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助手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7/06/13 文章: 1228
积分: 9050
:
|
|
致悉尼文化學者愚夫
──對《‘文化力’,一個徹頭徹尾的偽概念》之初窺
李 景 麟
愚夫,蠢者乎?也許這是自謙的美麗表白,然而,尚需編者有按,才知原本是頗有來頭的。怪不得聖童能頂禮膜拜其腳下。不過,這一老一少的雙簧,是從罵人結束他們第一輪電話採訪的。不是嗎?聖童罵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是「購〈‘夠’之誤吧〉潑婦,購無恥」,而老者不愧是悉尼文化學者,還算知廉恥,僅說了句張杭杭「市儈」。
面對這樣的一老一少,我都先懼之三分了!不過,為了辯明是非,還是硬著頭皮搏一搏了〈恕也言過其實了,我以平常心對應這位‘學者’,也只不過是獅象搏兔而已〉。因那老者之論,表現的知慧之商,還不如一個中學生!
記得在中國,無論大學或者中學〈尤其中學〉,在教室裡見到最多的標語是:知識就是力量。我一次曾問過一位中學生: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知識就是力量?他不屑一顧地反問道:難道不是嗎?學好文化課,掌握科學知識,就是有力量!
看來,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在1620年提出的話,已經深入人心!也就是說,知識就是力量。而文化呢?文化是人類現存所有知識之載體,文化乃知識之母體。文化更是一種力量,亦即獨具之文化力。
難道400年後,愚夫文化學者都不如一名中學生?確也如此!
首先愚夫,類蠢者之名,就是個見不得人的偽稱。為什麼不敢用真名實姓,來與人談這重要命題《‘文化力’,一個徹頭徹尾的偽概念》?我想原因可能只有一個:此文化學者自己就是個偽學者!
為什麼?因為作為文化學者,至少應明白甚麼是「文」?甚麼是「化」?又為何「文」與「化」並用成「文化」?自然,這是西漢以後的事了。別人記不得了,你作為學者該記得吧?然而,僅就何為文化,你都沒能弄清,還奢談甚麼文化力是偽概念?!告訴你吧,去查查《說苑•指武》、《文選補之詩》、《易•系辭下》、《禮記•樂記》、《論語•雍也》、《尚書大禹謨》、《禮記•中庸》、《莊子•逍遙遊》……不僅可明白甚麼是文化,而且也會讓你明白甚麼是文化力了──很簡明透徹:以文教化耶。文化力也是與時俱進的,尤其今天現代文化,已成為內涵豐富、外延廣闊的多維概念,成為眾多學科探究、闡發、爭鳴的對象,但基本共識是有的:文化的出發點,是從事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活力,進而也改造自身──即實踐著的人,人創造文化,文化也創造了人,亦即實質是“人化”或“人類化”。
愚夫 , 難道文化不是力嗎?說到底,凡是超越本能的,人類有意識地作用於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活動及結果,都屬於文化,或視為自然的人化,其力體現在「專注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上。對此更深層面的了解,你可以去讀王夫之《通讀鑑論》卷20、《思問錄外篇》,及科學家泰勒的《原始文化》。
看來,要與你進行學術交流,是你對文化──尤其中國文化知之太少,真懷疑你〈我〉與我〈你〉能否站立在一個層面上?
這樣吧,我們都再彼此各自武裝一下,不妨先讀點書,也許讀後會有了共識。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懂中國文化是不行的。那就先從經部起:《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史部:《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通鑑紀事本末》、《宋元明紀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集部:《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
如果你太忙,至少要讀《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上雲經》、《近思錄》、《傳習錄》。
以上各書,對無論學甚麼專業的皆宜。愚夫,你以為然否?
噢,還有對子懷、趙曦二位,我首先向趙先生表示感謝,唯您能用真名實姓,實在令人尊重,亦聆賞訓導了。 _________________ 论坛助手
所有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管理员保留移除任何帖子的权利。
点击论坛顶部的“注册”免费会员后,即可自行发布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