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黄河>评论摘要集锦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非马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1/13
文章: 1461
来自: 芝加哥
积分: 8045


文章时间: 2009-5-06 周三, 上午9:40    标题: <黄河>评论摘要集锦 引用回复

黄河

(一)


挟泥沙而来的
滚滚浊流
你会找到
地理书上说
青海巴颜喀喇山

但根据历史书上
血迹斑斑的记载
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
其实源自
亿万个
苦难泛滥
人类深沉的
眼穴

(二)


一个苦难
两个苦难
百十个苦难
亿万个苦难
一古脑儿倾入
这古老的河
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改道又改道
改道又改道

1.冒昕(火旁)、北鸿 < 非马诗论>
诗人在诗的上节运用极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挟泥沙滚滚而来的气魄,但在下节诗结尾处却用超现实的幻觉手法,把黄河的源头写成亿万个人类苦难泛滥的眼穴。

2.刘强 <现代“两比”艺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和苦难汇聚的河!两首《黄河》,大气磅礴,意象雄浑,根植社会现实,当属民族史诗之列。
前一首溯‘源’,后一首析‘流’。 前一首,用地理书上的‘源’和历史书上的‘源’,两相比较,得出诗人的独特发现。诗人发现被俗常目光埋葬了的诗意:“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其实源自/亿万个/苦难泛滥的/人类深沉的/眼穴”!这就跳出了“实象”的河,不落于一般写黄河(甚至包括“母亲”意象)的旧窠臼,而进入了“灵”的层次:人类苦难历史之“河”,出“虚”,肉眼不可见。原来,“苦难”之“源”,是“人为”(“眼穴”意象)的,历史上各种腐朽罪恶的专制制度造成的。
后一首,则突出剖析“苦难”之“流”。不仅用数量类垒法营造意象:苦难频频加重;更以“改道又改道”的意象叠加,强调对“苦难”实行“改道”的苦难!“苦难”一再加码,而“改道”却不改其“辙”:只是重复历史的回头路!诗人不流于状写现实之表象,而是于此深化、提升了“现实”。诗人针砭的锋芒所及,绝不是消极的怨恨,而是积极入世的,看得出寄希望于“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真正找到涤“浊”出“清”的道路!
“改道又改道”的意象,紧扣历史和现实,令人深思!

3.陈卫<非马诗歌修辞>
黄河是与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承载着华夏历史,也见证着中国人的苦难,“苦难”的量化实际上是对中国人数的量化,“一个苦难”“两个苦难”“百十个苦难”“亿万个苦难”可以改为“一个中国人的苦难”“两个中国人的苦难”“百十个中国人的苦难”“亿万个中国人的苦难”。“苦难”的反复重叠几乎就像一座在成长的大山压过来,最后成长为一个种族的记忆,让华人读者都会联想起母亲河的灾难:战争烽火、黄水患难、流离失所、无穷哀怨等场面与情绪。诗人保持客观的感情,描写它的自然态“浑浊”与“泛滥”,描写它的人为管理的失败--“改道又改道/改道又改道”,如果说诗歌语言的重复是抒发情感唤起读者的需要,那么“改道”这一词语的重复就不仅仅在于抒发情感,而是唤起读者对人为行动的注意;自以为是的人类以为自己治理了黄河,可是每一次“治理”都是对人类的一种破坏,以失败告终,给后人带来无穷隐患。实际上这首诗是针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破坏和谐社会而发出的不平之声。

4.高岸< 从《黄河》看诗歌精神传统的继承 >
诗的上节诗人不直接写从黄河中看到了苦难,而是用“把”和“倾入”,突出了苦难的积压;从“一个苦难”到“亿万个苦难”逐渐递增使诗歌获得了气势,表现了从个人到民族,从时代到历史苦难的普遍和久远,从而诗歌获得了厚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把苦难倒入这条古老的河,也有另一层意函:这条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承受苦难的河。上节从精神上继承了屈原诗歌的民族忧患意识。

诗的下节,“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表现了一种力量,一种无惧苦难的勇气;“让它在午夜与 黎明间“指出了时代特征;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枕面”一词用得形象;“改道又改道/改道又改道”表现了百折不挠的意志,最后一句重复用得很好,加强了表现力度。下节从精神上继承了屈原刚健精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全诗通过二个层面贯穿了屈原的爱国主义诗歌精神传统。诗人在民族苦难时刻,不是自哀自怨,而是给人以力量,以精神的鼓舞。这首诗超越了自我,到达了一种精神高度。

<黄河>是一首大气,刚健,内含力量的诗歌,具有雄性的美学特征。一首诗歌的价值最终是要从它达到的精神高度和丰富的内涵来体现的,否则,语言再新技巧再高也没有力量。.......
在台湾诗人中我欣赏非马对优秀诗歌精神传统的继承,他不仅继承中国屈原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也继承西方艾略特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他的诗歌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感,不逃避社会和现实,而这在许多台湾诗人和大陆诗人中已经丧失。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非马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山城子

2008澳洲彩虹鹦十佳版主




加入时间: 2007/01/06
文章: 7522
来自: 贵州
积分: 23182


文章时间: 2009-5-07 周四, 上午8:35    标题: 引用回复

问好先生!_喜欢黄河!!!!!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山城子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45

山城子的北美文集:
http://www.maplereview.org/best.php?u=96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山城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天上人间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8/12/18
文章: 6593

积分: 19675


文章时间: 2009-5-07 周四, 下午1:42    标题: 引用回复

好诗好评 经典学习 问好非马老师
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微诗会员
轻轻地走来----

滴水藏海--微型诗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289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594709537

