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王左军字逸老
会员等级:1
加入时间: 2006/03/24 文章: 5 来自: 北京 积分: 21
:
|
|
作者:王秉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
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意义,真正福荫万民、遗泽千载的工程是四川的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是世界上年代最悠久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过去了,它依旧润泽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蜀地子民。登上都江堰市城西的玉垒山放眼望去,千里岷山远接天外,不尽江流奔来眼底。近处的都江堰渠首鱼嘴直插江心,把汹涌的江流一分为二。岷山山顶白雪皑皑,映得西边天际一片青白阴冷的光。冰雪四时消融,雪水汩汩流淌,聚涓集滴,汇成溪流,婉转曲折,流入江河,于是岷江声势渐大,晶莹的绿水飞泻在青山之间,动波激石,訇然奔流,势如奔马,声若雷鸣。到了都江堰,怒马遇到了良驭,只能乖乖地分道而行。
渠首是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鱼嘴把江流截为内外江,外江飞沫扬波,滔滔南下,最后汇入长江。鱼嘴分流堤雄踞江心,一似伏在江中的巨鲸,又像停泊在江心的巨轮,站在鱼嘴尖端,看它劈波斩浪,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电影《泰坦尼克》里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想要展开双臂,高飞远举。宝瓶口就是一个瓶口,从鱼嘴分来的水量适宜时,它悉数接纳;水量过大时,它有限的瓶颈就发挥了阻挡作用,多余的水漫过飞沙堰,流回外江。内外江四六分成,旱时内江分六成江水,涝时内江分四成江水。如此鬼斧神工,如同佳构天成。内江进入成都平原,条分缕析,成为无数大大小小的渠道,将清澈的水流送到绿油油的秧田,送到农人的脚下。一个都江堰,就成了成都平原的心脏,水流哗哗,脉搏律动,持续滋养着这里的土地。滔滔一江水,涓滴都渗到了田间,也渗到了人的心田,让成都平原鲜活灵动了两千年。内江到了成都就是锦江,有了一条锦江,成都就成了花团锦簇的锦官城。李白、杜甫就在城里放歌,杜甫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李白唱“濯锦清江万里流”、“锦水东流绕锦城”。后来泯江下游就走出了三苏父子,到中原去领风骚。成都城来了陆放翁,他迎着蒙蒙细雨,从剑门道上骑驴走来。才子司马相如开了个酒铺子,当垆的是“脸际常若芙蓉”的卓文君。文化在这里水一样地漾着生机,满目葱茏。
(二)
四川被高耸的山脉围成了一个盆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古时,封闭在其间的古蜀国无舟车之利,绝少对外交流,境内水旱相接,属于蛮荒之地。秦蜀郡太守李冰与其子李二郎凿离堆,修都江堰,穿内、外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引溉郡田,沃润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把西夷荆棘之地,化为锦绣繁华之府,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又称“天府”。昔人有诗云:“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绣西川百里图”(注:天孙,古神话中的织女。闲,通“娴”)。并且,历史上四川还多次下粮赈济外省灾荒。刘邦以四川为老巢,出兵关中,“蜀汉之粟万船而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最终统一天下。诸葛亮给刘备挑选发家的地方,一下子就想到了四川。到了四川,即派一千二百人守护都江堰,说:“此堰农本,国之所资”。国家有难,君主总爱“幸蜀”,因为躲在这个富饶的盆儿里安全且安逸。唐明皇躲在这儿哭他的胖阿环。老蒋也跑来住在峨眉山,躲日本人的飞机。
遥想当年,他一个人站出来,带领百姓,踵武大禹的功绩,改变了一个地区的风土景观,让生存于两千年间甚至更久远时空的人民感恩戴德,李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雕塑于汉朝建宁年间,已经湮没了一千多年的李冰石像,于1974年在都江堰鱼嘴附近重见天日。李冰又含着微笑面对承受着他恩泽的苍生。石像姿态雍荣,冠冕长衣,面含笑容,手置胸前,形象十分朴拙。
