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
|
|
鲤鱼山后,水洛村前,河岸边建起了一座座水碾,奔腾的尾水泻向漓江,激起阵阵水花。水洛村以下,夹岸都是青葱的土岭,那些奇峭的石峰和人们捉起了迷藏,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界中。两岸的翠竹、茂林、田野、山村却不断地给“漓江画卷”添上田园风光:竹梢低垂,荫如凤尾的凤尾竹,仿佛是江南水乡的垂柳,在轻风流雾中摇曳生姿,又似天真的孩童牵衣俯语,风趣横生。在竹林边冒出一幢幢黑瓦白墙的小屋,恰似王维笔下的《辋川图》。青山绿水、修竹小屋显得的格外和谐。烟雨之中一两个戴笠的人从那古色古香的壮家木楼前走过,那神韵直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清代诗人钟琳在《漓江杂咏》自有见地:“白云深处几声鸡,多少人家傍石栖。随意拓篷舒远眺,一山一水一诗题”。
游船到达碧莲峰已是午后。碧莲峰位于阳朔县城东南的漓江边上,亭亭玉立,分外妖娆,山峰倒映江中,景色更加秀美。此峰原名鉴山,因其北侧有一处崖壁光滑如镜而得名。碧莲峰原是阳朔四周诸山的总称,明代广西布政使洪珠在鉴山崖壁上题写了“碧莲峰”三字,人们便把鉴山专称为碧莲峰了。其实桂林人并不那么讲究,讲鉴山亭,就把鉴山称作碧莲峰;讲“碧莲峰里住人家” ,干脆就把阳朔的山通称作碧莲峰——讲实在的,这样的模棱两可并无大错,你看阳朔的山,要么是莲花的芯,要么是碧莲的瓣,整个阳朔是一朵巨大的碧莲!
碧莲峰山麓的临江处原有鉴山寺,初建于唐代,抗日战争中被毁。建国后在寺址上建造了鉴山楼,登楼远眺,阳朔的佳山秀水尽收眼底。鉴山楼南有迎江阁,建于半山上,依山面江,分上下两层,下层通敞,上层八面开窗。漏窗观景,景景不同,故名“画窗”。八扇窗映入八幅图画,有“碧莲翠竹”、“双峰镇江”、“古榕藏猫”、“东岭朝霞”、“飞凤朝阳”、“雄鸡报晓”、“白沙渔火”、“南岸古道”八景,神韵意境,醒人眼目。山上古代诗文题刻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刻于碧莲峰风景道南端石壁上的草书“带”字石刻,字高一丈七尺,宽近九尺,系清代阳朔代理知县王元仁于道光甲午年(1834年)所书。笔意含蓄,结构奇妙,乍看为一草书“带”字,细推敲则可见字中藏字,字里含诗。云:“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寓意深刻,手法奇妙,令人赞叹。
登岸四望,周围群山环绕,如层层碧莲花瓣;城中高低错落的民居楼宇,田家村舍正是镶嵌其中的莲蕊,更让人艳羡的是那种渔舟唱晚的幽雅和潇洒。正如明人廖学古诗赞曰:“碧光万道绕城东,拥出碧莲接太空,一色翠屏开宝障,人家尽在画图中。”唐人沈彬诗“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昙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那种惬意,那分自豪,直让人羡慕不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