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武林秘籍_九要论_初探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中国功夫天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太极闲人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4/15
文章: 38
来自: 香港
积分: 53


文章时间: 2008-3-18 周二, 上午8:30    标题: 武林秘籍_九要论_初探 引用回复

武林秘籍_九要论_初探(邵建功) [轉貼]

武林秘籍《九要论》初探邵建功(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8)
【武术文化研究】第4卷第3期2007年3月搏击·武术科学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7)03—0016—03
作者简介:邵建功(1972~),男,讲师,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摘要:文章从武术历史文化的视角,提出武术《九要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历史研究等方法,分析诠释其内容、探讨其源流与价值定位,认为是一部唯物主义的武术哲学,是一部经典性武学著作,研究《九要论》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传统武术的理论、技法,指导当今武术运动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九要论诠释源流价值定位


前言
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前人留下来的武学成就基础上,应“在传统武术这棵老树上发新芽”。武术的拳理拳论,是构成拳种的因素之一,是武术前辈们继承前人武术研究成果、依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而得出的如何练拳、用拳的方法、原理,也就是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中讲的武术技法原理。在构建武术学的理论大厦时,作为传统武术的理论经典,拳谱、拳论无疑将走进我们的视野,成为研究武术学的重要对象。《九要论》作为一部武术秘籍,是武术先贤们研究总结并指导武术运动实践的经典拳论。我们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探讨《九要论》,亟以唤醒武术界同仁,引起对传统武术理论研究的关注,为继承、弘扬传统武术,进一步深入研究传统武术的理论、技法,指导当今武术运动实践,在传统武术这棵老树上发新芽。
1拳论秘籍《九要论》
《九要论》作为一篇拳论,历来为拳家视作秘籍,并被假托为我国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托名《岳武穆九要论》。据笔者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九要论》记述,是出自民国四年河南济源县郑濂浦公开的武穆拳谱中的《九要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理、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八身法、九步法、十交手法,《九要论》是从以上十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练拳、用拳的拳论。最初人们认为,《九要论》是形意拳的拳理,被视为形意拳的核心拳论。后来发现,赵堡太极拳界也将《九要论》视为自己的经典理论,并将其置于太极拳论的首要位置(见《和氏太极拳谱》)。陈沟陈氏太极拳家也将《九要论》作为自家的拳论秘笈,在许多版本的太极拳谱、拳论中,都将《九要论》作为其拳论的重要内容(见《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谱》、《世传陈氏太极拳》等著作)。《九要论》不仅为形意、太极拳家所珍视,在其它拳种的理论中,虽未明确标记引用《九要论》这一名称,却多处可见《九要论》内容的阐述,可以判断《九要论》不专指于某一两个拳种,《九要论》明确提出了武术运动中学、练、用的普遍性规律。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九要论》并非只为一两种武术拳种专有之拳论,它对所有武术运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理论指导作用,可以称其为“武术《九要论》”。
2《九要论》的内容诠释
诠释是解说、解释、阐明的意思,对《九要论》的诠释就是对《九要论》的阅读理解并阐述。《形意拳研究》第二辑、《中华武术实用百科》、《古拳论阐释》、《六合拳论》等论著和一些期刊中,已对《九要论》的内容作了白话解说翻译,但都只限于原文直译,引用文言哲理进行解释,很少和现代意义上的武术运动紧密联系。笔者试图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武术运动训练的原理方法,对《九要论》进行诠释。《九要论》总论便提出,有形的武术技法好学,而无形的道理却不是常人轻松能学得,技法精熟到神化状态(比如达到形意拳、太极拳的听劲、化劲程度),必须经历长期的悉心揣摩,不仅掌握娴熟的技术,还得明了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是什么呢?《九要论》从理开始讲起,世事万物都有它根本的道理,万物形状不同,而本质相同,即同属于物质性的世界,道理相同,都遵循阴阳对应、辩证统一的规律。传统哲学有“气”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九要论》讲“气”是指武技应用的本质道理,即拳理中所谓“抱全守一”思想,不动时为一,一动分为二,即出现阴阳,所谓“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便是这个道理。一动无有不动,全身上下、内外,不能有任何环节是散乱的,相连一贯,互相呼应,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将身体各个环节用功训练,按现代运动训练学讲,就是多次重复训练达到动作的动力定型,即动作的自动化。看似繁杂的动作、过程,训练后的运用只是一下,一气呵成。要做到一气呵成,全身协调一致,呼吸很重要。现代运动训练中很注重呼吸的把握运用,比如游泳时的呼吸换气,射击时的呼吸控制,田径中长跑运动员呼吸的调整等。呼吸的根本作用是摄氧,武术运动讲求调息养气、练气、运气,作腹式呼吸,实际是训练呼吸的深沉,增大摄氧量,同时训练腰腹部肌肉神经的灵活、协调性,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顺遂。