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转帖]新州、雪梨会刊20期/李景麟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8-11-20 周四, 下午3:04    标题: [转帖]新州、雪梨会刊20期/李景麟 引用回复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悉尼华文作家协会



会 刊

总第二 十期 2008年11月15日(9、10、11月合刊)



主 办: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悉尼华文作家协会

主 编: 李景麟、王云梅

顾 问: 张典姊 何与怀

编 委: 李景麟 田地 小雨 张晓燕 王云梅 罗宁 方浪舟 杨恒均 李普



本期主编: 张晓燕

目录:

—、文坛消息

1、2008年11月7日,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新州总理李斯代表、新州上议员曾筱龙先生主颁。



2、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将于2008年11月27日——12月1日在台湾开会

a、97.11.28 報到、歡迎酒會 - 台北市長郝龍斌先生主持

b、97.11.29 開幕典禮-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先生蒞臨參加 (通過執委會決議、改選會長)

c、97.11.30 郊遊 (故宮、101、戲曲學院、漁人碼頭、兩蔣陵寢)

d、97.12.01 閉幕典禮 -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先生(專題座談)

壹、 各分會請邀請1~2位會員於2008年10月15日前報秘書處登記,附近照兩張、簡歷、通訊地址,以便編印大會名冊,每會準備論文一篇,題目如下,並請將搭乘航班以及到達台北時間告之,以便接機,本會於11月27日(全日)、11月28日(半日)備有巴士接機。

&Oslash; 如何整合資源達成建構優質華文文學的使命

貳、 由於林南會長堅辭會長一職,請各洲際會長提名新會長,以便改選會長。



3、新州作协副会长田地,将于12月20日11点,在环形码头 (circular quay)的海关大楼(图书馆)2楼,发表演说。题目是:《我在中国写电视剧》(茶点招待)。



演说提纲如下:

(1)我在中国写电视剧的前前后后
(2)电视剧创作技巧初探
(a)题材——新
(b)故事——好看
(c) 语言——对话推动故事

(d) 人物——要有个性
(e) 画面感
(3)中国电视剧市场分析
(4)怎样推销自己的作品
(5)国内市场对电视剧本的要求——字数及场景



二、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程序表



三、作品欣赏(评梁羽生、赵大钝专辑)

评论类

(一)侠骨文心,孤怀统览——浅谈梁羽生博士的人生与成就 何与怀

(二)悠然一卷坐花叢——祝贺趙大鈍老師新編《聽雨樓詩草》隆重出版 何與懷



(三)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之審美觀──讀梁羽生武俠小說隨想錄 李景麟



(四)《聽雨樓詩草》序 徐定戡



(五)《聽雨樓詩草》序 傅子餘



(六)《聽雨樓詩草》序 李 猷



(七)天地无言听大钝——读赵大钝翁《听雨楼诗草》感怀璇子、雪阳



(八)梁羽生博士、趙大鈍先生獲頒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慶頌并序 汪學善



(九)里校外的赵老师 黄佩佩



(十) 一代天骄梁羽生——访病榻上的梁羽生 张晓燕



四、伤心“音乐盒”、

一位文友转发来一副名为“小村庄”的图文并茂的音乐图片。未读完,已泪先流。所以我给它起名叫“伤心音乐盒”,因为它不仅令你伤心,简直就是震撼心灵!也许我们能够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以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为他们——那些连为自己不公平命运呼喊的能力都没有的、社会最底层的儿童做点什么!我们至少可以让“救救孩子”的呼声,通过互联网传遍全世界、、、、、、



五、开心“音乐盒”

看完了伤心的,就再看一副开心的吧!请各位文友暂时撇开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虑,打开我送给你们的开心“音乐盒”(附件),随着祥和、宁静的音乐,带您进入另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但愿我精心为你们挑选的这个音乐盒,能在你们写作疲惫及伤心失落的时候,带给你们些许的安慰和快乐!



六、照片欣赏(附件)



目 录 结 束

正页开始:



二、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程序表 (具体内容如下)



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程序表



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敬赠“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现在开始。

1,

请全体起立,奏澳大利亚国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坐下。



2,

今晚济济一堂,盛况空前,在座的有:

荣获“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的赵大钝先生及其家人。

专程从香港赶来的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主任、代梁羽生博士领奖的杨健思女士;

新州总理李斯(The Hon. Nathan Rees)代表、新州上议员曾筱龙先生;



应邀出席今晚盛典的嘉宾很多,我宣读他们名字,就不用一一站起来了:

新州前上议院副院长何沈慧霞女士;

新州前上议员黄肇强先生;

悉尼前议员何键刚先生;

宝活市副市长梁瀚升先生;

奥本前市长林丽华女士;

宝活市议员王国忠先生;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林志明先生;

林和成贸易公司董事长林国川先生;

著名企业家家钟泰财先生;

澳洲穗城同学会前会长、著名侨领江念慈先生;

澳华社区议会全国会长潘瑞亮先生;

著名澳华侨领马汉钦先生;

澳洲寮华联谊会会长陈佩珠女士;

著名澳华侨领郑嘉乐先生;

著名澳华侨领、大三元酒楼老板孙建标先生;

著名企业家家张堡清先生;

悉尼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金杏女士;

南溟出版基金创办人主持人萧虹伉俪;

澳大利亚荣宝堂集团总裁许耀林先生;

文化事业活动家、澳华作家、诗人易心弦先生;

澳洲穗城同学会会长卢锡辉先生;

悉尼科技大学中国学冯崇义教授;

新洲教育厅高级官员史双元博士;

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郎维忠教授;

悉尼华文作家协会会长、艾士菲议员王云梅女士;

悉尼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方浪舟先生;

新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李景麟先生;

澳洲中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李富祺先生;

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会长进生先生;

澳洲酒井园诗社社长雪阳先生;

澳大利亚中文学校联合会创会会长张劲帆先生;

纽省中华文化中心主席廖家烈先生;

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雪梨总会会长李秀玲女士;

澳洲台湾妇女会会长林瑞敏女士;

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杨志唯先生;

拾缘会召集人、著名书画艺术家甄宛瑜女士;

澳大利亚中医针灸学会会长韦国庆先生;

澳大利亚中医针灸学会名誉会长曾世宗先生;

澳大利亚贵州同乡会会长郑建华先生;

著名油画家王儒伯先生;

中央电视台悉尼记者站站长陶冶先生;

新华社堪培拉分社首席记者江亚平先生;

人民日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渊女士;

澳洲新报总编辑吴惠权先生;

《澳洲新快报》总经理陶真女士;

澳中周末报社长施明星先生;

新时代报总经理倪国兴先生;

《星岛日报》编辑钟亚章先生;

《澳洲日报》记者胡萌小姐;

墨尔本《汉声》杂志代表吴小玲女士;

海外华人信息网负责人曲宏先生;

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著名摄影家丛永泉先生;

著名山水画家孫明才先生;



本次活动主要工作人员有:

著名澳华社会活动家、澳大利亚潮州同乡会秘书长刘志成先生;

著名澳华社会活动家、悉尼诗词协会顾问黄庆辉先生;

悉尼诗词协会会长乔尚明先生;

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创院院长蒋维廉先生;

悉尼诗词协会秘书长丘运庵先生;

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副院长谭文华女士;

悉尼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张晓燕女士;

新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田地先生;

悉尼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何与怀博士。

还有许多嘉宾,可能遗漏,敬请原谅。



3,

现在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何与怀博士致欢迎词。



4,

正如何与怀博士致辞中所讲,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的成立,旨在促进澳华各文化团体的团结合作,促进澳中文化交流,促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成功和多元文化的繁荣。向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是联合会成立后举办的第一项大型活动——这可能也是澳华文化史上第一次的类似活动。澳华文坛许多人都认为,为两老敬颁终身成就奖是很有意义的澳华文化盛事。《澳洲新报澳华新文苑》为配合此次活动,从本月25日开始连续刊登五期专辑,对两老致贺和给以评论,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现在进行颁奖。

请梁羽生博士和太太林翠如女士、赵大钝先生和家人上主席台;

请曾筱龙先生;何沈慧霞女士;黄肇强先生;林志明先生;何键刚先生;梁瀚升先生;王国忠先生;林丽华女士;金杏女士;萧虹博士;许耀林先生;易心弦先生;林国川先生、刘志成先生;潘瑞亮先生、黄庆辉先生;卢锡辉先生;吴惠权先生、陶真女士、施明星先生;倪国兴先生;乔尚明先生;丘运庵先生;蒋维廉先生;何与怀博士上主席台;



5,

现在向梁羽生博士、赵大钝老师敬送字画纪念礼物。台上各位请留步;请谭文华女士、孫明才先生、甄宛瑜女士、程贤臣先生、惇昊先生、王悦耀先生、罗定先先生、徐沄先生、朱文禄先生、龚仕先生上主席台敬送字画纪念礼物。

杨健思教授代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向梁老敬送花篮恭贺。



6,

开始上菜。第一道菜后:



7,现在请贵宾致辞。

现在请新州总理The Hon. Nathan Rees代表、新州上议员曾筱龙先生致辞。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文化参赞李健钢先生原来要来参加盛会,临时有要事不克出席,但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并附上北京一个梁羽生崇拜者的明信片。现宣读如下:…………(另纸)



大会也收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来贺信。

贺信全文如下: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

澳大利亚悉尼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

何与怀博士:

欣闻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成立,并将举办为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颁发“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的庆祝活动,为此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是非牟利的文化组织,主旨是促进澳华各文化团体的团结合作,促进澳中文化交流,促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成功和多元文化的繁荣。这将推动中国与澳大利亚在文化领域里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赵老德高望重,不仅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书法造诣很深,而且还是教育家,慈善家,他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的贡献有口皆碑。梁老更是世界驰名的新式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著作等身,成就非凡。两老荣获终身成就奖实是众望所归。大型颁奖活动的举办是澳华文化界一件重大盛事,将在澳华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一笔。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对澳华文学的发展一直颇为关注,期望继续加强与澳大利亚华文文坛交流与合作。

祝“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颁奖庆祝活动圆满成功!

祝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荣获“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敬贺

2008年10月15日



大会还收到梁羽生博士的家乡、中国广西蒙山县人民政府的贺信。全文如下:

敬的陈老文统先生:

欣闻在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大会上,先生被授予“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乡人亲朋无不欢欣鼓舞,额手相庆,县人民政府代表全县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几十年来,先生之功并非单纯于文业砚田,而实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金声玉振,故受此殊荣,实当众望所归。

乡人为彰显先生崇高之精神,以此促进家乡社会经济之发展,以先生之笔名所命名的 “梁羽生公园”,已对民众开放。

先生身居澳洲,年事已高,乡亲虽万里之隔,却春树暮云,倍加思念。而想必故里之山水风光、莼羹鲈脍尚留先生之一片冰心。今日蒙山,白云犹是汉时秋,江山无恙新页翻,此乃先生福气之所助。诚望先生多多保重,老当益壮,方便之时,还望先生荣归故里,为乡里大添光彩。

敬祈万安康寿!合家幸福!

