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钱志富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加入时间: 2005/10/12 文章: 573 来自: 浙江宁波 积分: 1649
:
|
|
月照花林皆是霰
——简论谢明洲的散文诗
• 钱志富•
(文学博士 315211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由于山东诗人吴开晋先生的缘故,我同山东诗人谢明洲先生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于2004年出版了诗集《掌心是海》,本来是出于对作为诗评家的吴开晋先生的尊敬,托人送了一本给他,没想到很重礼尚往来的诗人吴开晋先生却给我寄来了他的一本散文集、一本巨厚的诗评集,还有一本诗集。我读了吴开晋先生的诗评集,佩服;读了他的散文集,佩服;读了他的诗集,第三个还是佩服。由于有感而发,我给作为诗人的吴开晋写了一篇诗评,题目叫《吴开晋的诗》。没想到,吴开晋先生看了我的文章很高兴,来信说我的文章写的很好,给正在主编大型文学双月刊《时代文学》的国内著名的散文诗人谢明洲看了,也说写的好,决定在《时代文学》上刊发出来。吴开晋先生在信中还说,希望我也给诗人谢明洲先生写一篇诗评,他马上会把书寄给我。果然不久,我就收到了谢明洲先生的两本书,一本随笔集《一滴幸福》,一本散文诗集《空酒壶》。
我先读完了他的随笔集《一滴幸福》,觉得那是一本写得十分优秀而杰出的书,这些是诗人二十余年来的读书心得,文章虽然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的,但他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有见解和见识及见地的文章来,同他多年来的积累有关,我相信他是那种厚积薄发的人,后来从网上一些朋友的文章得知,诗人原来是一位在山东很有名气的藏书家,家里有一个个人图书馆,藏书万余册,而且关于他的读书、藏书的情状,还有许多故事。比如仰慕他的一位读者和朋友就这样写到他的那些奇文逸事:“谢明洲的爱书如命已成为友朋圈内的佳话,他不仅每隔三两天便去书店或书市去‘淘书’,还经常拿自己有重的书来和朋友们交换。他家里的藏书已逾万册,且包罗万象,俨然一座门类齐全的小图书馆。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可以疏远和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能疏远和舍弃爱情、自然、书籍,因为疏远和舍弃了爱情,就意味着舍弃了生命中最美的东西;疏远和舍弃了自然,就意味着疏远和舍弃了生命赖以生存的源头和根本;疏远和舍弃了书籍,就意味着疏远和舍弃了生命前行的灯盏,就会陷入泥潭和黑暗。与张爱玲每看到《红楼梦》的不同版本便买下来对照着读一样,谢明洲对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旦得知出了增补本,便一定要想法买下来,尤其是喜欢的外国名著,他常常买下多种不同的译本,然后一章一章地比较着看,朋友们喝茶聊天时,常听他讲哪部书哪个译本好,译者中谁的译笔优美流畅,久而久之我们便养成了习惯,想买书时就事先向他请教该买谁的译本,去了书店便可手到擒来,省去了许多现场比较的麻烦。他有一个故事在朋友中传为美谈,那是80年代中期时,他请一位朋友下馆子吃饭,花去当时月工资的一半(那时候不仅工资低,而且钱‘值钱’),事后说起来兴高采烈像中了头彩,只因为朋友送给他一册《乔治•桑自传》。 这颇有点‘书痴’的味道了吧?” (李掖平:《高擎一盏诗的明灯——诗人谢明洲印象》,《时代文学》双月刊2005年第3期。)又说:“而谢明洲的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则更是业内人士交口称誉的。和我为学业而读书或闲散时随便看书不同,他是把读书当作一件神圣的事业,活到老读到老,誓把读书进行到底的。