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释然
会员等级: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9/02/09 文章: 40
积分: 74
:
|
|
文/释然
小时候,我生长在农村。记得每年二月初二那天,母亲便早早起来,从锅底下扒出一盆灰,在院子中央用灰撒成一个圈,然后端来一个碗,碗里放小米、大米、玉米、花生、黄豆之类的农作物。嘴里念念有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看着母亲做这些很好玩,我便问她这样做为啥?母亲说这叫“打囤”,预示当年五谷丰登,囤满盆盈。
这天早饭必吃面条,还是往常的面条,这天却不说吃面条,必说吃“龙须面”。吃过早饭,母亲用搪瓷缸盛满玉米,让我端着去街里爆玉米花。我最爱吃玉米花,也最愿于这个活,乐颠颠的就去了。爆玉米花的老伯早已候在街头,旁边已围着好几个像我般大的小孩。老伯将玉米倒入锅内,加一勺糖精,拧紧开关,开爆。老伯一只手拉风箱,一只手摇锅炉,边摇边看锅上的气压表。一会儿功夫,老伯说好了,让我们躲远点,捂上耳朵。只见老伯将一只大口袋系在锅子顶部,随即打开顶部气压阀,“嘭”的一声巨响,饱满喷香的玉米花就钻袋子里了。
等我吃着玉米花回到家,母亲又在炒燎豆。母亲在院子里用三块砖架起一只铁锅,烧的大檗柴半子,锅里是白白的细沙,沙烧热了,母亲把豆子倒入,又不停地翻炒。随着翻炒,豆子在锅里“噼叭”作响,豆香扑鼻。母亲将炒好的豆子滤净沙土,我抓起一把就吃,酥、香、脆、甜,好吃得很。我不吃爆米花了,又改吃燎豆了。
长大后我嫁到城里。婆婆在这天做的吃食又与母亲不同。婆婆这天必包水饺、煮鸡蛋、做春饼。水饺不稀罕,春饼却不常做。婆婆做的春饼极好吃。用鸡蛋和面粉拌成糊,在锅里摊成饼,薄如蝉翼,柔韧有余,备用。然后准备春饼馅。馅料不拘一格。土豆丝、绿豆芽、韭菜肉、木须肉等,可随意按自己口味调剂。将菜在饼上均匀摊开,卷起。一个春饼就做好了。婆婆说二月二这天吃春饼有讲究。“盒子菜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这是老辈人的说词。
我想起小时候母亲“打囤”,也是为盼望来年五谷丰登。这些民间习俗,都寄托着人们虔诚的希望啊。
250032 山东省黄河航运局 裴庆美 |
|
|
返回顶端 |
|
 |
巫逖
钻石级版主——感谢您,和我们一起成长!
加入时间: 2005/09/12 文章: 31925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30496
:
|
|
[诗名片]给释然
吃在二月二,长在母爱窝。
为人之母后,牛年围着我。
(载入:“巫逖举办09互赠[诗名片]接龙”140) _________________ 巫逖
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
与澳洲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先生在任时合影
www.azchy.com |
|
|
返回顶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