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左军字逸老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3/24 文章: 5 来自: 北京 积分: 21
:
|
|
作者:王秉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西安向东往临潼方向去,骊山脚下平旷的原野上都是农田,随风起伏的麦浪之间,耸起一个巨大的土丘,丘上荒草萋萋,丘下长眠着一个亦圣亦魔的人物——秦始皇。
法国现在的总统希拉克在80年代访华时,惊叹秦始皇陵兵马俑称得上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于是这种说法不胫而走。但是我想,如果秦始皇陵墓室发掘后,不知世人该怎样大跌眼镜呢。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人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按照《汉六仪》的记述,穿三泉(掘深经过三层地下水)之后,“叩之空空”,墓室体积已经相当大了,监督工事的丞相李斯请求停止挖掘,秦始皇说:“旁及三百丈乃止!”如果前人记述属实的话,兵马俑坑只是陪衬主墓的一部分而已,司马迁甚至没有费笔墨单独写到它。
仅仅是兵马俑坑就已经很辉煌了,卓绝的雕塑、彩绘艺术,写实主义的手法,甚至超过了此后的几个封建王朝。陶俑兵阵之外,还有陶车马、铜车马、石质甲胄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兵阵阵法严谨,战袍俑、跪射俑、甲士、将军等级森严,发型装束、仪态气质各不相同,虽然在地下尘封了两千年,仍然气宇不凡。关中地区的游人经常会说:“你看,这个多象邻居家的老三,那个象前村兰花的丈夫!”
遥想当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白起率领秦军铁骑从函谷关突出,剽悍的秦人像高原上的苍狼一样,残忍而凶猛,一战而坑(活埋)赵国降卒四十万,中原的士卒百姓全吓得尿了裤子。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和秦军抗衡的有生力量。黄土高原在中国的第二阶梯,六国在第三阶梯,王翦率领秦军又一次呼啸一声冲下来,如猛虎下山,横趟羊圈。燕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所谓如虹之气,只是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然后秦王就成了秦始皇,把六国的版图切豆腐一般分割成郡县,都归我一个王管。六国的文字你有你的写法,我有我的章程,河南人李斯你去负责一下,把它们弄成一个形式。买卖东西的尺度、秤杆都不一样,现在也给我统一起来。从咸阳到全国各地,建成宽阔的驰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方便始皇帝出巡。这一下好,此后中国两千年的制度模式基本定型。秦始皇于是带着人马坐着专车巡视四方,检看检看自己的家当,就像做买卖的发财后坐在新起的房子里点钱一般。让随行的著名作家、书法家李斯到处刻写纪功表德的铭文,就是梁父、琅邪、之罘、会稽等地的刻石。
这个家怎么才能稳固呢?始皇帝号召全国人民说:我们要积极备战,要高筑墙!于是百万民夫响应号召去修筑万里长城,西方人管长城叫“Great wall”,也就是大墙。天下是一家了,老子就是家长,把院墙盖起来,那帮胡人小子就被挡在外边了。始皇帝说:把六国的兵器收起来,大炼铜铁,铸成十二个金人,让想捣乱的家伙没了武器,枪杆子里出政权嘛,没了枪杆子,他们还能闹得起来吗?这十二个金人,也将成为本皇帝永恒的纪念碑。始皇帝说:要消灭那些污七八糟的言论,打倒那些乱说怪话蛊惑人心的牛鬼蛇神!于是各种书籍收拢来,一把火烧了。九州之内,文化燃起最后的光焰,化成烟灰,焦臭味随风弥漫,直呛人的鼻子。书烧了,不是还有一拨旧社会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吗?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还记在他们脑子里,干脆刨个坑儿活埋他们得了。始皇帝说:老子还想万岁万万岁,不光还想再活五百年,徐巿,命令你带数千童男童女出海,给我求不死之药!始皇帝做好这一切,又想,徐巿这玩意儿没谱,万一找不来长生药,老子不就万岁不了了吗?还是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修修我的地下宫殿吧,修得豪华些,老子是前无古人的皇帝,陵墓也要前无古人。万不得已,必须去见×××时(谁知道他想见谁),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和生前一样翻云覆雨,摆拨乾坤。
徐巿带领一帮娃娃,坐着船不知道跑到汪洋大海的哪一隅了,现在有人说他是日本人的老祖宗,也只能姑妄听之。等不回徐巿的始皇帝呜呼哀哉,臭在出巡的专车里。陈胜吴广他们没有枪杆子,拿着锄头铁锨造了反。“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市井混混儿刘邦、楚国贵族项羽这两个家伙本来就野心勃勃,他们曾经在欢迎始皇帝视察的人群中就流着口水发表了言辞,一个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也!”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也!”这时候机会来了,也就打起旗号,造起反来。项羽也是个狠角色,你秦人不是坑了赵国四十万人吗?老子也坑你二十万过过瘾。拍着乌骓马就上了黄土高原,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又一把火烧了秦皇陵上所有的地上建筑,把一座豪华陵墓烧成一个焦黑的馒头堆。
现在,站在麦田间看秦始皇陵墓,正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家天下和故事王万代的的奢望成了笑料,只有兵马俑印证着先民们无穷的才华和智慧。老农们衔着烟杆蹲在田头,指点着大土丘,说着故老相传的故事,悠悠的笑语和烟圈儿一起在轻风里飘散。 _________________ 再传迂叟衣钵,本出闲云门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