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以‘神圣’这两个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我总是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神圣的事情之一。‘他的阅读面之广、阅读量之大,使我一一数列出来后心中不由大吃一惊:他怎么能读的了这么多的书,难不成这人生下来就是为读书的?无论政治的、历史的、哲学的、经济的、文学的、艺术的、也无论古代的、当代的、国外的、国内的,他都读的极多。重要的是他会读书,对有用的知识不仅记得清,记得牢,而且多有拓深创新的心得体会,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这有他在散文、散文诗、读书笔记、文学艺术评论文字中旁征博引时所涉及到的大量的名典、史料、寓言、掌故为证。难怪有人称谢明洲是一个为书而生、为书而活的‘书生’。” (李掖平:《高擎一盏诗的明灯——诗人谢明洲印象》,《时代文学》双月刊2005年第3期。)还说:“谢明洲的阅读姿态更使我感佩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心阅读’,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作家的心灵,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契合作家的生命体验。正是这种‘用心阅读’,使他能够从思想到艺术无限接近作家作品,以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爱情、对真理的深切思索和感受,去激活和延拓作家和文本的思想意蕴,然后以诗性的语言娓娓道出。《一滴幸福》是谢明洲的一部读书随笔集,收有读书笔记107篇,大多是他读国外著名作家作品的思考和感想,当我读到他收在《一滴幸福》集中的下列文字时,被深深感动的同时也高度认同着:他用‘敲击沉重的黑夜的燧石’这一象喻阐释了埃利蒂斯诗歌的意义;用‘蕴含着浓浓象征意味的绿苹果与为美而飞翔的蝴蝶’笼廓了纳利•萨克斯诗作的价值;用‘一盏凄惶的灯在深夜飞扬一片雾状的美丽和无法解读的神秘’比附了加西亚•马尔克斯随心所欲舞动的文学魔杖;他赞美诗人蒙塔莱是‘一位杰出伟大的世纪苦难的远征者与记录者’,其诗作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世界的污浊,生活的邪恶,人类的悲欢,都在这镜子中鉴而有影’;赞美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位‘以生命的直觉洞察到诗歌内核’,‘必须与诗这种歌则至纯泪则至晶的存在物和谐融汇’ 的诗人;他称誉保尔•瓦雷里将‘物之真谛,语言之真纯和诗人之睿智机敏的哲理精华’浇铸为诗行,‘化刹那为永恒’;称誉博尔赫斯以‘古典的幻想与理念,现代的怀疑与冥思,凭着天才与一种艰忍,熔冶成可以恒久与时光对垒的诗歌黄金’,他羡叹泰戈尔对爱的生命选择‘泰戈尔有一只篮子,那篮子里满盛着善良与激情,温馨与爱抚,他一路走着,把自己篮子里的东西分发给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羡叹赛林格‘以特有的幽默、病态、有点可爱又可怕的冒险,以及不切实际但又坚持不懈的希望,意外又逼真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状貌和色彩’;……这是主体与客体无限联通后的艺术妙悟,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扇感悟心灵的窗口,唤起读者从感性到理性全方位的呼应。” (李掖平:《高擎一盏诗的明灯——诗人谢明洲印象》,《时代文学》双月刊2005年第3期。)真的,我们的诗人谢明洲是那种“爱读书而又会读书”的幸福的人,他在阅读时,内化工夫很好,什么都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诗人的外化工夫依然是很好的,不然他就写不出那么多发人深省的好文章来。相信读者会原谅笔者刚才不厌其烦地抄写别人对谢明洲的藏书、读书和写作情状的评价和介绍,因为这位仁兄所讲述的正是笔者读了谢明洲的《一滴幸福》之后想要说的话,相信也是所有读过谢明洲的《一滴幸福》的读者心里想要说的话,与谢明洲,还有他的《一滴幸福》结缘,我们都是幸福的,不是么。