人的呼吸加深,摄氧量增加,供能状态自然良好,做功能力增强,动作才可达到快速有力。需要指出的是,武术的练气、运气,是拳家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体悟呼吸与攻防动作配合、与蓄力发劲配合的方法,应区别于道家练气、气功医疗,武术讲‘气’是将传统的养气、练气方法向运气方向的发展,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攻防的效能,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呼吸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控制,肢体的协调训练也很重要,《九要论》将人体各处划分三节,配合呼吸,各三节顺序连贯训练,高度协调。运用武术技法时,可使人体各肢节瞬间协同动作,形成整合力,甚至穿透力,即使身体的能量尽可能多地瞬时爆发出去。要达到上述效果,《九要论》还要求人体要“齐四梢”,四梢论本是中医理论,即人体的头发、牙齿、舌、指甲气血充盈,标志着身体健康。按现代运动训练学讲,“齐四梢”就是气血充盈达于人体各个末梢环节,使人体进入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吸氧量增加、神经系统进入兴奋的状态,即赛前状态。《九要论》讲求“齐四梢”,就是使人体进入一种赛前状态。医学上讲,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九要论》借中医脏象学说、五行学说,以五行生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从而说明武术运动中要达到进退自如、随机应变、变化有度、从心所欲,就必须明了事物间的生克治化之理,其要领是把五脏六腑的功能、四肢的作用合为一体,贯为一气,身体内外高度统一行动。具体提出了内外六合、全体一动而无有不动。哪些部位的行动很重要呢?“七体”是关键的七个环节,即头、手、腕、臂、肩、腰、步。一动便要全身各部位统一行动,绝不迟疑。在协同动作过程中,身法非常重要,讲求“纵横高低、进退反侧”的灵活运用,不可拘泥成规。动作时,要顾及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目视周身上下,一部分动则全身跟着动。听劲与化劲便能在这一前提下完成。而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步法动作的完成,眼看、心动、步发动,即眼受到刺激,意识反应的执行者首先是步,步法的变化运用,主要在于灵活敏捷,以图进手方便,应敌时要自然顺遂,达到动作自动化。通过对《九要论》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九要论》借用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传统哲学、传统医学等,从理论到方法,由身体到精神,从具体内容到战略思想,涉猎武术之宽广,无怪乎后人争相援引、传抄。
3《九要论》的沿革
沿革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袭和变革。《九要论》面世于清末民初,其初创及流传情况是武术史学界长期遗而未决的问题,其题名虽多冠以“岳武穆”,但武术界比较一致认为《岳武穆九要论》是托名岳飞。那么,《九要论》的沿革,只能依据现有资料,通过实地考证,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论证、推断。
3.1《九要论》不同版本、源流考证
《九要论》被收录于不同的武术专著中,出现的名称稍有不同,记作《岳武穆九要论》、《九要论》、《九要》、《十章》或《十大要论》。在众多收录《九要论》的武术拳谱论著中,关于其因袭传流,只有李剑秋收录的《九要论》的源流记述很清楚,来自河南济源原作杰家传的《武穆拳谱》,由济源人郑濂浦从原家抄录并带到北京,被李剑秋收录于《形意拳术》一书。其它涉及《九要论》的武术论著和研究论文,多数只是对《九要论》内容的注解、援引或粗略分析讨论,没有详细源流阐述。徐哲东和唐豪在其武学研究论著中只是提出非岳武穆所作的判断,也没有细论始作者及年代。经考,现藏于河南济源酒小郎处的所谓“神拳拳谱”,应为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抄录的拳谱集,抄录内容有《九要论》、《十法摘要》、《太祖红拳》、《太极拳论》等武术拳谱拳论。此抄本的抄录年代不早于1916年。其中收录的《九要论》,内容与李剑秋《形意拳术》中《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相同。酒小郎手中的《九要论》拳谱,从其祖上传承下来,酒小郎上溯五代,为其高祖酒一和,清末民初人,和原作杰同时代,是原家的外甥,抄录原家拳谱,经由酒一和→酒高太→酒传斌→酒同标→酒小郎,代代传承,其母本是原作杰家传的《九要论》。而郑濂浦从原作杰家抄录《九要论》是民国四年(1915年),两个本子内容相同,均来源于济源原作杰家,是一个源头,即原作杰家的《武穆拳谱》,可惜原家所藏拳谱在文革时被抄,下落不明。溯其渊源,原家所藏《武穆拳谱》中大概就未注释。否则,既然郑濂浦在《九要论》的序言中对自己如何抄录能写的一清二楚,就不会不对原家《武穆拳谱》中关于《九要论》来历加以引述。经考,山西陈再实所藏《岳武穆九要论》,版本要早于河南济源原作杰家传的《九要论》,原家传《九要论》可以视作对山西版本《岳武穆九要论》的继承和进一步理解、加注;收录于陈绩甫《陈式太极拳汇宗》中的《陈长兴十大要论》,从版本、内容、文辞等史学角度研究分析,为民国时期的作品。《十大要论》的母版是河南济源原家的《九要论》,而且绝大部分内容是直接照搬,可视作太极版的《九要论》;收录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武术成绩录》中的《岳武穆九要论》,抄自《岳武穆拳经》,内容同山西陈再实收藏版本的《岳武穆九要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第一期毕业生毕业时间为1914年11月,那么,军校毕业生的《武术成绩录》中所附的《岳武穆九要论》的出现不早于1914年,而此时,济源原家传《九要论》已经存在,所以,保定版《九要论》不会早于济源版。由上,我们可以将以上五个较早面世的《九要论》版本源流依年代先后顺序作一排序图,见图1。
3.2《九要论》初创时代、始作者的推断
