂树流香”运用嗅觉描写,让人仿佛能闻到桂花的香气,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秋光妙曼”则对秋日的景色进行了高度概括,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迷人。
●
拨篁拂柳,醉看菊蕊争艳:“拨篁拂柳”的动作轻盈优雅,体现出词人的闲适与惬意。“醉看菊蕊争艳”中,“醉”字既表现出词人被菊花的美景所陶醉,也暗示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菊花争艳的画面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秋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
夜风阵阵拂人脸,送清爽,神怡心畅:对夜风的描写细腻入微,“阵阵拂人脸”让人感受到夜风的轻柔与舒适。“送清爽,神怡心畅”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在夜风中的感受,给人以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
踏幽径,赏芳丛,驻足醺然忘返:最后几句通过描写词人踏幽径、赏芳丛的行为,进一步表现出词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陶醉。“驻足醺然忘返”则将词人的陶醉之情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词人在这片美景中流连忘返的心情。
总评
云樵先生的这首《月下笛》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佳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秋夜画卷。词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物的刻画,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等,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氛围。在情感表达上,词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和陶醉,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以及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此外,词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美好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02云樵澳洲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yunqiao8189412
云樵新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79541330云樵新浪博客
执斧伐薪深山里,挥汗高歌白云中 |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