读了诗人谢明洲写的散文诗集《空酒壶》,更是吓了一大跳,这是一本写得极其优秀和杰出的散文诗集,诗集里面处处流淌着幽雅而高贵的只有属于纯洁而高贵的诗人才有的那种温婉、曼美的诗情,应该说诗人的那些散文诗篇里还有绘画尤其是风景画的美学因子,从他的那些风景画里处处是光风霁月,当然也有明媚的阳光和潇潇的秋雨以及润如酥的春雨,而且谢明洲的散文诗里还有美妙的音乐。诗人自己对音乐是酷爱的,他曾经告诉朋友说:“真正的诗是属于音乐的,而真正的音乐又一定是属于诗的,这如同一株树上开出两种花朵,结出两种果实,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璀璨和神圣。诗歌是一盏不朽不灭的灯烛,照耀自然照耀人类照耀疏疏密密的幸福和痛苦。永远怀有幻想的人才是诗人,永远保持童心的人才是诗人,永远坦荡不羁的人才是诗人,永远渴望漂泊的人才是诗人。”再有诗人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诗坛,他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可贵的是,诗人是一个有相当定力的诗人,他不是一个是的玩家。大家知道,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诗坛涌现出了不少被后来的人称为“艺术败家子”的诗歌玩家,他们有的专写个人私密和神秘体验的属于潜意识和隐意识层次的诗,晦涩到难懂的程度,而另一些人则反崇高,专写那些低级下流的东西,所以诗坛充斥着“大黑话”和“大黄话”,还有一些诗人偏好口水诗,所以“大白话”漫天飞。诗人执着于自己的艺术探索,他的事间于传统和先锋之间,说他传统,是因为他在写作策略上还是认为了“及物策略”,诗人的诗都是有写作对象的,诗人的情绪、情感都是有指向的,诗人企图给读者提供一个有意义、有意味的美的艺术世界,事实证明他实现了他的目标。诗人还借鉴了先锋诗人的一些优秀的写作策略,所以他的诗歌在使用比喻、夸张、通感、象征等一系列现代修辞方面表现出来了相当的艺术才华,他的诗能够做到虚实结合,在意象的选取和叠加上独具匠心。而且他的诗在形式了突破了一般所谓散文诗形式上必须是散文的局限,诗人根据诗情和艺术境界铸造的需要自我创造了一种新颖别致的散文诗,所以他的散文诗单看形式也绝不是散文,他在散文形式的大框加下巧妙地叠用了自由诗、楼梯诗和图象诗的一些形式艺术因子,这就使得他的诗有了一种建筑的美,绘画的美和音乐的美。笔者在刚刚读到谢明洲的散文诗的时候真有一种认为他的诗好得来无法评说感觉,因为他的诗里面浑融地包含了多种艺术因子,不仔细分析和观察,还在很不知道该如何评说。笔者以前也读过一些散文诗,读到过一些优秀的散文诗,但诚恳地说,笔者从来没有有像读谢明洲的散文诗那样强烈的感觉,笔者虽然以前也对散文诗发表过一些意见,但从没有写过有关散文诗的评论,这次有人要求我写谢明洲,我是苦恼了很久的,因为我不熟悉散文诗,我对散文诗患了失语症!但我想我总会对散文诗找到感觉的,我对谢明洲的散文诗也总会找高言说的突破口,所以一年多来我跟许多诗歌界的朋友都推荐了这个了不起的学问家,这个了不起的诗人谢明洲,比如香港写微型诗的伊凡就是因为我的推荐给他去电话问他要书的。一位朋友说“他的散文诗不仅在山东首屈一指,在全国也堪称一流。” (李掖平:《高擎一盏诗的明灯——诗人谢明洲印象》,《时代文学》双月刊2005年第3期。)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下面我们来读一两首谢明洲的散文诗。先读谢明洲的《生命之流》:
生命之流
不可抑制不可言喻的生命之流,
在日子的最深处涌动缤纷多彩的奥秘。
雨中的棕榈树
和雪城背后低翔的鹰,点点闪光。
想往
被风吹成夕晖下层层开放的木芙蓉。
远离蓝鸟与爱琴海的自由空气,
你默默体验忧郁被阳光抚摸时的感觉。
向日葵在旷野里稳坐。
文森特•梵•高的画笔雪意欲滴。
知更鸟
是握在时光手里的一种乐器?
