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原创]水乡同里:1、五湖水乡古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sunmg

会员等级:3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10/16
文章: 156
来自: 浙江杭州
积分: 470


文章时间: 2008-12-13 周六, 下午3:32    标题: [原创]水乡同里:1、五湖水乡古 引用回复

同里四面环水,如珍珠镶嵌于五湖(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之中,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镇区分隔成7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五湖环镇于外,一镇包涵于中”,构成了水中有岛、岛外有水、水外有天、层次分明的水乡景观。漫步镇上,但见街巷逶迤,河道纵横,街缘水曲,路由桥通。家家临河住、处处见桥影,间或还有一二只小船一摇一晃,划破明镜似的水面从人们面前悄悄地逝去。尽管河不甚宽,路不甚长,桥不甚高,但却因此而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和水乡神韵,蕴酿了如琵琶低诉般的悠远清雅。

秋天的江南,天特别蓝,蓝天映衬碧水,使得古镇的街巷、石桥、民居都沉浸在一种明快的色调之中,就象一幅水彩画一样。徜徉在古镇,仿佛漫游于明亮的梦境,而水乡的桥就是踏入梦境的开始。

同里的桥,不比周庄少,而年代久远,似乎又比周庄多了一分苍老。一座又一座地横跨在四面环水的岛上,那气氛便多了一分步虚凌空的飘逸。同里的桥都是普普通通的石墩桥——一种江南随处可见的小石桥,但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仿佛是《清明上河图》中的艺术精品,其中尤以紧紧汇聚在一处的“三桥”更让人赞叹。三桥是指呈“品”字型横跨于三河交汇处的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太平桥是梁式,吉利桥则为拱形,初看之下并没有多少值得感慨的地方,移步桥上却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淳厚和庄重。桥上都有花岗石凿刻的楹联,吉利桥的南侧桥联云:“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淡淡地透出一种动人的魅力。站在吉利桥北看三桥,犹如三尊精雕细刻的石雕,掩映在绿树丛中。桥下河水明净如镜,小桥如飞虹卧波,波光桥影,美不胜收,难怪同里人对三桥津津乐道。三桥不仅是同里值得称道的胜景,更是同里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过去镇上居民婚娶,花轿乐队总要热热闹闹地把这三座小桥都走个遍,图个大吉大利;老人66岁生日那天也须在午餐后走一趟三桥,算是走通了人生的一个关口。“走三桥”的习俗,不知源于何朝何代,也不知始作俑者姓甚名谁,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使同里人至今还珍藏着“走三桥”的古老习俗,当地民谚有“走过太平桥,四季平安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之说。透过同里人的怡然自得,让人感受到一种构筑在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别有情趣。三桥之外,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小桥,平凡中营造了宁静和安祥。在离镇中心稍远处,也有稍大一点的桥,建造也比较考究,但也都是年逾千百的“古稀”:建于南宋的“思本桥”,虽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岿然屹立。建于元代的“富观桥”则形体高大,更因龙门石上“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富寓神话色彩,引人观瞻。作为出入小镇的远近门户,先给人吹来一阵古朴的乡风。

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小镇的地名也沉积着历史的泉华。同里的街道不叫街而叫埭,那是沿袭了宋元以来的习俗。“埭”的来历出于古镇形成时一个又一个先民的定居点:以同姓聚居的便以姓氏为名,于是就有了陆家埭、张家埭、任家弄、史家弄;也有以居住方位命名的,就叫南埭、东埭、西埭;后来古镇渐次形成了规模,出现了类似当今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行业便也了地名,竹行埭、道士埭、和尚浜、铁匠弄、铜匠浜、盐店埭、磨坊弄等职业类别的名称便应运而生。同里历史上“科名”极盛,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先后出过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光宗耀祖的“重任”自然也落到了地名上,状元街、同知衙门等便沿用至今。

  走在同里的石板路上,一不小心,就会和文物古迹不期而遇。一些看去寻常的居民宅院的门前墙上,都会有“文物保护”的牌子挂着。同里的古迹随处可遇,固然是因为地处水乡泽国而避过兵燹天灾,但更主要的是桃花源式的古镇确也有过历史的繁华。同里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物丰地富,天酬人勤,古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而改为“铜里”,宋时又拆字改为“同里”,但同里依然是一方富土。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至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明清年间古镇东南为居民住宅区,这里“地方五里,居民千余家”,街巷交错,室宇丛密,保留至今的尚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士绅豪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青砖黛瓦,高墙飞檐,重楼深院,幽幽深深的神秘从老街开始,弥漫到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unm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州来一夫

澳洲彩虹鹦版主




加入时间: 2009/01/20
文章: 1077

积分: 3362


文章时间: 2009-1-30 周五, 上午10:56    标题: 引用回复

拜读、品味中。远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州来一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散文游记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