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都江堰情思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人间有味是清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柴福善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6/10/11
文章: 113
来自: 中国北京
积分: 264


文章时间: 2008-5-21 周三, 下午3:49    标题: [原创]都江堰情思 引用回复

都江堰情思

柴福善

近日汶川大地震,闻悉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倒塌,成为废墟,深以为憾。

想我几年前第一次去四川,专程去了都江堰。毕竟都江堰“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呢。尽管行程很紧,而且是从从九寨沟归来,汽车拐个弯,我是一蓑蒙蒙烟雨里,置身都江堰的历史与苍茫中了。

众所周知,都江堰为李冰所主持修建,时间是公元前256年,处于战国晚期,而他当时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守。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李冰。史籍曾记载,大禹生于4000多年前,其出生地就在西蜀,大禹治水的故事,应该与岷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都江堰一带地区发现的芒城遗址,距今约4500年,出土的陶片及双层城墙清晰的洪水痕迹,证明当时芒城防止洪水侵袭是主要功能之一。从鲧筑堤堵水失败,到禹开河疏导成功,以及芒城古都江堰人直至后来蜀国首领鳖灵治水,无疑为认识洪水治理洪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史籍所记只是断简残章,我们已经很难详细知道先人在茫茫岁月里惊心动魄的治水情景了。虽然如此,从川西平原出土的春秋晚期和战国前期的河道石堤及竹笼工程遗迹,仍可知道,在青铜器时代,古蜀人就已经掌握了许多至今依然有效的治水方法。到李冰时,才能够运用前人积累的经验,创造性的组织修筑都江堰这庞大的水利系统工程。从建堰选址,笼石筑堤,飞沙堰人字堤,到宝瓶口水口设计及立三石人测量水位等,今天看来,依然是很科学的,甚至完美无缺的。

如果说,是历史选择了李冰,同样,也是历史造就了都江堰。那时,诸侯各国群雄争霸,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异军突起,一举扫荡群雄,统一华夏大势所趋。应该从哪里突破?“蜀……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供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地而天下并矣。”秦臣目光远大,所议精辟透彻,高屋建瓴,秦惠文王毅然挥兵率先取蜀。这是一战略抉择,“兼并六国,自蜀始”,使秦最终统一了天下。李冰于公元前277年即秦昭王时走马上任蜀郡守,他深知责任重大,要想使巴蜀真正成为秦统一大业的战略后方,首先必须根治岷江水患,同时拓展水运航道,使之直接出川。可见,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的一项重大举措。确实,都江堰的修建,使岷江变水害为水利,既疏通了航运,又使成都平原百万亩土地得以灌溉,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蜀为天府之国也由此而来。

其实,近观都江堰,一个无坝引水的工程,除了庞大水网河渠外,主要是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以分流分沙,泻洪排沙,引水输沙,保证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了。当年李冰凿开离堆,使岷江变为两股,以分水势。想李冰,面对离堆,如何开凿,一定是绞尽了脑汁,若是现在,也许实在不算什么,进行高科技爆破,就是一座大山,顷刻间也会夷为平地。可那时还没有火药,不可能放炮开山,至多是已经使用了铁器,比青铜器更加耐用和锋利。相传李冰叫人堆起柴禾,点火烧岩,趁热泼水,一热一冷,岩石霎时咔啦啦爆裂开来,乘机连撬带凿,就这样一点点把离堆凿开了。我们不必为古人叹息,不必为古人不可思议,今天可能觉得那是个极笨的办法,但在两千多年前,或许就是极聪明的选择,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大的发挥了。

李冰不仅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而且在对都江堰的管理中总结出了一套“水经”,并由后人不断充实完善。如“深淘滩,低作堰”。“蜀守李公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言于石,立万世治水者法,所以制水出入为旱涝计者至矣。”这是明人卢翊的《灌县治水记》中所记述。李冰也曾作三石人,立于水中,水竭不至足,水盛不没肩,是测量水位的标志,当然也有镇水之意了。这三尊石人今已无处可寻,倒是在1974年清挖河底时,挖出一尊李冰石像,造型简朴,神态从容,袖手合于胸前,胸前题刻:“故蜀郡李府君讳冰”。造像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已风雨沧桑1800余年了。但这绝不是李冰所作的石人,因为按照岷江水位的涨落,比这要高大得多,这应是汉代纪念李冰而雕刻的神像,本供奉于神座的,不知何年何月因何变故沉埋于江中。其实,为监测水位,古人很早就在都江堰宝瓶口山崖上刻划了尺度,清朝时每天水吏都要派人前来宝瓶口,观察河水深浅,然后飞马禀报成都知府。最近,在宝瓶口崖壁上发现了清代石制量水尺,已是难得的文物了。而今在此处水中吊装了电脑水位监测仪,千年古堰一跃而“电脑化”了,真正步入了古人“水旱从人”的梦境。

李冰官至郡守,是个地方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而李冰之时秦国又设多少郡已不得而知了,那些郡守姓甚名谁更无可稽考了,独有李冰,因都江堰而名烁古今。不但垂于青史,而且祠庙以祭,浩浩五千年,文官武将,享此殊荣者,能有几人?!两千年来,都江堰不但没有因时间推移而被淘汰,反而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愈加显示出奇迹般的价值。因此,李冰被后人尊为“川主”,敬奉为神,成都平原各州县都建有川主庙,祭祀极为隆重。而各地川主庙中,规模宏大者以都江堰二王庙为最。二王庙古为望帝祠,祀望帝杜宇。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至498年),将望帝祠迁往他处,此地便改作专祀李冰父子的崇德庙了,后名字多有变化,至清时始称二王庙。二王庙背依玉垒山,面向都江堰,依山就势,虽有二王大殿、老王殿、老君殿及众多配殿,但整体布局并没有一道明显的中轴线,不同于一般的庙宇,葱茏树木中,露出或一亭一檐一角,或半壁粉墙,蒙蒙烟雨里,仿佛世外仙境。与二王庙一样古老的伏龙观,也是专祀李冰父子的祭祠,相传李冰父子降服水害孽龙,并用铁链把孽龙锁于离堆之下,出土的汉代李冰石像就供奉于观中。

漫步都江堰,无论是巍峨的寺宇殿堂,还是一石一桥一草一木,无不同李冰有关,而且经过漫漫历史与时间的传承,李冰已然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被民间离奇美好传说罩上神秘光环的神,尽享人间的崇拜与香火。这也是中国特色。不管如何,毕竟李冰根治水患,造福黎民,受到崇拜祭祀,理所当然。当官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两千多年前的李冰就这么做的,人民才不会忘记他,才永远的纪念他,才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这就是有情又无情的历史,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站在秦堰楼,凭栏眺望,岷江自崇山峻岭中奔腾而来,而烟雨悄然朦胧了千里平原沃野,都江堰就在岷江与沃野间,默默的分洪与灌溉,像一位老人,为着儿女不求回报的尽着自己的职责。想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沦为沙漠,古罗马帝国的人工渠道也早已弃置荒废,独有都江堰依然奔流着两千年来的滚滚碧波。都江堰,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次汶川大地震,二王庙是一片废墟了,想不远的将来,一定会重建如初的,就像那里重建的家园。都江堰呢,幸得无恙,负载的那滚滚碧波已然从远古流来,还要流向永远。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柴福善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人间有味是清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