蒙山县人民政府

2008年11月5日



还有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的贺信: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 并转

梁羽生博士:

欣闻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及澳华各界华人欢聚一堂,颁赠「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予 您。天地图书公司全体同仁谨此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

多年来,您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由您开山的新武侠文学历经半个多世纪,已蔚为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大放异新。您所写下的文史、学术随笔,妙笔生花,学殖丰富,沾溉后学。今次获此殊奖,正是实至名归,诚为澳华文化界的一大佳话。我们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万事胜意!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敬贺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四日于香港



9,

桌上有十二个大信封,每人一个,里面是趙老和悉尼詩詞協會贈送给大家的詩集。



今晚还有各种礼品,是由江念慈先生、郑嘉乐先生、林国川先生、黄庆辉先生、张堡清先生、王悦耀先生、陈少伟先生赠送,非常感谢。现在对每桌台上的奖品进行抽奖。还有几个大奖留待最后抽奖。



10,

现在请澳华政坛活跃人物、著名歌星王国忠先生为我们演唱。

胡涛女士琵琶演奏……



11,

为恭贺梁博士羽生赵诗翁大钝获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悉尼众诗家喜赋许多作品,因为时间关系,现在只能朗诵其中部分。



乔尚明

鹧鸪天 贺生公

书剑诗箫不胜娇,英雄肝胆气凌霄。振衣岱岳挐星月,击楫香江动海潮。 收巨笔,洗征袍。溟瀛高隐乐渔樵。壮心虽老雄风在,醉卧泉林笑备操。

鹧鸪天 贺钝翁

煮字疗饥古韵真,荒江野老素心人。浮槎沧海无涯水,隐市溟灜自在身。 声发瓦,气停云。仁心在抱百祥臻。花丛把卷吟风月,约住斜阳天下春。



惇 昊

贺 诗

蓬莱胜境九重天,市杂营营隐大贤。

虎啸八荒真剑侠,龙吟五岭果文仙。

金戈略阵惊风起,玉管谋篇听雨眠。

誉世清名非自许,声飞海宇入云边。

贺 联

拥万壑风雷之壮伟,铸就铮铮侠骨;

集千秋日月之光华,磨成荡荡儒心。



笔底泻春秋,诗也,词也,遣百卉以争芳文苑;

案头飞剑戟,侠焉,杰焉,邀群雄而独步武林。



张晓燕(两首)

致梁羽生前辈



龙笔腾飞

醉了

长夜



刀光剑影

迷倒

众生



英雄血

美人泪

一腔激情

写尽

恩怨情仇



一声长啸

隐入

桃源深处



致赵大鈍老师



苦海

淹不没



老树

吐新春



桃李

惊日月



善举

感乾坤



黃慶輝

赠趙大鈍老師

生逢亂世奈如何?顚沛流離苦難多;

怒海劫餘傳木鐸,小樓聽雨撰詩歌。

赠梁羽生大俠

詞闋開篇宗正史,龍爭虎鬥創奇文;

小說影視傳經典,俠影萍蹤天下聞。

賀趙大鈍老師、梁羽生大俠同獲終身成就獎

福兮老矣卜桃源,成就終身各界尊;

實至名歸雙獲獎,梨城盛事耀華魂。



汪學善

雙輝赫赫,三立煌煌。

仁心義膽,俠骨柔腸。

筆耕說部,情繫詞章。

談棋論道,去國懷鄉。

振興文教,僑社明光。

昭蒙淑世,翼善八荒。

高風亮節,玉尺難量。

欣逢佳慶,虔祝康強。



彭永滔

千秋卷帙见真诠,儒雅骚坛两谪仙。

喜以名山为大业,早从书剑结文缘。

湄河澎湃鲲先引,香岛扶摇梦尚牵。

豪侠襟怀君子德,栖心丘壑乐天年。



岑子遥

宗工岳峙各豪雄,龙跃云津引好风。

结会拾缘才俊萃,持杯论列艺文通。

庄谐吐属藏珠翠,典雅挥毫见彩虹。

灼灼光华难盖掩,恰如朗月夜横空。



罗传泽

威震中原 夺魄追魂挥剑舞

喜登南岸 安心听雨写诗篇



陈炳均

听雨楼头吟唱声,萍踪侠影书剑情。

笔花绽放心宁静,怒海飘浮处不惊。

教化文章桃李结,风流史证雅儒倾。

才华横溢光璀璨,一代双骄盛誉名。



丁继开

致生公

梁公康复朋关注,两会欢心宴侠翁。

谈笑风生儒雅兴,讲评激动世家风。

平生尚武歌豪义,向晚吟诗显异功。

趣听大师词析理,教人处事要谦躬。

致钝翁

雅赏先生珍宝展,琳琅书画耀华堂。

选公潇洒丹青秀,刘老淋漓翰墨香。

卡市高龄筹善举,拾缘诗会聚英良。

清平自乐疏名利,听雨小楼桃李芳。



柳复起

大智高贤隐市廛,钝翁布善酿甘泉。

慈怀着论敦诗学,悲悯尘愚化雨宣。



羽檄频驰盛誉宣,生逢乱世着长篇。

侠情利剑伸公道,义气儒风显笔椽。



何天信

致生公

沾笺落墨倒江流,挥笔纵横五岳收。

毫端侠影论英杰,锦绣辞章龙虎讴。

致钝翁

五洲桃李结,四海雅儒融。

听雨楼怀素,温馨君子风。



周天钖

致钝翁

墨客歌崇听雨楼,逃秦避世访瀛洲。

仁心乐善奇风骨,大耋文宗德范酬。

致生公

栩栩如生惊世作,重重剑影恶邪诛。

文豪矍铄应金奖,实至名归大侠儒。



梁惠琼集句二首

致生公

澒洞风云澎湃水,百年膏土拓繁华。

凭君腕下传神笔,握手天涯笑语哗。

致钝翁

笔花开遍大洋洲,酿史时轮转不休。

老木添年无悴色,棱棱风骨自千秋。



林观贤

致生公集句两首

萍踪健笔早驰名,戍鼓频传梦不惊。

谁是拏云擎月手?晚从蔗境遣余生。



梁公健笔写围棋,行色如公壮可知。

放棹江湖风浪阔,最高寒处独来时。

致钝翁两首(第一首为集句)

赵老新诗留杖履,归来不觉又春时。

凌空独挟三千首,为唱君词发古思。



雍容矍铄叟,诗赋尽风流。

抒解民间困,宽仁听雨楼。



黎汝清

听雨吟天籁,临窗洞地霜。

飞帆云海路,济世意轩昂。

耿耿千钧笔,玲玲金玉章。

真诚华裔范,诗赋汉声扬。



12,

现在请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雪梨总会会长、著名女歌星李秀玲女士和澳洲台湾妇女会会长林瑞敏女士为我们演唱。



13,

明天将是赵大钝老师九秩晋一华诞,文友们也写了许多恭贺诗词。

赵大钝翁八咏



云 庵



夫子何为者,悠悠宋室家。生当离乱世,风雨杜鹃花。

夫子何为者,孜孜教育家。杏坛四十载,灼灼夭桃花。

夫子何为者,仁仁慈善家。西风茅屋愿,寒士乐心花。

夫子何为者,铮铮道德家。霜欺雪压处,疏影啸梅花。

夫子何为者,洋洋词赋家。新编诗六百,听雨赋黄花。

夫子何为者,陶陶宗教家,儒耶回佛道,含笑一拈花。

夫子何为者,皓皓松鹤家。身轻腰脚健,九十一枝花。

夫子何为者,融融聚酒家。功成事业就,笑拥大红花。



汪学善

集句两首

浮海为家道岂穷,先生言笑自春风。

骚坛若论宏扬力,映日荷花别样红。



映日荷花别样红,悠然一卷坐花丛。

江湖去住浑无着,万树幽香一放翁。



周天锡

昔者人生七十疲,如今百岁壮年期。

同欣九十师荣寿,谨祝常康乐满颐。



林观贤 沁园春

岁月风云,战火连绵,半世徙离。记承师指点,诗词传授,安贫乐道,刚正躬持。卅载春风,满门桃李,怒海逃秦凄惨悲。天涯去,望断归鸿路,孤苦无依。苍天眷顾恩慈。寄灜岛,仁怀博济施。救哀鸿遍野,文化推广,不遗余力,善事多为。木铎金声,从容矍铄,成就终身事业基。生朝日,举觞齐祝寿,迈向期颐。



梁惠琼 蝶恋花

化雨春风知几许,桃李成蹊,栖寄南瀛屿。乐善好施人赞誉,天增福寿康宁富。 文史逸情诗咏赋。赏菊东篱,坐拥书城趣。听雨楼头贤杰聚,举杯齐贺霞晖喣。



14,

今天刚好也是著名澳华社会活动家、悉尼诗词协会顾问黄庆辉先生生日。乔尚明会长写了一首鹧鸪天 贺黄庆辉先生八十七岁华诞:

心迹双清德泽昌,虚怀抱朴福绵长。瑶林琼树凌霜劲,秋月冰壶泛露光。 兴沪上,战香江。峥嵘岁月运筹忙。达人自有松乔寿,睥睨期颐莫笑狂。

黄庆辉先生高寿八十七岁,仍然精神抖擞,行动敏捷,这次更为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不辞劳苦,贡献巨大,让我们感谢他祝福他。

请全体起立,为赵大钝老师和黄庆辉先生唱生日歌。



15,

现在进行几个大奖抽奖。



16,

今晚庆典接近尾声,现在请

著名澳华社会活动家、悉尼诗词协会理事刘志成先生;著名澳华社会活动家、悉尼诗词协会顾问黄庆辉先生;悉尼诗词协会会长乔尚明、澳洲穗城同学会会长卢锡辉先生;一起上主席台致答谢词。



17,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敬赠“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完满结束。谢谢各位。晚安!再见!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

何与怀博士欢迎词





尊敬的新州总理李斯(The Hon. Nathan Rees)代表、新州上议员曾筱龙先生,尊敬的赵大钝老师、尊敬的梁羽生博士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主任杨健思女士,各位贵宾,各位侨领,各位文化界文学界学术界领导,各位文友,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晚上,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的颁奖典礼暨庆祝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本人代表联合会热烈欢迎各位的光临!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是向澳洲政府正式注册成立的非牟利文化组织,旨在促进澳华各文化团体的团结合作,促进澳中文化交流,促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成功和多元文化的繁荣。向梁羽生博士和赵大钝先生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是本会成立后举办的第一项大型活动——这可能也是澳华文化史上第一次的类似活动。赵老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上造诣很高,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也是有口皆碑。他今年高寿九十一岁了,真是德高望重之人。至于高寿八十四岁的梁老更是国际驰名的新式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他自1954年至1984年,三十年間出书达三十五部,共計一千多万字,可谓著作等身,成就非凡。梁老因为在医院留医,今晚很抱歉不能到来和大家见面,他特地请我向大家致谢。

