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何君华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1/16 文章: 207 来自: 中国,内蒙古 积分: 504
:
|
|
鲁迅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一名“80后”读鲁迅
时下有人在高喊“文学死了”。
没有人再去读文学经典,没有人再去用心灵靠近大师。“80后”“90后”脑袋里装的是电子游戏,流行歌曲,明星,足球……
没有人再去品位一代大师的人格魅力,没有人再去拜读他们的旷世著作,那些放肆的叫嚣者似乎拥有充足的证据说明:文学死了。
文学似乎是死了。
但是鲁迅没有死。
鲁迅不会死。只要中国还需要脊梁,先生就不会死。
读鲁迅,对于我,一名出生于八十年代末期的大学生而言,从来不是中小学课堂里那几篇“被迫”接受的散文小说,也从来不是因为中高考的语文试卷里有关于鲁迅的试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一种灵魂的栖居。
因为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大师。在先生的世界里,与其高尚的人格相比,文学甚至可以退居次席,甚至可以忽略。
先生从来不是仅仅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形象出现。如果仅仅出于读文学经典的目的,历朝历代多不胜数,即便与先生同时代的大家大作也是难以枚举。可是读鲁迅,从来不仅仅是读鲁迅的作品,而是读鲁迅的人。
先生自己就是一篇读不尽的文章。
其人其文,意味悠长。
作为小说家、散文家、杂文家、诗人的鲁迅,可以与之比肩的,自春秋以来你可以说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可是作为人的鲁迅,千古只此一人。
先生曾说:“创作总根于爱。”不是个人的小情小爱,而是对人民、对祖国、对民族的大情大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是寂寞的,默然地为中华民族“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一个执著的战斗者内心的孤独,可他依然在顽强地战斗。作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以手中锋利的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于是,先生并不寂寞。
历史记住了他,记住了先生的锦绣文章,记住了先生的不屈品格。
于是,作为一名“80后”,一个饱受非议的群体中普通的一个个体,我时常这样静静地感受鲁迅,静静地抚摩大师的心灵。先生已离开我们七十余年了,可是先生的光焰依然在新世纪的今天闪耀,尤其在2008这样一个承载了太多意义的年份,我们更需要这样不屈的脊梁。
鲁迅没有死,即使文学死了鲁迅也不会死。
何况文学没有死,何况文学不会死。
我恍然记得亦已作古的臧克家先生那句纪念先生的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先生还活着。
在新世纪,在2008年,在今天。 _________________ 何君华 |
|
|
返回顶端 |
|
 |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
|
|
返回顶端 |
|
 |
william zhou周道模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7/10/05 文章: 3689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13610
:
|
|
优秀的80后!在你这个年龄达到这样高的认识和感受少见,希望宏笔写巨章! |
|
|
返回顶端 |
|
 |
塔双江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11/14 文章: 1992 来自: 中国四川 积分: 9103
:
|
|
“作为一名“80后”,一个饱受非议的群体中普通的一个个体,我时常这样静静地感受鲁迅,静静地抚摩大师的心灵。先生已离开我们七十余年了,可是先生的光焰依然在新世纪的今天闪耀,尤其在2008这样一个承载了太多意义的年份,我们更需要这样不屈的脊梁。 ”赞赏! |
|
|
返回顶端 |
|
 |
何君华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1/16 文章: 207 来自: 中国,内蒙古 积分: 504
:
|
|
无论你们怎样看待鲁迅先生,先生都是伟大的!
感谢诸位! _________________ 何君华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