渴望能够永恒地痛苦,
像一株断臂的古榕树走进风雨,
谁来注视这无定的云的游移。
濡湿记忆。
莎士比亚先生的歌走远了,
那些五月的麦芒闪烁着泥土与阳光的辽阔宏博。
世界无所事事地闭上眼帘。
水晶般的深渊潺动如水。似有
花朵的声音熠熠溢出。
却常常想起暮钟与木鱼缭绕下
飘浮的悬空来。
未启之门葱葱茏茏。
禅悟是一支无色无味之花。
箫声起时你想起些什么又回应些什么?
安谧。泪灯。遮掩的隐约的远岸
接近无叶树的病态如接近楚辞的意外之韵。
生命之流不可抑制不可言喻。
该诗曾刊载于《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由哈尔滨出版社,是一首有一定知名度的诗,因为有人写文章引用过,而且文章在网上挂出来过。单看它的形式就真的像我们上面分析过的那样突破习见的散文诗的形式模式,它综合了楼梯诗、图案诗、自由诗,当然还有散文诗的形式因子,而且诗人在写作策略上贯彻了自由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方法,采用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审美功用的修辞手段,使诗写得十分真挚感人而又有深沉、广博和淳朴优美的文学意境,的确是一首好诗。诗人的这首诗还写得十分有梦幻色彩和生命意识,也许还有一些禅味,现代色彩十分浓厚,而且诗歌里面蕴涵的音乐意境也十分地曼妙而激越,能够审美地触动我们的生命和灵魂,所以我想凡是读过诗人这首诗的读者一定会忘不了它,因为它的美和媚。
《原野上的向日葵》也是一首好诗,不妨一读:
原野上的向日葵
十二朵,十四朵,或者更多,你的向日葵每一朵都绽出
太阳的颜色。在你的笔下,在你的花瓶里和心的原野上,静静地
绽放出灿灿熠熠的欲望。
(有一缕风吹燃了初夏的情绪,许多人的目光对你的向日葵投以冷漠)
你不说什么,只以最初的清清亮亮,装点守梦者的窗棂,令哲人和圣者不得彻悟。
或风或雨。
你的向日葵啄破残梦。十二朵,十四朵。或者更多,每一朵都酿一泓
浓浓烈烈的醇酒。流浪汉,乞丐,妓女,形形色色的成功者抑或失败者,狂呼着向你的向日葵扑来,向抚爱着向日葵的大地和天空扑过来。
你不说什么,只以最后的清清亮亮,装点守梦者的窗棂,令哲人和圣者不得不彻悟。
岁月匆匆无法暗淡你的孤独。
你的向日葵绽出太阳的颜色。十二朵,十四朵,或者更多。每一朵都凝为一粒
痛苦的不会说话的珍珠,塑一件件往事
成有声抑或无声的残荷。
你不说什么,只以最初和最后的清清亮亮,装点守梦者的窗棂,令你的向日葵与光明与黑暗同在,与瞬间的欢乐与永恒的痛苦同在。
十二朵,十四朵,或者更多。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大气磅礴的能够“与天地共永大”(臧克家语)的诗。笔者佩服诗人的那种能够融通天地和宇宙以及万事万物的工夫,诗人在他的诗里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使得他的诗获得了一种特别的艺术生命力和广博、深厚的艺术境界。同样在形式上诗人也突破了习见的散文诗的形式模式,但与上一首诗比,诗人的这一首散文诗则更像一首散文诗,因为楼梯诗和图案诗的因子少了一些。可是诗人在调动诸如比喻、夸张、通感等现代修辞手段,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策略等方面因而建构出了了不起的文学意境和调动一些比如反复、音韵等音乐手段铸造出了不起的音乐意境上丝毫不比前一首诗逊色,所以诗人的这一首诗依然反应了诗人的杰出才华和纯粹、高贵的精神品质,所以笔者以为这一首诗依然能够成为散文诗史上难得的经典性作品。