为两老敬颁终身成就奖是很有意义的澳华文化盛事。今天晚上,我们大家便将见证这一文化盛事。再次谢谢各位的光临。







熱烈祝賀

梁羽生博士、趙大鈍先生

榮獲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



(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敬頒)



新州總理THE HON. NATHAN REES、悉尼大學孔子學院、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新州上議員曾筱龍、新州前上議院副院長何沈慧霞、新州前上議員黃肇強、悉尼市前議員何鍵剛、奧本市前市長林麗華、寶活市議員王國忠、寶活市副市長梁瀚升、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名譽會長林志明、澳洲潮州同鄉會會長周光明、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召集人何與懷、林和成貿易公司董事長林國川、澳洲潮州同鄉會秘書長劉志成、澳華社區議會全國會長潘瑞亮、悉尼詩詞協會顧問黃慶輝、香港中文大學楊健思、悉尼詩詞協會、穗城澳洲校友會、澳大利亞南溟出版基金、易心弦先生、世界桂冠詩人俱樂部、澳大利亞榮寶堂集團總裁許耀林、陸穆律師、陳少偉太平紳士、澳洲中國書畫藝術學院、拾緣會、悉尼華文作家協會、新州華文作家協會、澳洲中文作家協會、澳大利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友聯誼會、紐省中華文化中心主席廖家烈、中華文化之友、澳大利亞國際文化產業協會、澳洲中國書店、澳洲多元文化出版社、墨爾本漢聲雜誌羅崇華 羅文、維州華文作協名譽會長黃玉液、澳亞民族電視臺副台長葉錦鴻、墨爾本廖蘊山先生、澳大利亞中醫藥針灸學會、澳中文化教育交流活動中心、澳洲華文作家協會、南澳華文作家協會、昆士蘭華文作家協會、澳洲楹聯協會、澳洲華文詩人筆會、澳洲新報、澳洲新快報、澳洲日報、星島日報、澳中週末報、新時代報、新西蘭華文文化沙龍 同慶賀(排名不分先後)



頒獎典禮暨慶祝宴會於11月7日(星期五)六時三十分在悉尼Strathfield大三元海鮮酒樓隆重舉行。



11月7日以全版或半版刊登于澳洲新報、澳洲新快報、澳洲日報、星島日報、澳中週末報、新時代報。



三、 作品欣赏 (梁羽生、赵大钝专辑)

(一) 侠骨文心,孤怀统览



——浅谈梁羽生博士的人生与成就



何与怀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七日,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新州总理李斯代表、新州上议员曾筱龙先生主颁。本文为此盛事而作。)



在华人世界里,悉尼确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例如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从一九八七年九月至今,就在这里隐居了二十一年。

说是在悉尼“隐居”,可能只不过就香港或者中国大陆的文坛及那里的旧雨新知而言。多年来,生公——我们对他的尊称——是名副其实的生公。在悉尼这里,他每周必到城中,经常参加文友茶聚,而每次必定谈笑风生,滔滔不绝,时事政治、社会人生,都可以广泛甚至深入探讨,至于诗词对联更是他至爱主题,让周围听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但对笔者来说,最难忘最难得的是有一次和生公相处整整两天和一个晚上。那是二零零三年十月下旬,生公半个世纪前在香港《新晚报》作编辑时的上司罗孚由夫人和公子罗海星陪同应邀到悉尼旅游,我算是海星六十年代中后期就读于广州外语学院时他的老师,也参与接待。于是,在十月二十三日,我们和生公夫妇一行八人,到卧龙岗南天寺参访并拜会住持满信法师,接着赶到堪培拉过夜,第二天参观游览国会大厦等胜地,到傍晚才尽兴返回悉尼。一路上,我得以近距离细心观察和欣赏生公和罗公的风采,聆听他们谈吐间所涉及的陈年逸事,真可谓胜读十年书。

此游之后至今又过去了五年。其间梁羽生不幸前年在香港中风,落得行动不便,用他的话说,真是人生一劫;但他几年中获得很多殊荣,象征一生成就获得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又是前所未有的,如二零零四年岁末荣获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二零零五年九月“梁羽生公园”在家乡广西蒙山县破土动工;二零零六年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梁羽生文库”。现在,我们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也即将向梁羽生博士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在此之际,笔者谨以此文向生公表达敬仰之情。





老编罗孚天才忽发异想;新丁文统听命骑虎难下



那次旅游,我印象异常深刻的是,我们对生公毕恭毕敬,而生公对罗公则始终执后辈之礼——外人可能大惑不解,该知道罗公比生公不过只长三岁。

这要从头讲起。话说一九四九年夏天,年纪轻轻的梁羽生——此时他真名叫陈文统——考进了香港《大公报》,两个月后被正式录用,一九五二年二月升为副刊编辑,半年之后,又破格成为《大公报》社评委员会成员。这当然可谓年青得志,平步青云,但在报馆与当时的罗孚相比,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罗孚一九四一年已进《大公报》,作为“大公晚报”的《新晚报》于一九五零年十月面世后不久,便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后来又同时担任《大公报》副总编辑,并为报馆党内第一把手。正是罗孚,他于一九五二年下半年把陈文统从《大公报》延揽到了《新晚报》,并进而发生下面要讲的事情。

一九五三年下半年起,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同争第一,在报纸上笔战难分胜负,后来索性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相约到澳门比武。这是轰动一时的大热闹事,澳门新花园等地点盛况空前,正如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那天比赛前《新晚报》新闻所言:“两拳师四点钟交锋香港客五千人观战”(大标题);“高庆坊快活楼茶店酒馆生意好热闹景象如看会景年来甚少见”(小标题)。罗孚作为总编辑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既然市民对比武打擂台如此热衷痴迷,何不趁此热潮在报上连载一篇武侠小说以增加报纸销路?

罗孚此想自然,但他怎么首先想到让梁羽生出手?这就可谓是慧眼识珍珠,的确是他作为伯乐的过人之处了。

梁羽生小时,据他回想起来,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认为是中国最早武侠小说的唐人传奇,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读得津津有味。之前,看过“绣像小说”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万花楼》之类。属于武侠小说的,似乎只偷看过《七剑十三侠》、《荒江女侠》,以及踏入中学之后才看的《江湖奇侠传》。也看过兼有武侠小说性质的公案小说,如《施公案》、《彭公案》、《七侠五义》等等。但总之,他小时很少看武侠小说,因为从小父亲就要他念《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之类,不喜欢家里的孩子读“无益”的杂书,尤其是他认为“荒唐”的武侠小说。

最主要的是,梁羽生听到罗孚请他写武侠小说时,他从未写过任何小说,不管长篇中篇或短篇!而且,他又是一介书生,对弄刀舞剑练功习武一无所知,平时身边琐事一般家务亦都不甚清楚,如何写出武侠小说那些具体清晰如临其境的打斗场面以及其它种种离奇古怪的情节?

还有,梁羽生当时的潜意识里,也觉得武侠小说不登大雅之堂。那时,旧派武侠小说已经没落,人们从不把它当作正统文学对待。梁虽然曾拜历史学家简又文为师,对各朝历史包括野史颇有研究,但他毕竟属于正统的文史学者型编辑。因此,他这样劝罗孚:“若登了不入流的武侠小说,你就不怕《新晚报》被降低报格?”罗孚则说:“我就是要打破大报不登武侠小说的惯例!我对你有信心,相信你写的武侠小说,不会降低我们的报格。你一定要写,我们也一定登!”后来坊间还流传说,罗孚已经直接请示过中央主管港澳事务的廖承志,廖公卓识超人地用反问语气批了一句:“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吗?”罗孚于是顿时心领神会。不过这个传说罗孚并不认可。他说真是越说越神了,其实事情哪有这么复杂呢。

但罗孚当时的确像“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那般决意。梁羽生在他毫无顾虑、信心“爆棚”的面前被“说服”了,只是要求多考虑几天,等酝酿好后再开始连载。罗孚也许是怕梁反悔,把心一横,来了招“先斩后奏”,索性在擂台比武的第二天,就在报上登出预告,不由分说将梁羽生推上了“虎背”。梁羽生只得连夜赶写,仓促上阵,但由于实在没有想好具体的情节,只好先来段“楔子”,说些“闲话”,以应付第二天的版面——这即是一九五四年的一月二十日,星期三,《新晚报》登出以义和团事件为背景的《龙虎斗京华》,署名“梁羽生”。陈文统为何“姓梁”?因为南北朝时是“宋齐梁陈”,梁在陈前;至于“羽”,是因为他喜欢旧派武侠小说名家宫白羽的作品。

《龙虎斗京华》刚开始刊登,便一纸风行,好评如潮,报纸销路大增。原本打算只写一部便停笔的梁羽生,欲罢不能,因为不但《新晚报》要不断连载,《大公报》等报见了,也纷纷向他索稿,于是梁羽生声名日隆,成了分身乏术的“抢手货”。他万万没想到,这么一写,后来竟写了整整三十年,成为新式武侠小说开山祖师爷!

而罗孚,就这样“灵机一动”,促成了这一新武侠文学的诞生,为中国文学史增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篇章。有人想到罗孚有一个笔名叫作“柳苏”,如用在此事,正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罗孚也因之被戏称为“新武侠文学的催生婆”。





举世陈言始著新文开侠统;一园生意争鸣翠羽绕雕梁



梁羽生从一九五四年创作、发表武侠小说至一九八四年“木盆洗手”(这是他的自嘲说法: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退出江湖要“金盆洗手”,自己乃一介文人,没钱买“金盆”,就以“木盆洗手”吧),前后三十年,共创作武侠小说三十五部,一百六十册,一千多万字。

三十五部作品按初次发表时间顺序如下:

1,《龙虎斗京华》;2,《草莽龙蛇传》;3,《塞外奇侠传》;4,《七剑下天山》;5,《江湖三女侠》;6,《白发魔女传》;7,《萍踪侠影录》8,《冰川天女传》;9,《还剑奇情录》; 10,《散花女侠》;11,《女帝奇英传》; 12,《联剑风云录》;13,《云海玉弓缘》; 14,《冰魄寒光剑》;15,《大唐游侠传》;16,《冰河洗剑录》;17,《龙凤宝钗缘》;18,《狂侠.天骄.魔女》;19,《慧剑心魔》;20,《风雷震九州》;21,《飞凤潜龙》;22,《侠骨丹心》;23,《瀚海雄风》;24,《鸣嘀风云录》;25,《游剑江湖》;26,《风云雷电》;27,《牧野流星》;28,《广陵剑》;29,《武当三绝》;30,《绝塞传烽录》;31,《剑网尘丝》;32,《弹指惊雷》;33,《武林天骄》;34,《幻剑灵旗》;35,《武当一剑》。

此外,梁羽生还出版了《三剑楼随笔》(合著)、《笔不花》、《中国历史新话》、《文艺新谈》、《古今漫话》和《笔花六照》等散文随笔集(梁的散文随笔数量颇多,而且散见于港、台、海外各地报刊,很难收全)和联论联评《名联观止》(上下两大册厚达一千二百七十八页)。

真是著作等身,成就非凡!

