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连载]西街韵味---《秋天的念想》之五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三峡纤夫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6/06/11
文章: 142
来自: 中国三峡
积分: 498


文章时间: 2008-11-15 周六, 下午1:44    标题: [连载]西街韵味---《秋天的念想》之五 引用回复

如诗如画的风景,离我的眼帘远了。如醉如痴的感觉,却异常地强烈起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弃船登岸,再回眸观看阳朔的秀山丽水,她竟在长龙般游船和些许竹筏的漂移中“定格”成一种祥和与宁静,似要拉扯住游人的相思,使之成为你长久的念想。
司机小周发短讯说在西街口等,可我们刚下船,就在码头看见他了。他说是刚从西街走过来的,游人等游览区内的无轨电瓶车接送,要排老半天队,去停车处还没有走路快。
登岸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游人沿江西行,在一长溜临时搭建的帐篷摊主的叫卖声里散去。我们跟着小周,悠哉游哉向西街走去。
旅游宛若看戏听音乐,总是有序幕、高潮与起伏的。原以为今天的游趣高潮己过,不料远眺西街即眼睛一亮,步入西街便神情恍惚了。
西街入口呈“丫”型,宛若朝外放着的喇叭。无论街口街内,往来穿梭,人流如织。
放眼打量,西街长约千余米,宽不过4米,两旁建筑紧密相衍联成整体,俱是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小镇的典型样式。她白墻灰瓦,多系二层结构。一楼与二楼间有挡雨屋檐伸出街面,二楼房顶多攀高拱成“人”字。
街两旁所有门户俱是商家店铺,家家门楣屋檐俱是广告招牌,街上人头攒动,店铺顾客盈门。这儿不仅有古董字画、金银器皿、民族服饰、手工作坊、民族风味小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许多洋人开的正宗咖啡店、点心铺、西餐厅。
哦,这儿中西合璧、土洋融合,既让你感受中国江南水乡之趣,亦使你体察和品味西洋风情。
随人流涌入街市,妻与女儿便眉飞色舞。
我喜爱字画古玩,对旧东西情有独钟。妻喜欢小资情调,女儿则更喜欢西洋风味。可走东家串西家,入洋店出土门,在停停右等等,三人怎么也逛不到一块了。
斯时我心血来潮,傻想傻笑:这街是为我家修的,长居于此,可各得其所也!
一会儿,妻从一家丝绸庄手工脱茧表演处照相后凑过来,笑问:“咋样,咱住一段时间?”
我晃动小册子,偷念一首唐朝诗人沈彬的诗:“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心领神会,我俩惬意地笑了。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何况我辈!
来至一制作姜糖的门面前,妻又忙着拍照了。丫头则喜滋滋手拿洋店里买的冰激林跑拢来了。
我逗她:“渴了,还是谗了?”
她自圆自说:“其实也不是谗,就是想在洋店里品品洋味儿”。
我就笑:“要不,到洋酒巴去泡泡?”
“好啊……我知道你骗我的,哪有时间呀?”
街头斗乐,一家人逛在西街,若非顾及时间,真想多在此感受点西洋气息。
由青条石彻成的阳朔西街,据说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阳朔建县时,此街长不过200米,宽不到4米,因处县城西面,故名“西街”。
而今,但凡游漓江者,西街乃必经之所。这条石板街上曾留下许多中外国家元首的足迹。桂林山水之美不单拉扯中国老百姓脚步,亦引诱着无数洋人纷至沓来。
听人说,自上世纪80年代初,便有被当地人称为“背包老外”的自助旅游者陆续来到阳朔。他们逗留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年半载,一般住三五个星期。住的时间最长的是荷兰的麦克先生,他1991年来到阳朔,除了办签证以外,一直住在这里写作。美国的杰米先生5年间来过8次,同是美国人的特里先生则一家4口住了10个星期。他们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买菜做饭,学做中国菜、学习中文,回国时还带走了全套的中国炊具、餐具,说是要经常学着做中餐。
进一步打听,近年来阳朔旅游的“背包老外”均超过5万人。他们大都是学生、学者或打工族,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老外”多了,住的时间长了,也就难免衍生出一些爱情故事。短短几年间,竟有七八十个“老外”与阳朔青年男女喜结连理哩。
逛西街,确是随时都能看到不同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音的老外,或携手挽臂,或背着背包,比肩接踵,款款而来。他们无拘无束,谈笑风生。或在酒吧饮啤酒,或在街头肆意浪漫,或在小商店讨价还价买中国货。
看来,不同民族与文化的碰撞、融合,只要气候适宜、地点恰当,它就由不得人们的某些“设防”,化融入于无形了。西街,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己然成为范例。由是我想,阳朔以外,桂林以外,广西以外,只要有适宜这种融合的地域,新的碰撞与融合将是不可避免。
南国桂林于我们,一切都是新鲜的。
与妻子女儿一道逛西街,我想她们与我一样,除却逛,更多的则是一种体验。
西街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却又飘逸着诱人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却又蕴含着令人羡慕的国际元素。阳朔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揉合在这异样的千把米的岭南小街里了。
漓江自远古流来,西街的品味在过往人们游历的进程里得以提升,她既小巧伶珑,又古色古香;她既有中国民族特色,亦富有西洋气息。
小小西街,真可谓妙趣横生,韵味十足啊!

_________________
欲了解三峡风情 读三峡纤夫文章
-------------------------------------
欢迎登陆"废思堂":http://zlx.tougao.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三峡纤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