也许在许多人的脑海中,李冰应该是清瘦的。他头上戴着屈原一样的高冠,面容清癯,器宇轩昂,眼光锐利如电,五绺长须随风飘洒。他面对大江,好像江水就在他胸中奔腾冲突,运筹擘画之间,江山为之易容。都江堰城中的李冰雕像基本就是这个形象。可是李冰也应该是姿态雍荣的,他的巧是移动自然造化的巧,是老子所谓的大巧若拙。他因势利导,把人力和自然的力运筹到一起,就像四两拨千斤的太极精神,他的手指运转之间,大山大川齐来协作,轰隆隆、哗啦啦,开出了离堆,凿通了宝瓶,就把水的灵性灌输到了无限时空中的四川。
传说六月二十六日是李冰生日,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的生日,每年这时候,奉祀李冰父子的人民络绎不绝,规模隆重,感情真挚。每年清明节,都江堰还要举行盛大的放水仪式,现在已经成了天府第一盛典,创出了民俗文化和旅游的品牌。百姓们穿着古装,扮作李冰和先民们的模样,用灌口方言高颂祭文,举行盛大的献礼仪式。这时,你会强烈感受到,一种精神被具体化了,和江水一起浩浩涌流,从先秦直到现在和未来。
(三)
从横架在鱼嘴和外江上的安缆索桥上走过去吧,去拜谒奉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你必须走这条索桥,才能体会李冰的伟大。
天下的水有很多种,四川就有几种典型。九寨沟的水是一个梦,游过九寨沟的人说“水在九寨做梦”,那是幽蓝得让人沉醉的水,是童话里的琉璃世界;黄龙的水是一首抒情的诗,那是人间的瑶池,水澄静得像仙女们的一片片宝镜,镜面上流溢着恬静的心绪;三峡的水是一首雄壮的歌,山水相激,在顺流放舟中荡气回肠。都江堰的水却是宏大的交响曲。我曾从上游沿泯江一路行来,它的水一直都是这么大声嘡嗒地奔流,可是一旦站在索桥上,站在江流的上头,看它冲突咆哮的洪波,仍让人胆气飞扬。索桥“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帛”,钢缆横架在空中,140多米的长度,中间仅有两处桥桩支撑,不用风吹,人走在上面,颤颤巍巍、摇摇晃晃,感觉就像醉后乘舟,摆簸不定。脚下的流水中,还像李冰所处那个神话时代一样,那个被李冰化作青牛斗败的犀牛水怪被锁在水底,它困顿而愤怒,咆哮着四处乱顶,怒吼声震得人耳膜生疼,它喷出的水雾溅湿了桥上人的衣衫,也让人不寒而栗、冷汗浇淋。
就是这样惊天动地的水势,最后涓涓地、温驯地流淌到了田间。
过了安缆桥,折右而行数十米就是二王庙。二王庙负山面水,殿宇巍峨,梯回壁转,飞檐叠阁。这里原是祭祀古蜀国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齐建武年间,改祀李冰。让亡国的皇帝腾出地方,让给了造福万民的英雄。二王庙是李冰和历代治水贤士的纪念馆,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博物馆,也是孕育四川文化的核心建筑。所以,你到了四川,不可不到都江堰;到了都江堰,又岂能不拜二王庙?在这里,最博大最圆融的智慧化成了最简洁最直白的语言,刻在石头上,让世世代代的人受益。李冰和后世堰官在修堰过程中总结的“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法则,至今仍是水利学上的圭臬。庙号“二王”,是因为李冰父子被后世帝王累次封王,他们的形象和道家合流,被百姓们奉为神明。“灌口二郎神”妇孺皆知,其实原型就是李冰之子李二郎。二郎神手中的兵器是三尖两刃刀,据我揣测,这种兵刃应该就是由当时开河所用的农具锸敷衍转变而成的。锸形如铁锨,只是中间有豁开的方形缺口,汉以前给远古的人造像,画中人如黄帝、大禹等人,总拿着这么一柄锸。
二王庙里的对联、匾额、铭文琳琅满目,蜀人把最好的赞美献给了李冰。我住在都江堰的时候,是以工程技术员的身份,所以每每用工程技术员的眼光看待这里的一切。在众多的书赞中,我记取了陆游赞颂李冰的诗句:“生不封侯死庙食,丈夫岂独抱志长默默!”我想,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该到都江堰看看,拜谒巍峨的二王庙,站在堰上,面对浩浩流水深思。毋须失志于眼前的落寞,有功于人民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眼前这个工程无言,功绩却已经流布于无限时空。 _________________ 再传迂叟衣钵,本出闲云门下 |
|
|
返回顶端 |
|
 |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
|
|
每次去成都都从她身边匆匆而过,只能文字里领阅她的伟大和不朽。 |
|
|
返回顶端 |
|
 |
雪泥
会员等级:6
性别: 
加入时间: 2005/11/22 文章: 1422 来自: 西欧 积分: 8678
:
|
|
发给先生的短信没收到?请再查查。决定用几篇你的散文,请速与我联系
邮箱xueniwriting@yahoo.com.cn _________________ 雪泥作品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73301.html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