而所谓“成就非凡”,还不在于著作等身,数量惊人,更在于开新式武侠小说之风。

许多“梁学”(请允许我强调这个名词)研究者都一致指出,曾拜历史学家简又文为师的梁羽生十分注重史学,有较好的史学修养,他的武侠小说大都“兼有历史小说之长”,显示清晰的历史背景。用《梁羽生传》作者刘维群博士的话说,梁羽生所采用的基本叙事模式是:“亦史亦奇,以史传奇,以奇补史”。这是“半真半假”的手法——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是真的,次要人物和情节就可能是虚构的。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梁羽生往往在作品中通过各种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藉正派人物的家国情怀,演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事件和发展倾向,表达强烈伸张正义的个人历史观。他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即写出义和团所处的悲剧性历史环境。《女帝奇英传》更像历史传奇,写的大都是历史人物,其主题是为武则天平反。又像《萍踪侠影录》,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写于谦悲剧(梁羽生是含著眼泪写于谦之死的)……等等。如果做个统计,梁羽生三十五部作品,写唐代的有四部;宋代的有六部;明代的有八部;清代最多,有十七部之多,其中十五部承上接下,环环相扣。

注重“文学”内涵,又是梁作的一大特色,这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学品味。一部武侠小说,脱不了武功、兵法、布阵、中医、棋牌、诗词、天文地理、风俗方言、历史典故等,而梁羽生对文学情有独锺,犹善填词作诗作对,其作品不但文字讲究,更贯穿许多优美精致的词令诗赋及饶有意趣的回目,从而构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关于这一点,任何一个读者只要一打开梁羽生任何一部作品,都会马上被深深感染,并为之叹服。

有一件趣谈。梁羽生原来对古代兵器、武技的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在最初的《龙虎斗京华》中写“判官笔”时就闹了笑话,于是,他想,既然完全实写起来难以应付,又会吃力不讨好,不如改为“写意”——“自创新招”。而他着重写意的“新招”,居然可以从古人诗词中寻找灵感。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名诗,就被梁羽生妙笔生花煞有介事地写成“昆仑剑法中相连的两招”,前者形容“一剑刺出,其直如矢”;后者形容剑圈运转时的剑势。论者都认可说,武侠小说就是小说而不是练武“秘笈”,此种后来成为梁羽生武技描写一个特色的写意“新招”,既富有创造性、形象性和美感,又不易被别人抓住把柄,可谓武技描写的两全齐美之策。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诗词的文学成就早就为识者所赞赏。举一个例子。一九五七年,香港一位老词人,就是极其严于格律的、以《沧海楼词》名闻于世的刘伯端(景唐),梁羽生第一次与他见面时,多少有点诚惶诚恐,但没有想到他谈起梁著中的诗词,非常投入,而且竟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令梁大为惊奇,不能不兴知己之感。最近,梁羽生有一本书将要出版,书名为《文心侠骨录》,里面收集了他全部武侠小说里的诗词和对联,相信世界各地的梁学研究者对此都会翘首以待,许多专著也会应运而生。

有意思的是,深受中国文学传统影响的梁羽生,同时也善于向西方小说吸收新手法新思想。研究者发现,梁羽生自己也坦言,在写《七剑下天山》时,他尝试把“全知观点”变为“叙事观点”,这是语言技巧。在人物塑造上,他受到《牛虻》的影响,把牛虻一分为二,把其政治身份和身世分别让书中男女主角隐约体现。书中还牵涉到弗洛伊德。张丹枫的弟子于承珠,被两个男子追求,但皆不满意,突然想到不如师父,这可谓“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这牵涉到一些学理问题,梁羽生当时写到这里觉得这个理论可以适合她。再如,在《白发魔女》的女主角玉罗剎身上,有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云海玉弓缘》男主角金世遗似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女主角厉胜男则有卡门追求自由的思想。梁羽生说,并非自我标榜,但小说中这些西方文化因素,可能对一般人来讲高一点,看时可能吃力一点,不时要想一下。

梁羽生唾弃旧武侠小说过分渲染夸大武功以及那种千篇一律的“武侠靓仔”或亦仙亦侠的写法,他认为人不可貌相,极其注重人物的复杂性格,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他认为“侠”比武更重要,笔下的男女主人公大多是诗剑并举,文武俱佳,尤其突出“侠”的形象。论者指出,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具有名士风度,典雅形式及一定程度的贵族意识。读他的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真正的名士气派是什么样的,所谓的民间道德意识是怎么一回事,还有那种古典的浪漫情爱是怎样的一种风姿。人们会全面感知另一类的人性世界,从而获得许多启示。

可以说,梁羽生其实只是将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模式,然后以一个真正的文学家的认真、勤奋、严谨态度不断摸索,对文学形象的塑造刻画、语言文字的把握提炼、篇章结构的谋划安排等等方面都非常在意,很少有苟且的时候,因此成就非凡。正如香港浸会大学邝健行教授为广西蒙山县“梁羽生公园”撰写的对联所言:



举世陈言始著新文开侠统;一园生意争鸣翠羽绕雕梁。



梁羽生的非凡成就获得许多赞赏。

台湾名作家司马中原评论道:“梁羽生的作品可以‘稳厚绵密’四个字来形容,非常的工稳、厚实,生活的根基很深,重视历史考据,侠中见儒气。”

台湾一位梁学权威陈晓林说:“他(梁羽生)的武侠作品,非但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而且也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权谋斗智,尤其擅长描写情海风波中复杂而微妙的女性心理,以及强烈而深邃的性格冲突。”

上文所谈到的刘伯端于一九五七年特地为《白发魔女传》写了一首《踏莎行》,成其最好的诠释,也一般地表露了梁作的特色:



家国飘零,江山轻别,英雄儿女真双绝,玉箫吹到断肠时,眼中有泪都成血。 郎意难坚,侬情自热,红颜未老头先雪。想君亦是过来人,笔端如灿莲花舌。



香港著名专栏作家龙飞立则明确指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港台,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刻画名士型侠客,能够胜过梁羽生的。”

现在中国文坛已经普遍承认,梁羽生开创“新式武侠小说”,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梁羽生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梁羽生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时所讲的这段话——“文学形式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所谓高级与低级,只取决于作者本人的见识、才力和艺术手腕。”——由于有他自己作品佐证,也成了经典文论。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



记得二零零零年有一次约请生公聚谈,我南开大学的后辈校友、时任悉尼《东华时报》总编的刘维群博士作陪,生公当时不但把刘著的《梁羽生传》称赞为迄今最好的一部梁传(刘博士后来不幸英年早逝,非常可惜),还深入阐述他那个著名的观点,并在梁传扉页上给我写了这样题词: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



“侠”,在梁羽生心中所占据的位置可谓大矣!“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对于怎样才能写好武侠小说,梁羽生从一开始便强烈坚持和提倡他这个中心观点。

一九六六年,梁羽生以“佟硕之”署名,发表一篇长达两万字的非常重要的论文〈金庸梁羽生合论〉,在第二部分谈武技描写时,明确指出,在武侠小说中,“侠”比“武”更重要,“侠”是灵魂,“武”是驱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他反对“武多侠少”,“正邪不分”。

一九七七年,梁羽生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上题为〈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的讲话中,申明他是主张“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

以后多年来,梁羽生反复阐述:“侠是什么呢?十六个字——侠骨文心,云霄一羽,孤怀统览,沧海平生。”他解释说,侠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其内容甚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从古人对侠要求“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言必信,行必果”是孔子赞门人子路的话,后来司马迁加上了“诺必诚”,作为他的游侠标准),到现代每一个武侠小说作家心中都有一个侠的概念。但不管这个侠怎么变化,他们都会留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比如佛教的、道教的、儒家的,华人心目中的大侠不可能完全脱离了中华文化传统而孤立存在于世上。简而言之,近代起码有三种说法,如讲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还有就是人的一般的美德,强调友谊;最主要的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就是侠义行为。在一九八四年中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梁羽生曾指出: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腐败和暴虐,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典型性。

梁羽生笔下的侠客所崇拜的是岳飞这样的英雄。梁传作者刘维群说,在有关宋代的几部如《联剑风云录》、《鸣嘀风云录》、《武林天骄》,幕后的大侠都是岳飞。但梁羽生毕竟受过现代思想的熏陶,他并没有如历史上的岳飞那样,对皇帝无条件地服从。他顺应民间的是非标准,觉得真正的侠客是不会与官府合作的。总的来说,与他小说的历史主题相吻合,他笔下较少仗义江湖、锄强扶弱的江湖义士,较多的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历史英雄,而这些以历史英雄面目出现的侠客,“报国”并非因为“忠君”,在其家国意识中并不认同当朝皇权,他们要捍卫要挽救的是人民群众的国家,而并非皇帝或权臣的国家。论者说,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他对“侠”的意义的一种拓展和提高。

梁羽生写了三十五部武侠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主要人物,谁最能体现他的“侠”思想?他自己最喜爱的是哪个角色?这是许多采访者喜欢问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从文学主体性的理论来说,这涉及到对象主体性、创造主体性和接受主体性各自的和相关的诸多问题。梁羽生只能简单地说说。他说他喜爱的比较理想的,一个是张丹枫,一个是金世遗。张丹枫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世遗比较接近道家,他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整体是好的。女性角色中讲正派当然是吕四娘,不过她太规范了;云蕾是贤妻良母型,比较适合做妻子;性格最鲜明的是厉胜男,可以讲她邪中有正,非常有刺激性,老是做出想象不到的事情。梁羽生强调,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侠也好,圣人也好,都不可能没有瑕疵。

我又想到文学理论另一个有趣的问题。刘再复在他的〈再论文学主体性〉中谈到,现实主体确实是艺术主体的基础,作家的气质、性格、人生态度和世界观确实可以影响艺术主体的形成和制约文学的审美风格,所以人们说“文如其人”或“风格即是人”;但是这也可能陷入谬误——“文不如其人”或“文反其人”其实也累见不鲜。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指出:“以文观人,自古所难。”还说:“人之言行不符。未必即为‘心声失真’。”他在《管锥篇》中又说:“立意行文与立身行世,通而不同……”这些都是真知灼见,道出文学的复杂状况。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不同的作家身上,在同一个作家身上,也可能看到这种复杂性。梁羽生便是一例。

