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感受龙胜:1、银水侗寨,听寨主唱情歌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8-10-29 周三, 下午7:26    标题: [原创]感受龙胜:1、银水侗寨,听寨主唱情歌 引用回复

在大桂林旅游区的“一根扁担四个筐”中,龙胜以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见长。全县16.68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就占了77.12%,民族文化成了龙胜最靓丽的风景。不论是在瑶山侗水,还是在苗寨壮村,古朴的民风,热情的礼俗,处处涌动着浓郁醇厚的乡情。

银水侗寨在龙胜县城西1.5公里的勒黄小三峡之中,青山盈秀,碧波荡漾。伸展的山麓笔直陡峭,曲径幽洞,山势峻拔,林木葱郁的峡谷中两条瀑布飞流直下,波光耀眼,远望似银链,故称为“银水侗寨”。有道是“无水不侗”,大多数的侗寨都修在河溪两旁,“有侗必有桥”也就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一句。侗家的桥不同平常,桥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银水侗寨跨建在小溪上,风雨桥虽然不长但也不失气派:二面二个大青石砌成的桥墩,上面有巨木穿榫叠架为梁,逐层挑出,再加梁面。桥墩上耸立着五重檐、六角攒尖式的亭阁,飞檐高翘,仿佛振翅欲飞。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两座桥楼之间由桥廊相连,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平直的桥面好似一条长廊,因而风雨桥又有“廊桥”、“花桥”之称。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令人拍案称绝的是,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坚实稳固,迭经风雨,久经考验。

走过风雨桥,转角就是寨门,寨门很特别,既是进寨之门,更是一个可供行人歇脚的敞开式凉亭。寨门的后面连接着曲折迢递的石板路,林木荫盖下的小溪响着“叮叮咚咚”的流水声一路陪伴,水色明彻,浮光掠影。山回路转处,一幢幢吊脚楼耸立岩边,脚下也自然地跨上了一个山间平台。平台的中央竖立着巨大的竹制芦笙标记,按照侗家的习俗,“芦笙声中无悲歌”,一看就知道到了民族歌舞表演的地方。平台边上搭起了一个高台,但那不是演员表演的舞台。侗家有个奇特的迎客礼节,远方来的客人一定要登台观看表演。侗族人确也是能歌善舞,一曲曲侗族大歌(合唱)、小歌(对唱),令人如聆仙音,特别是侗族大歌《蝉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曲调之幽雅,音色之甜美,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就连“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的诗句也显得苍白无力。侗族的舞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欢快的生活情趣,优美的表演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最有趣的还是听101代寨主吴金敏的山寨介绍,从侗家的四大传统建筑(雄伟壮观的风雨桥,连着歇脚凉亭的寨门,依山而筑的吊脚楼和四方层檐飞角瓦顶的塔形鼓楼)到侗家的民族文化,从银水侗寨的历史到侗家的风土人情,吴金敏都讲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介绍完了,还为大家演唱了他自己创作的侗族情歌《我的吊脚楼》和《阿妹开门》,掌声、赞许声此起彼伏。《我的吊脚楼》抒发的是初恋的怀念和对亡故女友的眷恋,缠绵悱恻,催人泪下。而《阿妹开门》则是侗家男女婚恋的真实记录,诙谐活泼,却又情真意切,因为真实,因为细腻,这二首歌在当地流传甚广,而经原作者的倾情演唱,声情并茂,更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吴金敏阅历丰富,不仅多才多艺,而且相当有见地,他把“寨主”称作文化,他把创作看作发掘和发扬民族文化,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异珍奇葩带出了深山大峒,璀灿的侗家文化让人大开眼界。

看完表演,人们余兴未尽,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拉着寨主满寨游荡。进寨之前已经看过了风雨桥和寨门,此刻又兴兴头头上山去看鼓楼和吊脚楼。山寨的风景真耐人细看,那二股银链似的飞瀑更为人添兴。侗族人居住的吊脚楼。一般都是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凤凰展翅。不少老屋屋顶上铺的不是瓦而是树皮,被整块剥下的树皮上长满了青苔。这种干栏式的吊脚楼一座挨一座,密密层层,蔚成奇观,但从寨底或寨口了望,却可以一眼看到最远一排房屋的门窗,煞是奇特,煞是有趣。高耸迭架的鼓楼,是侗族的“族徽”,也是侗寨的“心脏”,侗家人素有“建寨先建楼”的习俗。鼓楼呈正方形,楼式如塔,纵横12米,高13米。正中4根合围大柱直达楼顶,四周配12根副柱,形成三开厅堂,近千条边柱、挂柱、穿枋、抬梁横穿直套组成了浓重浑厚的框架。鼓楼的楼身四周镶嵌木板、栏杆,楼内设厚木长凳、平台,楼中心是火塘。中间还悬着大鼓,寨里有事则鸣鼓聚众,鼓楼便是全寨的“寨民大会堂”。鼓楼和周围自然环境相处十分和谐,鼓楼居中,诸山来朝,势若星拱。山高云浮,溪流鱼游,鸟语花香,人皆心旷神怡。楼外有旷坪,工余或节令娱乐,村人咸集于此,载歌载舞,另有一番情趣。

主人盛情,我们便应邀享用侗家的美餐。说美餐,其实同汉族的菜并无多大的差异,只是多了一些侗家风味。侗家有一种“酸鱼”,酸酸的,却透着一种清香。据说是村人生了女儿,从出生的那一年起,每年都要为女儿泡制一条鱼,放在酝子里密封好。待女儿出家时,就把那一酝鱼拿出来宴请贵宾,那程式同绍兴人酿“女儿红”酒何其相似乃尔!二地相隔不止千里,而把女儿视若掌上明珠的那分珍爱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侗家的米酒十分清醇,侗家阿妹边歌边舞,直把那些戴眼镜的阿哥灌得招架不住,满堂的欢声笑语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陆放翁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墨竹淡香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6/01/22
文章: 1008
来自: 中国重庆
积分: 8663


文章时间: 2008-10-30 周四, 下午5:15    标题: 引用回复

是桂林人?快写尽桂林了,谗死我了,我又没有去过呀!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墨竹淡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