轻声细语微诗个人专辑
http://www.cnwxs.com/Works/WorksTopicList.asp?MemberID=335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天上人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非马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1/13
文章: 1461
来自: 芝加哥
积分: 8045


文章时间: 2009-5-10 周日, 下午9:46    标题: 引用回复

问山城子,天上人间好! 谢谢阅读.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非马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曾庆怀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6/07/26
文章: 4381
来自: 广东深圳
积分: 20247


文章时间: 2009-5-22 周五, 下午3:26    标题: Re: <黄河>评论摘要集锦 引用回复

非马 写道:
黄河

(一)


挟泥沙而来的
滚滚浊流
你会找到
地理书上说
青海巴颜喀喇山

但根据历史书上
血迹斑斑的记载
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
其实源自
亿万个
苦难泛滥
人类深沉的
眼穴

(二)


一个苦难
两个苦难
百十个苦难
亿万个苦难
一古脑儿倾入
这古老的河
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改道又改道
改道又改道

1.冒昕(火旁)、北鸿 < 非马诗论>
诗人在诗的上节运用极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挟泥沙滚滚而来的气魄,但在下节诗结尾处却用超现实的幻觉手法,把黄河的源头写成亿万个人类苦难泛滥的眼穴。

2.刘强 <现代“两比”艺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和苦难汇聚的河!两首《黄河》,大气磅礴,意象雄浑,根植社会现实,当属民族史诗之列。
前一首溯‘源’,后一首析‘流’。 前一首,用地理书上的‘源’和历史书上的‘源’,两相比较,得出诗人的独特发现。诗人发现被俗常目光埋葬了的诗意:“这千年难得一清的河/其实源自/亿万个/苦难泛滥的/人类深沉的/眼穴”!这就跳出了“实象”的河,不落于一般写黄河(甚至包括“母亲”意象)的旧窠臼,而进入了“灵”的层次:人类苦难历史之“河”,出“虚”,肉眼不可见。原来,“苦难”之“源”,是“人为”(“眼穴”意象)的,历史上各种腐朽罪恶的专制制度造成的。
后一首,则突出剖析“苦难”之“流”。不仅用数量类垒法营造意象:苦难频频加重;更以“改道又改道”的意象叠加,强调对“苦难”实行“改道”的苦难!“苦难”一再加码,而“改道”却不改其“辙”:只是重复历史的回头路!诗人不流于状写现实之表象,而是于此深化、提升了“现实”。诗人针砭的锋芒所及,绝不是消极的怨恨,而是积极入世的,看得出寄希望于“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真正找到涤“浊”出“清”的道路!
“改道又改道”的意象,紧扣历史和现实,令人深思!

3.陈卫<非马诗歌修辞>
黄河是与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承载着华夏历史,也见证着中国人的苦难,“苦难”的量化实际上是对中国人数的量化,“一个苦难”“两个苦难”“百十个苦难”“亿万个苦难”可以改为“一个中国人的苦难”“两个中国人的苦难”“百十个中国人的苦难”“亿万个中国人的苦难”。“苦难”的反复重叠几乎就像一座在成长的大山压过来,最后成长为一个种族的记忆,让华人读者都会联想起母亲河的灾难:战争烽火、黄水患难、流离失所、无穷哀怨等场面与情绪。诗人保持客观的感情,描写它的自然态“浑浊”与“泛滥”,描写它的人为管理的失败--“改道又改道/改道又改道”,如果说诗歌语言的重复是抒发情感唤起读者的需要,那么“改道”这一词语的重复就不仅仅在于抒发情感,而是唤起读者对人为行动的注意;自以为是的人类以为自己治理了黄河,可是每一次“治理”都是对人类的一种破坏,以失败告终,给后人带来无穷隐患。实际上这首诗是针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破坏和谐社会而发出的不平之声。

4.高岸< 从《黄河》看诗歌精神传统的继承 >
诗的上节诗人不直接写从黄河中看到了苦难,而是用“把”和“倾入”,突出了苦难的积压;从“一个苦难”到“亿万个苦难”逐渐递增使诗歌获得了气势,表现了从个人到民族,从时代到历史苦难的普遍和久远,从而诗歌获得了厚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把苦难倒入这条古老的河,也有另一层意函:这条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承受苦难的河。上节从精神上继承了屈原诗歌的民族忧患意识。

诗的下节,“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表现了一种力量,一种无惧苦难的勇气;“让它在午夜与 黎明间“指出了时代特征;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枕面”一词用得形象;“改道又改道/改道又改道”表现了百折不挠的意志,最后一句重复用得很好,加强了表现力度。下节从精神上继承了屈原刚健精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全诗通过二个层面贯穿了屈原的爱国主义诗歌精神传统。诗人在民族苦难时刻,不是自哀自怨,而是给人以力量,以精神的鼓舞。这首诗超越了自我,到达了一种精神高度。

<黄河>是一首大气,刚健,内含力量的诗歌,具有雄性的美学特征。一首诗歌的价值最终是要从它达到的精神高度和丰富的内涵来体现的,否则,语言再新技巧再高也没有力量。.......
在台湾诗人中我欣赏非马对优秀诗歌精神传统的继承,他不仅继承中国屈原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也继承西方艾略特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他的诗歌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感,不逃避社会和现实,而这在许多台湾诗人和大陆诗人中已经丧失。


<黄河>是一首好诗,它表达了作者扰国扰民的爱国情怀,其写诗的表现艺术手法,值得学习.向非马先生问好.

_________________
曾庆怀
“澳洲彩虹鹦中文作家笔会”理事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曾庆怀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评论与鉴赏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