梁羽生笔下,侠士多情,情事又每多崎岖,简直五彩缤纷。但生公本人,却一生只与太太林萃如一人谈过恋爱,淡淡然恩爱半世纪,直到现在垂垂老矣。黄苗子给《梁羽生传》亲笔题字“名士风流”,但此风流非彼风流。梁羽生的看法是:“太太是一生一世的,不讲那么多浪漫的。激情可以维持多久?我要比较平静安稳的感情。”人们看到,梁大侠江湖地位超然,私底下,却是很听老婆话的新好男人。

但是,“侠骨文心”,我们又看到梁羽生的“文如其人”。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文学实践,可能并未达至艺术巅峰,但他对“侠”义的执着,的确融进了自己最美丽的理想与情怀,融进了自己整个的生命意识。





“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谈梁羽生,便会谈到金庸,谈到他们如何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当然还有台湾的古龙,这里暂不讨论),不但会比较他们的文学风格艺术手法,也会比较他们的思想行为以至人生轨道。

此事又得从罗孚说起。

当年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在《新晚报》刊登之后,武侠小说大受欢迎,梁羽生更被多报索稿,竟一时分身乏术。怎么办?罗孚找梁羽生商量,梁就推荐他的《新晚报》同事金庸。金庸也是快手、能文,而且与梁有同好,早就见猎心喜,跃跃欲试。一九五五年某天,罗孚便找上金庸。结果,《龙虎斗京华》问世一年半之后,金庸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也发表了,而且以更成熟的魅力吸引读者。两人以双剑合璧之姿,壮大了武侠小说的声势,奠定了新式武侠小说的基础。

新式武侠小说诞生十二年后,中国大陆上掀起了文化大革命,这是毛泽东极左路线不断恶化的必然结果,或称为其总爆发。香港也受到影响。当时,金庸已经脱离了香港左派的新闻和电影的阵营,办自己的《明报》,而且和左派报纸在“核子”和“裤子”的问题上打过笔战,彼此俨如敌国,一般不相来往。此时罗孚他们在香港办了一个他称之为“形右实左”的文艺月刊《海光文艺》。由于“形右”,形式上不属于左派,还能刊登一些金庸写的或写金庸的文章。特别是,为了适应读者口味,这时罗孚又想在武侠小说上打主意。他想何不以合论两位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者为《海光文艺》打响第一炮。作者找谁呢?他很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梁羽生。梁爽快接受邀请,只提一个条件,要罗孚冒认是作者。这就是《海光文艺》从创刊号开始连载了三期的那篇两万多字的〈金庸梁羽生合论〉。

此文第一部分有一个经典的两人比较:



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



以此生发开去,梁羽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金梁”(梁不称“梁金”)各自作品的特色和优缺点,如金庸小说情节变化多,出人意外。他自己则在文史诗词上显功夫。这里面没有对金庸的故意贬抑,更没有对自己的不实的吹嘘。此后几十年,每当提及金庸,梁羽生必说金庸比他写得好。他只是“占点便宜”——比金庸写得早。他觉得,他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但写邪派怎么样写,都比不上金庸那么精彩。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张召重,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句话:“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这就是这位上接《儿女英雄传》和民国旧式武侠小说、开创新式武侠文学被誉为“鼻祖”的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

梁羽生接受写作〈合论〉这种难度很高的任务并以非常认真严肃的态度进行,充分表现出他的憨厚。由于本身是评论对象并要和另一个对象作比较,秉持公正实属不易;更为难得的是,梁不在乎金庸当时在左派眼里已成敌对的右派,认为不能因此影响学术讨论,居然无视或根本不懂政治的险恶,后来果然受到不止一个领导的严厉批评,有人甚至警告他这样称赞金庸,当心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相反,金庸精明得多了。罗孚本来希望金庸也来个长篇大论回应(〈合论〉署名“佟硕之”,便是取“同说之”的意思),他却婉转拒绝了,只写了一篇两千字左右的〈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登在《海光文艺》第四期)。但文章虽短,却有如四两拨千斤,绝不可等闲视之。金庸在文章中谦称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人”,把写武侠小说当作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不像梁羽生那样是严肃的“文艺工作者”,“‘梁金’不能相提并论”。他不无讽意地说:



要古代的英雄侠女、才子佳人来配合当前形势、来喊今日的口号,那不是太委屈了他们么?



金庸是现实中的大侠高手。他精通英文,熟悉中外史籍,思想深邃,敢言敢为,既能写武侠小说,又能编剧,更能成功办报,纵横政坛,文政商三大江湖应付自如。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敢在文革中公开对抗嚣张一时的共产党当权者,因而获得台湾好感于一九七三年春应邀访台与蒋经国进行深谈(蒋介石病重没能见他),又能在文革后不久(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获得共产党最高权威邓小平的接见和称赞。而梁羽生,恐怕做梦也没有这种胆量这种欲望。有人说,梁羽生是真心好侠,以说剑的胆色豪气来弥补文士身上本质的先天不足;而金庸的好侠,却是他的一种政治理想的隐喻。所以梁羽生就真的先写了武侠小说,如若不是梁的成功让金庸技痒,很难说金庸是否会主动干这一行。

梁羽生也说,金庸和他虽然早年有些经历相似,但两人性格不一样。金庸是振奋,知难而进,他呢能守住就不错了,不为天下先,政治压力受不了,大概是个中庸之人。的确,梁羽生乃是本质的名士风度的中国传统文人,生性平淡,不求功名,随遇而安,天真率性,缺乏防人之心。当年,金庸写武侠小说正卓然成家,却又毅然赫然走去办报,即使几十年后的今日,还不时发表政论,指点江山;而梁羽生始终依然故我,普普通通,当年在《大公报》作编辑、撰述员,后来专写武侠小说,都是一直埋首笔耕。移居澳洲后,更远离名利场,对俗世声名更为看淡,晚年没有诸多荣誉头衔,就像他喜欢的柳永那首词所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只追求心灵清净,寄情山水之间琴棋书画之中,补读平生未读书。

梁羽生有一次这样说道:“他(金庸)是国士,我是隐士。他奔走海峡两岸,我为他祝贺,但我不是这块材料。当年青岛市市长请弘一法师(李叔同)赴宴,应邀的有社会各界名流。弘一法师没去,回信道:老僧只合山中坐,国士筵中甚不宜。”

“性格即命运”,这句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是作家成功塑造人物的不二法门,当然也应合作家自身。





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览曾经沧海慨平生



那天在卧龙岗南天寺,住持满信法师赠送我们纪念星云大师弘法五十年的《云水三千》一书结缘,又请我们吃了一次丰盛美味的斋饭。席间大家谈得很欢快,忽然我不知怎的竟然不揣冒昧向法师问起生死命运问题。今天回想起来,也许是潜意识里,我心有感触,还不是因我自己,主要是想到罗公和生公,也因想着梁羽生和金庸这两位新式武侠小说大师后来的人生轨迹是如此的不同。

此刻,我又想到去年四月,有一天我和《澳洲新报》前总经理吴承欢以及雪梨诗词名家彭永滔一同到医院探望在香港不幸中风后返回悉尼静卧疗养的生公。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人们此时又开始新的一周上班工作,市区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但医院位于北郊,远离繁华喧嚣,里外一片清静,或者说太冷清了,反差很大。到了生公的病房,骤然看见生公独自一人,坐在轮椅上,面对空墙,我心头不觉为之一震。

但生公慢慢也接受了这人生一劫。此前十几年,如他笑言,人类的三大杀手皆缠上了:癌症、心脏病及糖尿病。他屡受病魔袭击,但险关都得以一一度过。他觉得自己还是有福之人,甚至觉得七十岁后的日子都是赚来的。他说老年人要拥有“三老”才会幸福,第一,有老伴;第二,有老友;第三,有老本,他庆幸自己这“三老”都拥有。至于对自己一生作何总结和评价时,虽然他觉得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有很多遗憾,但“不后悔”是他不假思索地说出来的三个字。

性格即命运。我又想到这句话。

我也想到武侠小说的命运。梁羽生和金庸开创新式武侠小说,也许纯属偶然;但此后几十年这个文学式样历久不衰,那就不是偶然了,它证明武侠小说还是有生命力的。但金梁之后,是否后继无人?一九九四年一月金庸、梁羽生应邀参加悉尼作家节时,也谈到这个问题,金庸说可能是的,梁羽生觉得很难讲。不过一般人都认为,虽然以后的作家未必不能踵武前贤,但一种文学式样盛行,也在乎时也运也,天时地利不再,便难再创辉煌。

不过,这些,可能都和梁羽生关系不大了。行水流云,转眼几十年过去,梁羽生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他无愧于他的时代。关于梁羽生的人生与成就,有人作过一首诗:



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

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



梁羽生自己所作的自况嵌名联可能更加恰切。十年前,他曾作一副对联,请香港书法家陈文杰书写后,悬挂于屋中。联曰:



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



最近,他有一本书将要出版,书名为《统览孤怀》,里面收集了他几十年前的几十年里所创作的所有武侠小说里的诗词和对联,他有感而发,遂将旧联修改为:



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览,曾经沧海慨平生。



冥冥之中,真是有条无法预料不可尽言的生命运行轨迹。他武侠小说里的那些诗词对联,都是他的平生至爱,亦用工最深,已经垂垂老矣又经中风打击的他又回到自己的平生至爱!“侠骨文心”,这正是他所有武侠小说的精髓也是他一生为人要义;而“孤怀统览”,则不单是他写作之道也是他人生之道。此联抒发了梁羽生自己一生的情怀一生的抱负一生的业绩一生的感慨。

的确,“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让我们再一次祝福生公安享晚年。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七日前写于悉尼,为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而作。)

注:本文作者为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主持向梁羽生博士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

照片(附件)说明:

1,梁羽生博士风采(摄于悉尼,2004年)

2,向梁羽生博士敬颁的“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奖座。

3,2008年11月7日,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向梁羽生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杨健思主任代领)和赵大钝先生敬颁“澳华文化界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新州总理李斯代表、新州上议员曾筱龙先生主颁。图为颁奖后合照。

4,本文作者拜见生公(2006年7月5日摄于梁羽生家中)。

5,2000年一次聚谈时,梁羽生在刘维群著的《梁羽生传》扉页上给本文作者写的题词。

6,病榻上的梁羽生博士(摄于悉尼,2008年10月)。他每天背读诗词,把一本本诗词书籍都翻破了。

7,2006年7月5日,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领导成员拜访梁羽生,商谈向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梁羽生文库”捐赠文物事项。