查阅《中国武术拳械录》,绝大多数有据可考的拳种产生年代,都出于清代康、雍、乾、嘉年间,只有少数记述为明末清初。而且,这一时期产生的诸多拳种及其理论,也是在总结借鉴前人的技术、理论成果基础上的。《九要论》也应基于前人的武术技术和理论成就而产生,明清是中国武术集大成时期,遍阅明代的《武编》卷五、《阵记》卷一卷二、《剑经》、《武备要略》、《秘本图1《九要论》版本源流图陈再实所藏《岳武穆九要论》济源原家藏《九要论》李剑秋收录《九要论》陈绩甫收录《陈长兴十大要论》保定军校《岳武穆九要论》酒小郎收藏《九要论》《秘本单刀法选》、《少林棍法图说》;清代的《内家拳法》、《手臂录》、《无隐录》、《拳经拳法备要》、《苌氏武技书》、《太极拳谱》、《拳术传薪录》等著作,均未发现有关《九要论》的记述。可以认为,《九要论》的初创不会早于明末清初,否则这么多武术家的武术论著中不会不有所提及。从《九要论》的内容看,作者应该是一位精通武术技击和理论的武术家,并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人在明末至清代的史料记载是不多见的,吴殳(明末清初的诗人、史学家、武术家)、陆桴亭(石敬岩的弟子,理学家)、黄百家、苌乃周等均是一代武术大师,且精通文墨,然而在他们的文中及记述他们的史料中,却尚未发现有关于《九要论》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清代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贯穿满清王朝,反清复明活动不断,托名“岳武穆”的《九要论》,不能排除托名岳飞,暗喻当年岳飞抗击金兵,而提醒人民反清复明的可能,一个反清复明的作者,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恐怕不会明示自己的名字。《九要论》的初创者的考证还有待新的历史资料的出现和我们继续的深入研究。
4《九要论》的价值定位
4.1《九要论》是一部唯物主义的武术哲学
“理”、“气”是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议题,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戴震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围绕“理、气”等问题展开讨论。《九要论》以“理”、“气”论开篇,从传统哲学高度探讨武术理论,提出了对武术的整体观念———“理”论、“气”论,从传统哲学层面上立论,用“理”来阐述武术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认识论,接着从方法论———“明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进、身法、步法、交手法”,逐篇展开,构成一部武术哲学文论。清初,伟大思想家颜元在批判继承程朱、陆王基础上,对“格物”作了具体说明:“格物之格,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之格,及犯手捶打搓弄之义”(颜元《习斋余记》卷六,),这里的“格”已经清楚地揭示为“实行或亲自去做”,“格物致知”明显地上升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高度。《九要论》中提出“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始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非常恰当地继承了理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传统儒家经学为社会学术主流背景下,总结前人成熟的武术技术、理论成果,汲取传统文化精华而浓缩成的武术理论经典———拳经。是当时拳家对武术观念的总结体现,是武术的认识论、方法论,是一部唯物主义的武术哲学。
4.2《九要论》是一部经典性武学著作
《九要论》不仅为形意、太极拳家视为秘籍,在其它拳种的理论中,虽未明确标引《九要论》这一名称,却多处可见其内容的阐述。《宋氏三皇炮捶拳》要领讲“以气为主,以理当先。气随劲走,意与力合,意达四梢。内劲外形贯一气,气、劲、根、节周身一家”(对照《九要论》中: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之百骸,相联而一贯也);《查拳》要领讲:“行拳有人若无人,施法无人若有人。”(对照《九要论》中: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八极拳珍传》强调:“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气到力到,意领神随。三盘六点,合二为一”(对照《九要论》中: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等等。较之其它拳谱、拳论,《九要论》内容言简意赅,高屋建瓴,指出练拳、用拳万殊一本的普遍规律;“不假思索,不烦疑义,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提出了练武用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现代运动训练学中讲的动作自动化,即形成一种条件发射———本能反应;“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急遂,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指出了循序渐进、整体发展的武术训练原则等等。不难发现,《九要论》对武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借鉴前人成熟的武学成就,同时,又被后来的拳家所引用,体现在许多拳种流派的拳理拳论中,其对武术的历史作用及其对武术发展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九要论》堪称一部经典性的武学著作。

参考文献:[1]李剑秋.形意拳术[M].原著于民国八年,山西科技出版社影印版,2001.[2]和有禄.和氏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M].(原著民国二十四年)中国书店影印出版,1988.[4]王宗岳等著.沈寿点校考释《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5]陈小旺.世传陈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6]编委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8]张成仁.宋氏三皇炮捶拳[M].山西科技出版社,2005.[9]范春和,孙锡铭.查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0]王世泉.八极拳珍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德虔,延孝.少林武术精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_________________
太极闲人
http://www.taiji.hk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太极闲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中国功夫天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