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颂歌与挽歌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李兴濂

会员等级:4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5/11/09
文章: 412
来自: 中国辽宁
积分: 1772


文章时间: 2006-3-10 周五, 上午9:54    标题: 颂歌与挽歌 引用回复

颂歌与挽歌
李兴濂
颂歌,荀子在《天论》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诗经》里的“风雅颂”是赞美王的“盛德”的,也就是说那时的颂都是赞颂王的“丰功伟绩”的。西汉时的王褒有赋16篇,多是歌功颂德,他写的《圣主得贤臣颂》是他被召,对宣帝的歌颂之词。陆机的《汉高祖功臣颂》对刘邦的吹捧简直到了肉麻的程度。从古到今,颂歌不断,一曲又一曲,都是颂有势者的。“大跃进”时,周扬、郭沫若编的《红旗歌谣》及各地编的民歌,都是歌颂领袖的。到了“文革”,颂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首首颂歌献给红太阳,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红太阳照全球,向阳花处处开,什么“三忠于”、“四无限”、“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永远健康”,不绝于耳,颂歌充斥在中国大地上。
挽歌,在中国也有很长的历史。孔子的“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恐怕是最早的挽歌。屈原的《招魂》、《九歌》是为楚怀王唱的挽歌。挽歌兴起于东汉,衍变为一种乐府诗的古题,许多文人借此写人生哀歌,如汉魏时文学家缪熙伯、陆机都写过《挽歌诗》,借死人之口,写出对死亡的悲戚与无奈,用挽歌来安慰破碎的心灵。汉末中国陷入长期战乱之中,死亡频频,尸横遍野,太多的人生悲剧,挽歌出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以此告慰死去的冤魂,抚平心中的创伤,期望人的灵魂得到宁静与恬淡。它是哀叹人命不永,更是抗议世道的不公。
谈到挽歌,自然让人想起魏晋的嵇康和陶渊明。嵇康在临刑东市前弹《广陵散》,借追怀聂政的故事,为这位春秋的剌客唱一首挽歌,更是为自己弹奏挽歌。陶渊明的挽歌也与自己的遭遇有关,隐居山林后,家失大火,屡遭生活磨难。他在《自祭文》中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他的挽歌悲凉沉重,正视血淋淋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既挽自己更挽可诅咒的时代!
一个社会不能一味是颂歌,也不可能全是挽歌。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既唱颂歌,也唱挽歌。如果只允许喜鹊唱颂歌,不允许乌鸦唱挽歌,社会就会充满瞒骗,就会把浓疮说成艳的桃花,“颂歌”导致“大跃进”、“文革”的民族灾难的教训是深刻的。60年代初,山雨欲来风满楼,颂歌满天下的时候,却有一个不识时务者,作家陈翔鹤在1961年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历史小说《广陵散》与《陶渊明的挽歌》,写的是嵇康和陶渊明的悲剧命运,他或许寄寓了内心的忧愤。因而,1965年2月在“文革”前夕就受到了《文艺报》的批判,“文革”时,自然在劫难逃,于1966年4月被迫害致死。这就是在那只许高唱颂歌的年代,唱挽歌的命运。那个只许高唱颂歌的年代却是中华民族最为黑暗的真正的挽歌年代。那个年代,自杀和被杀的文人较魏晋南北朝被屠戮的名士更是不可胜数,念之令人凄然。
对待颂歌与挽歌,实质是对喜鹊与乌鸦的态度。喜鹊唱颂歌,声声入耳,句句动听,自然对乌鸦的哀叫不喜欢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鲁迅早在1925年写的《立论》一文就已充分揭示了,无须我在这里饶舌了。

_________________
李兴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辽宁作家协会会员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李兴濂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