8,2003年10月23日,罗孚(右六)夫妇、梁羽生(右七)夫妇一行八人到澳洲卧龙岗南天寺参访并拜会住持满信法师(右五)

(二 ) 悠然一卷坐花叢

——祝贺趙大鈍老師新編《聽雨樓詩草》隆重出版

何與懷



雪梨北區有一座“中華文化中心”,正廳中間赫然掛著一幅對聯,曰:“中華史邁五千載,文化根敷七大洲”,其宏大氣勢自不消說,字也寫得蒼古有力,正可谓神形相輝。對聯落款是“趙大鈍撰並書”。

雪梨乃至澳洲的華人社區,人所共知,趙大鈍老師是本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華文古典詩詞開拓者,今年已經高壽九十一了,仍然行動俐落,思維敏捷,心明眼亮,令人拍案稱奇。

一九九七年,趙老把一生所寫、而又尚未散失的二百多首近體詩結集,由其學生集資出版,稱為《聽雨樓詩草》。此書按時間分為三部分:“卷上”、“卷中”和“卷下”(另有“補苴編”、“詞錄”、“聯語錄”和“蝶戀花唱酬錄”)。“卷上”所收之詩寫於一九四三至一九七五年間,正值抗日戰爭末期及越南戰爭數十年動亂。“卷中”為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三年間所寫之詩。此時趙老因越南西貢易幟而投奔怒海,曾在美國、台灣、香港等地顛沛流離。“卷下”則是趙老於一九八三年八月來澳洲定居後所寫之詩。全書跨度超過半個世紀,論者稱之為“詩史”,信然。

《聽雨樓詩草》的出版,曾為澳州華人文壇一時之盛事。首先,此書得廣州傅子餘、臺北李猷、香港潘小磐、南澳阿德萊德徐定戡、雪梨劉渭平等大儒耆宿作序。又得趙老當年在越南時的學生、現為臺灣中壢中原大學胡寶林教授寫出〈追拾趙師八十年風塵歲月〉一文,對趙老生平作了殷實而又生動的回憶。而且,當時居住澳州布里斯班的中國著名畫家鬱風為封面精心創作國畫“聽雨樓圖”,此畫又得到澳洲名人欣然題上各自詩詞大作,可謂彌足珍貴。

開頭是郁風夫婿、中國著名文學家兼書法家黃苗子調寄點絳唇,題曰:

浙瀝添寒,憑伊隔個窗兒訴,淋鈴羈旅,舊日天涯路;濕到梨花,簾捲西山暮,花約住,春知何處,深巷明朝去。

南澳國學耆宿徐定戡和黃苗子原調原韻一闋:

賸水殘山,黍離麥秀憑誰訴,圖南羈旅,目斷鄉關路;問到歸期,風雨重簾暮,春且住,相依同處,莫便匆匆去。

雪梨女詩人高麗珍則題:

小樓連夜聽風雨,紅杏今朝絢野林;

安得先生春睡穩,賣花聲裏閉門深。

墨爾本詩人兼書法家廖蘊山題:

一廛堪借老南瀛,到處隨緣聽雨聲;

不管高樓與茅屋,滂沱淅瀝總關情。

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題:

一樓鐙火溯洄深,頭白江湖喜素心;

莫訝騷翁不高臥,瀟瀟風雨作龍吟。

博學多才的劉渭平教授則題:

瘦菊疏篁又再生,小樓棲隱晚方晴;

知翁得失渾無與,祗有關心風雨聲。

這些絕妙詩詞寫出了趙大鈍老師的品性神態,也勾畫出《聽雨樓詩草》一書的主旨,正如趙老自題所云:

風雨山河六十年,儘多危苦卻安然;

垂垂老矣吾樓在,依舊聽風聽雨眠。

聽雨樓原為趙老先人遺下的一間小樓,以此名之時,趙老年方十八歲。當時及此後六七十年來,世間太多“風雨轟騰,震撼人心”,即使今日,“風雨仍然無定,晴明不知何時”。趙老嘆道:“樓屢毀屢建,且曾隨余流離四方,斯時樓存心中也。”由此得知,“聽雨樓”的“聽雨”二字,大有深意。

正因為這種背景,趙老去國懷鄉之情特別強烈,充滿《聽雨樓詩草》全書。一九八三年他移居澳洲,在留別港中親友一詩中感嘆道:“百年殘局身安託?一髮中原望更遙!”在澳洲這個自由地,他常有這樣的感觸:“尋常一樣團圓月,客裡相看總惘然!”甚至:“眼底江山心底淚,無風無雨也瀟瀟!”一九八六年他自香港返澳洲時,機上作成一首五絕,可謂是發自心底的懇切期望。詩曰:

風雨山河淚,言歸異故鄉;

晴明如可俟,敢怨髮蒼蒼。

趙老出身貧寒,又經歷亂世,僅得小學畢業,但自幼好學,聰穎勤奮,又得多位名儒指點,因而修就深厚的國學功底。如黃苗子所言,趙詩不藉典故的堆砌,純用白描去寫,這種千錘百煉的濃縮文學語言,非有湛深的功底不能達致。聽雨樓的詩極似白樂天,但比白詩略多一些蘊藉。

綜觀《聽雨樓詩草》全書,發現氣醇聲和、從容婉曲亦為趙老詩風一大特點。下面這首七律可為一例:

花枝婀娜月光明,春色紛從眼底生。

高閣杯盤行樂地,萬家燈火戒嚴城;

鄉醪未飲心先醉,戍鼓頻傳夢不驚。

笑口逢辰艱一聚,漫教塵鞅負鷗盟!

此詩為西貢嶺南酒樓宴集而作,時值一九六五年元宵。當晚這個南越首都全城戒嚴,城外砲聲徹夜,而城內家家門前懸鐙,此一奇景奇事,詩中描畫得何其傳神!趙老氣定神閑、隨遇而安,又堅持操守、不致迷失的處世哲學也可從他為雪梨西區卡市牌樓所作的一副對聯看出:

既來之,則安之,最喜地容尊漢臘;

為禍也,抑福也,敢忘身是避秦人。

《聽雨樓詩草》一書中,有若干首為趙老言志之作。例如:

扶危拯溺濟癡聾,儒佛耶回道大同;

安得仁心長在抱,人間無日不春風!

的確,趙老詩如其人,人如其诗。他安貧樂道,寵辱不驚,高風亮節,剛直持躬,胸懷博大,素以“誠、慎、勤、慈”誨人律己,深為朋好學生崇敬。趙老行中庸之道,以為萬事不可絕對。他家庭的宗教信仰,就極具象徵意義:其父生前信奉高臺教(越南一種拜祭先哲聖賢的多神教);趙老和太太原先是佛教徒,現在自己皈依天主教,而太太生前一直堅守佛教;至於兒子,則是虔誠的基督徒。趙老家中設有研經室,各有各的經書,各有各的研究,互相尊重,其實亦為一樂也。

趙老實為我們澳華文壇的楷模;而他在中國古典詩詞寫作上的造詣,亦已有定論。《聽雨樓詩草》一書即為明證。現在趙老重新編訂此書,不但對舊本有所修正,更補充了近十年來的一些新作;而且出版之際,適逢雪梨文學界隆重举辦“趙大鈍老師終身成就獎”慶典,可謂雙喜臨門。後輩如我者不敢稱序,奉上以上淺陋文字,旨為祝賀。謹祝趙老健康快樂長壽,正如他〈八十八歲生朝寫心〉所言:

棲遲殊域勞傳譯,隨俗隨宜喜折衷。

得稍安閒天所眷,休多奇論世難融;

江山風月與人有,蒼狗白雲過眼空。

乍暖還寒春又到,悠然一卷坐花叢。



( 三 ) 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之審美觀



──讀梁羽生武俠小說隨想錄



李景麟



一、

一次在《香港筆薈》作家們的聚會上,會長香港大學黃康顯教授,得知我是基督徒時,突然問我:你想見梁羽生嗎?我說:當然!他說梁生會在一個基督教佈道會上出現。然而,彼時我初抵香江路不熟,等舟車輾轉到達時,教堂已人去樓空,與其失之交臂。

雖未見面,然而──也許我們同是基督教徒,必有神脈相通之處。我原本不太熱衷武俠小說,然而,一經接觸到他的並非正統的武俠小說,卻深深把我吸引。我想是不無端的:那就是在他的武俠小說中,滲透和揉合進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說實話,有時我甚至拋開頗有吸引力的情節和懸念,而喜讀與欣賞小說中穿插的古典詩文,其如所謂之「融合文學、歷史、詩詞、聯語於一爐」,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審美觀,和籍此突顯出的梁羽生作品之特色。

於是,儘管金庸、梁羽生並稱一時瑜亮,然而,筆者還是更傾倒於梁羽生。其原因,我認同佟碩之《金庸梁羽生合論》裡的觀點:「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洋才子。」正是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頗深,作品中突顯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審美觀,具有著濃鬱的文化品味,才使其小說無疑成為中國文學苑囿的奇卉異葩。難怪著名詞人劉伯端這樣評論梁羽生的作品云:國家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

不是嗎?名士風流有一手,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開風氣也梁羽生!

不是嗎?小說内涵:武、情、詩、史的層面,皆雋刻著中國文化的深深烙印!……

不是嗎?我們心目中的大俠,他脫離不了中國文化傳統而孤立於世呵!

不是嗎?他的武俠小說,若不以中國文化為深邃豐富的底蘊,刻意描寫的故事、意境和人物心理,怎能美其名曰,稱得上是「成人的童話」!……



讀梁羽生武俠小說,首先感到的是作家的高風亮節,和中國文人虛懷若谷的胸襟。記得他曾這樣為自己定位:

笑看雲霄飄一羽,

曾經滄海慨平生。

好一個雲飄一羽!──孤懷統覽,滄海平生,體現了梁羽生的思想境界和處世之道,也展示出正直中國文人的那一個世紀的心路歷程。使筆者想起杜甫詩:「經綸中興事,何代無長才」,他真乃豪俠義士,亦耆儒雅人。



梁羽生作品中彰顯的是獨具獨特中國化的俠之概念。

不是嗎?國人對俠的概念是:

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

本來「言必信,行必果」是孔子讚子路的話,後司馬遷加上了「諾必誠」。

梁羽生追求的骨風,也正是如此的俠骨文心:寧可無武,不可無俠耶!

