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qiuchunlin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01/18 文章: 345 来自: 中国湖北 积分: 1403
:
|
|
引语:因撰写论文《科学规范用人制度是立国、治国、兴国的重要举措》荣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部之奖,加之本人亦系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于甲申仲秋被邀请参加在新疆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与此期间亦游了些许景点,故写一组系列散文,姑且叫“新疆是个好地方 ”吧。
一、游乌鲁木齐
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一名,据说来自蒙古准噶尔语,意为“美丽的牧场”。它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泛野广袤,可谓之西域“耕凿弦涌之乡,歌舞游冶之地”。从城市方位来看,其南倚天山,北连流河,东依博格达峰,西接妖魔神山。尤有城正中是一座红山,小巧而陡峭,状如飞来之物……
纵观历史,乌鲁木齐自古便是众多游牧民族的交汇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西汉初年,牧居在乌鲁木齐的各部落迭遭匈奴奴隶主侵扰。西域都护府建立后,汉朝政府即置戊已校尉在此近处的金满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唐朝时期,西域著名的军事重镇轮台也设在乌鲁木齐附近,时人岑参曾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美丽诗句。到了明代,蒙古厄鲁特部又在这里修筑城堡,为后来的乌市奠定了基础。清代则是乌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筑城堡、署郡县、开屯田、列兵防”,人户剧增,斯地犯进,正所谓“繁华富庶,甲于关外”也。
放眼现在,乌鲁木齐辉映华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乌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牧业全速发展,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垣风貌焕然一新。据有关资料记载:今日乌市总人口约1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将近占三分之一。已有统计的43个民族皆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同时也不断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笔者在繁华的市面上目不暇接:由于多民族聚居,这里可见历史悠久、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市场此起彼伏,“巴扎”上的不少商品皆系罕见之物,其民族情调亦浓,其交易方式亦殊。据官方介绍,乌市当地近年生产了200多个国优、部优、区(省)优产品,极大地增强了这座首府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与会期间,我还是专门抽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独自到红山公园坐揽车上红山顶上,欣赏乌市的全景。在这突兀屹立的红山山嘴上,矗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级砖塔,高耸入云,映衬着远处天山山脉的雪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为方便人们游玩,红山南端于上世纪90年代还兴建了一座远眺楼,该楼系三层仿清建筑,十分雄伟。楼高21.95米,建筑面积544平方米。楼四周另建有138米的长廊呈环形,廊内雕梁画栋,其建筑占地1150平方米。沿坡上行,有325级台阶可直通山巅。在远眺楼内,有乌市微缩模型一目了然;有城建成就大型图片展览让人倍感惊欣;还有大红柱联“高层通云霄边城宏图收眼底;举目看天池雪山美景留心中”分外夺目。我借着游兴登到“万景俱从一阅收”的楼顶,尽穷欣赏边城远近新貌:但见城中河滩公路,林木葱茏,立交桥上人流如织、车辆如梭;改道的和平渠,翻卷着嬉戏的浪花,顺其自然地欢聚奔流;河滩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向远处的山脚延伸铺展,渐渐隐没于青云淡雾之中……
呵!乌鲁木齐,昔日美丽的牧场;今日繁荣的闹市;未来灿烂的明天! _________________ 规者文之根 德者才之帅____请点击"荀阳文学博客"交流 |
|
|
返回顶端 |
|
 |
乐园成也
会员等级:5
加入时间: 2005/12/31 文章: 985
积分: 5431
:
|
|
返回顶端 |
|
 |
坊山居士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5/10/25 文章: 228 来自: 中国.山西 积分: 483
:
|
|
拜读、问好。 _________________ 一山一水远尘埃,一户一窗临壑开。一剑一琴闻鸡舞,一觞一韵邀月来。 |
|
|
返回顶端 |
|
 |
qiuchunlin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01/18 文章: 345 来自: 中国湖北 积分: 1403
:
|
|
谢谢二位版主关顾! _________________ 规者文之根 德者才之帅____请点击"荀阳文学博客"交流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