谢明洲曾说:“一个诗人的成功有诸多因素,而良心和天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谢明洲是一个天分很高的诗人,他的散文诗的确是写得很好的,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诗人还是一个好人,所谓诗品出人品,诗人的人品有多高,他的诗也会有多高。下面我们来读一段话,通过这段话,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了。李掖平在他的《高擎一盏诗的明灯——诗人谢明洲印象》一文中这样写到:“我认识谢明洲先生算来已有20年了,在我的印象里,这位高擎一盏诗的明灯的作家,一直是不事张扬、低调处世、淡泊谦逊的,这种印象我曾向许多人求证过而被高度认同。大家都称誉他是一个真正拥有绅士风度的谦谦君子。朋友间聚会时往往都兴致勃勃高谈阔论争相成为中心或焦点,有的摆出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抡圆了吹;有的铆足了劲挑别人的漏子,或抬杠或起哄或嘲谑,笑语喧哗;还有的临时‘拉帮结派’,将火力集中于某一个人趁机开涮……而谢明洲却总是一副冲淡、安然、谦和、中立的姿态,用宽容的微笑以静制动,协调着大家的笑闹和争执;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生来一副爱憎分明侠骨衷肠重情重义的血性汉子,虽然待人宽厚与人为善,却并非长短皆可到处敷衍,他对事对人始终是恪守原则的,路见不平出手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情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当面揭穿某人的谎言与虚伪毫不留情的事情他都做过许多,所以他既结交了很多肝胆相照的朋友,也颇使个别人对他很怵头,不敢在他面前轻易逞刁耍蛮。更重要的是谢明洲还是朋友间的‘粘合剂’,有时某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误会或摩擦,他就会从中说合协调,他的协调既不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味抹平,而是该肯定的肯定、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让相关的双方都口服心服的接受他的调解,化误解为理解,化隔膜为沟通。于是朋友圈里便形成了一个习惯,谁遇到什么不如意或烦心事,都愿找谢明洲说说或发发牢骚,让他帮着分析分析或排解排解,他是决不会敷衍你糊弄你的,他会认认真真听你唠叨,听完后给出他的建议。而且事后他也决不会再拿你说过的话去别处说事儿,让你觉得他的确是一位宽厚大度可以信赖可以求助的兄长。”(李掖平:《高擎一盏诗的明灯——诗人谢明洲印象》,《时代文学》双月刊2005年第3期。)这就是谢明洲的为人,但我们注意到作为诗人的谢明洲对于民间的疾苦关心和了解得少了一些,他的诗写得很美,很有审美价值,我们甚至可以说,谢明洲的诗是比较唯美的诗,我们不是说唯美了就不好,但如果诗人能够像杜甫、白居易当年那样多写关心民间疾苦的作品,他就会受到更多的尊敬。
诗人曾说 :“诗是一种光明和美的抵达。”的确我们的诗人谢明洲用他的不朽诗篇已经抵达了光明和优美。他的确是那种有着深厚的学养而又谦虚好学且为人温和、宽厚处处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兼诗人,他在诗歌艺术上的修养是非常地高深的,他的散文诗堪称一流,写得十分纯净、曼妙而又意境深远,通过阅读他的散文诗,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他的灵灵明明的生命和灵魂放射出来的浩淼光辉有如月照花林,这的确是十分的妙美的。这就是笔者为什么要用“月照花林皆是霰”作为标题来给他写诗评的原因。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_________________ 钱志富
文学博士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
|
|
返回顶端 |
|
 |
寒山石
会员等级:3
加入时间: 2005/09/25 文章: 267 来自: 714000 中国陕西 积分: 508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