他筆下的俠,人物皆栩栩欲活。除梁羽生筆補造化,銜華佩實;更重要的是作家的睿智靈魂,賦予其英雄人物以真正華冑的生命。

可以說,梁羽生在寫每個故事之前,已經有了在詩〈詞〉境的構思,情節尚未著一筆,詩已急就。

請看,他為《龍虎鬥京華》寫的《踏莎行》:

弱水萍飄,蓮台葉聚,卅年心事拼憑誰訴?劍光刀影燭光搖紅,禪心未許沾泥絮。絳草凝珠,曇花隔霧,江湖兒女緣多誤,前真塵回首不勝情,龍爭虎鬥京華暮。

於是,誘人入讀。讀之入勝。龍爭虎鬥的史實不虛無……

於是,我讀之,感到有一種醇厚感。像釅茶,像醲酒……









(四) 《聽雨樓詩草》序



徐定戡



歲在丁卯小春之月,徇兒子家禎域外就養之請,發興偕老妻高誦芬為澳洲之行,跨洋跋履,直抵彼邦,子舍盤桓,江山信美。勾留幾及匝歲,得詩若詞凡二百四十餘首,浩然賦歸,而尤足紀念者,厥為得納交越南詩壇耆宿趙大鈍先生,所居雖相去數百里而遙,文字因緣,苔岑契合,縱未親謦咳,而精神交通,固無殊共數晨夕也。余贈以長短句,調寄減蘭云:「槃薖自樂。二頃縱無田負郭。故國神游。烏帽多情尚戀頭。蟫編託命。蔗境甘侔詩味永。鱸膾蓴絲。忍淚言歸竟未歸。」(自注:歇拍本先生詩意。)

未幾先生即以佳箋端楷書二絕句見遺,詩云:「久扃玄闕去何從。舊夢芝蘭願力空。止有自由天地闊。飛鴻蹤跡任西東。」、「新詞吾愛李端叔。古硯人傳潘稼堂。失喜穿雲來雁信。望風遙拜爇心香。」。

越八載是為甲戌,春,余夫婦重蒞斯邦,為菟裘之計,復得與先生詩筒往返。先生耄不倦勤,神明彌王,人書俱老,下筆有神,以蝶戀花詞命和,而於拙什三疊韻「青蔬紅飯堪同飽」一語,尤寵致欣賞,嗣先生又郵寄所著聽雨樓詩草定本督序。

先生詩不苟作而自然高妙,昔賢所謂:原不求工工自至,幾曾著意意方長者,庶乎近之。先生生丁叔季,兵燹鋒鏑,苟全性命,黍離之詠,五噫之嘆,未足喻其悲。雖晚節優游,萬里圖南,一廛初卜,得齒齊民,然落落寡合,與世異趨。平居恬吟密詠,若有夙授,空玅以取雋,淵粹以敦仁,之無凡骨,接之無佞辭,翻覆索之,無柔曼靡麗之響,蓋先生披覽博,擇言精,取友廣,而不玅以名埶,以其詩程其品,洵乎其不愧也歟。

左氏標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夫不訾之器,莫能名之寶,世所震為貴者,惟吾徒言之,高遠足以抗之。先生之詩,毋亦務為其可立者而已矣。

爰不揣固陋,謹覶縷謱而歸之。







(五) 《雨樓詩草》序



傅子餘



余在己未年前後,旅食海隅,客有不速而來,無人為介者,余肅然異之,叩其姓氏,曰趙,問其名號,則笑而不言。余曰:此非我是官家舊子孫之趙先生乎?因與握手為禮,字之曰鈍翁,蓋其名乃大鈍,其號則上智也。

君以上智之資,對人從容和易,而對己則坦坦然、陶陶然,有瀟灑出塵之想,與余之以禮束縛其身心者絕不相類。此乃余與君訂交之始,猶如前日事也。自此得常讀君詩,知君平易近人,有從容步趨之態,其詩則工於寫實,不誇張,不溢美,一旦變生肘腋,如旱雷起於座隅,如狂飆生於危牆之下,則又安之若素,不知其有死生危亡之可怖。終於天降百祥,去百凶,跳脫於險阻艱危之境,亦不因此而跫然以喜也。

當越南被困於炮火隆隆之際,君隨數萬蚍蜉蟻子之眾,莫解其痛苦迫切之情,而益見其堅強之志,似從白居易、楊萬里之詩而來,實則君自述其所遭遇,貼切精誠,恰如其分而已。君以史筆入詩,又以詩之才調化之,使詩筆與史筆融為一體,以詩為史乎?抑以史材鍜而成詩,吾不得而知之也。

現君著籍於澳大利亞,並由其高弟陳君揚立書其所作,而以原稿郵遞於余,他日域外之人,高歌一曲,使風雅之道傳之遠方,與海濤成為互答之新響矣!







(六) 《聽雨樓詩草》序



李 猷



二十餘年前,大鈍先生因劉君杏人之介,自越寓書,屬為其聽雨樓詩作序。是時越南尚安謚,僑社能文之士更番酬唱,風雅不遜粵中。

大鈍之詩秀雅,為晚唐人筆墨,而感懷傷逝之作,則又近放翁、遺山,蓋積學氣醇有以致之也。

越南變色,大鈍不顧驚濤駭浪,死生呼吸之危,附舟遵海,遠離險地,遠涉美洲,又至台灣,轉徙香港,十餘年前復移民澳洲。其間

顛沛流離,不可言狀,而所至皆有詩,詩亦愈工,且氣醇聲和如故也。

大鈍早年居越,受粵省名家陳顒庵先生等之教,見聞甚廣,而蘊蓄尤深,故其詩和平嫻雅,誠近世難得之詩人也。頃從澳洲來書,並其續稿,云及門弟子將鳩資刊其續集,以余夙曾作序言,有相知之雅,囑再一言以為喤引。余伏處臺員,衰庸老鈍,何足以論君之詩?顧以二十餘載之淵源,又慶大鈍之歷劫無恙,仍能於海外以絃歌觴詠為樂,亦可慶之事。循誦離越以後所作,雖危疑震撼之中,不失常度,可從詩句中得之。所謂顛沛必於是者也。

澳洲風日晴麗,雪梨尤文士所薈,老友徐君定戡,近亦移居南澳,所居有園林之勝,日夕觴詠其間,自有天地。大鈍時與唱酬,喁于之樂,不減國內,用以引年娛老,亦長生之妙法也。







(七) 天地无言听大钝



——读赵大钝翁《听雨楼诗草》感怀



璇子、雪阳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听到在悉尼有赵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已是多年前了,而我能有幸亲见老人家的风范才不过三两年前的事。记得我们刚从举家英伦迁来悉尼不久,因我们在报上发了几篇小诗文,雪阳便受到星岛日报的邀请参加一个有关汉字简体/繁体方面的座谈会。那是我们来澳洲雪阳参加的第一个集会,遇到的每一位都是新朋友,有特别的新鲜感。回到家里,雪阳向我谈起座谈会的情况,介绍新认识的朋友。多年后,我依然清楚记得当时雪阳提到认识赵老的情景,那种深深的景仰啊!

雪阳说,他当时是与赵老比邻而坐,在旅居海外多年后久违的中华文化的情愫第一次心头强烈振荡,也是第一次亲自目睹了想象中中华古之君子的盛德。这次集会,对于雪阳完成长诗《中华魂》,并把它编为等等和象象的童年学习教材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动力。



是的,雪阳没有夸张他的感受,他也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夸张的人。我后来有幸在文友的集会中亲自拜见赵老后,我立即想到的形象便是水。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当时还没有机会认真拜读赵老的诗,我深信赵老的那些诗篇正如冰夫先生所形容的,是一部人生的大书!其中苦难的深度和慈爱的厚度一定远远超越在我的阅读能力之上。我当时暗暗地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品德进步和心灵净化,也能成为赵老这样纯净如水的人!我知道这是我的奢望,我虽然从小也一直活在流离漂泊之中,也一直想在人生的苦痛中求得心灵的感悟,但我的简陋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不可避免地感染了很多时代病,回首往事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我怎能在如此浮躁虚荣的时代坚守在不断完善的道路上呢?

对于纯净如水的人,任何赞誉都是多余的!他的生命之美一目了然,不需要通过阅读它的诗篇和言教,你可以直接用心去领会,心领神会那种静穆而流畅的生命之美,是若梦的浮生岁月中多么大的奖赏!



赵老或言语或缄默,都自然流露出在当今不可多见的谦静与平和,使人感到古意甚深。虽古意深深,却又给人一种亲近感,使我这样的后辈也能自然生起学习效仿的愿望,这可能与老人家长期为人师表教化弟子有关。在我的心目中,与其说赵老是一位以赤子之心抒写人生大诗的诗人,他更是一位心地仁厚的教育家,《听雨楼诗草》的字里行间,我能读出那种有别与一般诗人的独特情怀:情感与责任感并重,真诚地抒发与殷切的期望共存,虽然饱经诱惑与离乱,却绝不失去对未来的乐观与达观。我对这篇“束装归国留别耀汉中学诸生(乙卯,1975)”的寄语读了一遍又一遍,想起那个遥远的年代是我即将在故国江南上中学的时候:郁郁居夷久欲东,天心终许醉离锺;无言桃李三千树,有愿桑麻十亩农。白水宁忘今日意,青镫犹照少时容;春风阿里云如海,迟尔来登第一峰。

春风阿里云如海,迟尔来登第一峰。这两句诗我未必能完全读出其中的沧桑之美,却有一份特别的喜欢,这也许与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关。我能想象出一个能得到众多弟子们爱敬的老师,他的宽厚与温良正如同常在的春风,无怨无悔地吹拂着无言桃李三千树。



我们这一辈多生长于道德与文化传统荡然无存的乱世,尤其是我这样的华人,从小经历战天斗地的闹剧和无父无君无师的大悲痛,再也难有师承赵老这样德学前辈的福气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不幸,是时代的悲剧。

我最近越来越能理解古人关于人心不古的感慨,我也越来越相信大地上曾经生活过别一样的人们:无为的心、无畏的行、无求的乐和无忧的喜!请看赵老写于丙寅一九八六的绝句:

乍阴乍雨乍骄阳,如此天容待正常;老我无为期后辈,栖心同咬菜根香。

从来世事多变幻,何况如今的末世,但赵老那一颗安贫乐道且宠辱不惊的宽大之心,既如行云流水般的从容,又似磐石一般安稳。栖心同咬菜根香,这是何等令人动容的自在啊!但我担心,赵老的“无为期后辈”多半将要落空,世风日下,江河日下,我们这些后辈除了暗自惭愧,谁能担得起天地的期待?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千余年的诗人已有此感叹,何况今日?

整个下午小雨时断时续,我一边读着赵老的《听雨楼诗草》,一边不禁颇为伤感,想起不久前雪阳在一个无眠的雨夜里发出“亚人类”的慨叹。我的伤感应该与人类无关,像我这样的一个才浅德薄微不足道的小女子,也许只是突然想起了自身飘零的命运。

天地悠悠,风雨愁人,谁愿挺身而出,立言立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万苦不辞,以洁白的脊梁担待颓废的乾坤?



听雨楼,这个名字让人自然地生起亲切感,它仿佛是记忆中立于江天与山川间的文化古迹,也像是故乡的某个充满传说的独特风景。在这多风多雨的时代,在这风雨如磐的岁月,能在诗行中听雨声或雨丝中听诗意,那是多么大的福气,又是多么广阔的心灵!

时光如梭,我不知从何时起也渐渐养成了听雨的习惯。我童年的松花江畔,多的是弥漫的风雪,也正是飘舞的茫茫白雪,坚守在我记忆的边缘,那是一片我无法超越的空白。我少女时代的江南多风多雨,雨天,我的注意力常常从黑板移向窗外,愁绪便如飘飞的雨丝一般绵绵不断。我承认自己当时远不能从漫天的风雨体悟命运的因素,那从高处飘落的雨丝重重无尽让我迷恋,同时也令我气闷和疲倦。如果我的记忆可靠的话,我的写诗最初因缘也是因为与雨有关,开始沉浸在诗的灵感中,就是为了与雨中弥漫的哀愁抗衡,尤其是冰凉的秋雨像天地的清泪。

英伦十年,我多太多的机会温习在风中听雨的滋味。在孩子们出生之前,我和雪阳常常在雨夜里把灯熄灭,蒙上眼睛,面壁而坐,任苦难与想象的翅膀在雨夜的黑暗中飞翔:

多少次在雨夜熄了灯/放下两层窗帘/你用绣满星星的领带/蒙上多余的眼睛//静静地听雨水/在大气中流动/在你的面孔上流动/流走了/那些帝国的高山/与登山的人群/你在黑暗中猜测/这是北京/也可以说是/那个无名的南方小镇//你那样偏爱/你一无所知的黑暗/对于灵魂的免费旅行/黑暗是一种快捷方式……



此时此刻,多少依稀遗忘的往事又突然回到我的视野里,它们仿佛早已离去的雨水突然从天而降,落回现实的地面。过去的一个个日子,曾像一滴滴雨点,寂寞地落在我四方漂泊的路途上。它们已经消失在红尘的隙缝里,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苦难重演得久了,也让人感到麻木和无奈。哦,那么多充满期待而激动人心的日子,那么多让人逃离的日子,除了在这样充满想象的氛围中,我不可能让它们为我再降落一次。

晚饭时分,雨已经停了。我才想起来,最近这几年自己已是很少写诗了,在雨天的时候也渐渐地淡漠了心灵深处那份满天弥漫的哀愁,也不再像在英伦时那样坐在窗前静静地听雨了。在雨天,我改成或读经或礼佛,或给孩子们读历史故事。不知道这是自己变得坚强了,还是变得冷漠了。在我觉得,以一颗诗心听雨,那是一种正视天地的勇气,一种低调的觉醒,一种对现实的认可,更是一种智慧的回味。

可是天地悠悠,我实在有太多的疑惑,时间越久,我的疑惑越多。以有限的生命领会那无穷的奥秘,并不是我这般平庸之人所能拥有的福份。我相信雪阳所说的,莫道天地总无言,古往今来天地之间发生的一切之一切,总有一天将真相大白,每一场苦难的悲剧都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意义。在那觉醒的世界里,每一滴雨都未曾错落,每一阵风都有它的方向。可是我们自己这一滴雨在天地间穿行,如何才能洁身自好不受污染,只有自己的人生能回答。

在《听雨楼诗草》中,我个人最喜爱的是赵老写于辛亥一九七一的《头顿山寺》:

茫茫一粟海中身,观世何多未了因;莫道心灵无罣碍,眼前风雨正愁人。(观音阁)

这样的句子,仿佛古已有之,并非是人力所成。



大钝老人是听雨楼的主人,我们是一个个不期而至的客人。入宝山空手而归,并不是主人吝啬,而是我们不识真宝也。

但有天地在,何处无风雨?只要心灵不昧,人间处处可为听雨楼。雨丝来自天上,落到地上,正是一滴滴平凡的雨水,联系着天地,维系着天地。有时难免是疾风苦雨,有时却也是人们期待中的饥渴的甘霖,人间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天地也无奈,这一点能静下心来听雨的人,心里自然明白。明白了人世间苦的真相,自然就能化苦为乐,转危为安。

甘有甘味,苦有苦味,都是人生的至味,都可以入诗,这是大钝老人给我的启示。我少年时因贫苦而几乎没有用雨伞的机会,因此在上学的路上,在放牛的大龙山上,常常要赤脚在雨中奔跑赶路。雨,对我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虽然有时也厌倦那无法躲避的潮湿与泥泞,但更多的时候,我对从天而降的雨丝有一份感恩!雨,并没有因为我特别贫贱而回避我,照样没有忌讳的向我飘撒,对于我,天地间轻描漫抹的斜风细雨算是来自上天的一份抚慰,也几乎是我童年和少年时唯一的来自自然的恩典。

这种感恩的持续了很多年而没有退减。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每逢下雨我仍然习惯在雨中行走漫步,常常浑身湿透,一直走、一直走,走回童年的故乡,有几次还因此发了高烧。我为那发烧而欢喜,我没有忘记过去,自己还是那个放牛的山里孩子。

故人故乡游子思,千古依然。终生飘零的大钝老人,他的诗篇很容易触动我怀乡的琴弦:寻常一样团员月,客里想看总枉然(1988年,闲居杂兴);“眼底江山心底泪,无风无雨也潇潇”(1992,题湄江旧日雅集图残卷)。还有那篇“重五藩切道中作”(癸卯1963):怀沙哀郢有遗音,不尽低徊去国心;樽酒独浇高阁静,骚魂莫起大江深。孤云万族身焉托,寒雨空山气欲沈;角黍纷投朱索续,可怜无补到如今。诗中的沉雄大悲与辽远孤寂,我在离家两万里去国二十年之后,多少已能读出几分。



无情何必横沧海,悲欢离合动地哀。于此风雨飘摇之时,身不由己之地,心何以安,情何以堪!心开意解与迷恋困惑,超越与沉沦也只在一念间,一念之差。请看大钝老人写于多年前的这首“美顺渡头别权弟”:

无端小聚又离愁,离聚浑如水上沤;汝向西行我东下,大江明月两孤舟。(1965)

当时大钝老人也是我在现在这个年龄,虽已愈不惑但天命未知,如何能在身临苦哀之境时保持不迷不昧?大钝老人已有教诲在:大江明月两孤舟。



如今的末世,明月已瘦,大河将枯。我担忧总有一日将是上苍有泪,而人间无诗。如果我们在名利的深渊中继续沉沦,假借任何美妙的幌子都无济于事,人类将面临覆没的悲剧,这一切不会再是遥不可及了。但愿这只是我过于悲观,可天下无净水,世上多染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故人吟叹江湖夜雨十年灯,风波险恶的江湖,其实也不过是一滴滴的水所组成,多么可爱的水滴在阳光下反射着清醒的光辉,为什么水滴多了却会产生那么多的险恶?

自笑浮生一粟身,扁舟颠簸等蹄轮;莫嫌江上风波恶,平地风波更骇人。二十年前,作者写此诗时已是古稀老人,从他淡淡的一笑中,我们不难读出多少骇人的平地风波,已经被宠辱不惊的诗句抚平。



我自幼生长在多风多雨的皖西南山区,那也是中华禅宗顿悟文化的发祥地。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弯曲的山道山常能见到老人智慧无为的身影。可惜我当时年幼无知,又恰逢当时是一言堂的乱世,我自己又是深受被逼迫的异类,没有机会从前辈的言谈中领会超越的人生智慧之奥秘。而后来自己被命运放逐四方,虽偶尔能回想小居,童年记忆中先人们已一一辞世,如今那一辈人中尚健在的只有九十五岁高龄的我的外祖母了。

外祖母是童养媳出身,一字不识,自然与诗无缘,我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有没有临窗听雨的习惯,我的心目中她是一位深达生命玄机的禅者:无怨无求不言长短,却从来古道热心默默奉献。

以听雨自娱的大钝老人,是淡泊如水的真君子,更是一位心灵自在的禅者。他的存在给我这样虽自知浅薄但不甘随时代坠落的后来者以最大利益的不是诗意的情怀,而是生命可以不断净化与超越的信心。

最后,我将这首不久前在蓝山闭关时所得的“山居杂感”献给尊敬的大钝老人:雨归青山洗客尘,风为天地觅知音;世上万般皆自好,溪出幽谷鸟入林。







(八)梁羽生博士、趙大鈍先生獲頒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慶頌并序



汪學善



傳奇俠骨,匡寧華夏之眾生;詩筆仁心,照耀南瀛之世界。慰浮生之苦難,傳舊學之溫淳。小說寓言,昌明正義;風騷化雨,延繼龍文。既典籍歸贈於故國,願藏書惠留於澳洲;澤沾同胞,衣被僑裔。行事或異,志趣相符。猗歟盛哉!亦云偉矣。

公元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七日欣逢《澳大利亞文化團體聯合會》頒贈梁羽生、趙大鈍先生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慶典,悉尼古典詩詞協會出版紀念特刊,社團多士,文學時賢,共仰雙輝,同申賀敬;古韻與新聲齊詠,杯酒並談笑風生。爰獻頌曰:

雙輝赫赫,三立煌煌。

仁心義膽,俠骨柔腸。

筆耕說部,情繫詞章。

談棋論道,去國懷鄉。

振興文教,僑社明光。

昭蒙淑世,翼善八荒。

高風亮節,玉尺難量。

欣逢佳慶,虔祝康強。





黃慶輝詩稿

赠趙大鈍老師

人逢亂世奈如何?劫後餘生福壽多;

喜寓南瀛傳木鐸,小樓聽雨撰詩歌。



赠梁羽生大俠

詞闋開篇宗正史,龍爭虎鬥創奇文;

小說影視傳經典,俠影萍蹤天下聞。



賀趙大鈍老師、梁羽生大俠同獲終身成就獎

福兮老矣卜桃源,成就終身各界尊;

實至名歸雙獲獎,梨城盛事耀華魂。





岑子遙詩稿

采桑子 賀生公榮獲嶺南大學博士學位

嶺南桃李三千樹,艷粉嬌紅。卻說生公,小說文章百藝工。萍踪俠影留佳話,劍氣如虹,絕妙詞鋒。震憾東西南北中。



乙酉春鈍翁以齋宴召同文雅集於明月居士林

行雲流水寄人間,灑落南移夢亦閒。

此日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文章时间: 2008-11-20 周四, 下午3:10    标题: 引用回复

热烈祝贺大会圆满结束!
评论非马作品,当务之急!(2008。11。15—11。28。)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九阳真人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7/08/23
文章: 271

积分: 728


文章时间: 2009-4-24 周五, 上午8:52    标题: 引用回复

欣赏!
_________________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九阳真人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新州华文作家协会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