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從新詩試圖改革說起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随笔杂想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海外逸士

会员等级:7




加入时间: 2005/11/08
文章: 1956
来自: America
积分: 10755


文章时间: 2009-1-18 周日, 上午1:39    标题: 從新詩試圖改革說起 引用回复

新詩的起源據拙見乃受譯詩的影響。但我讀到最早的譯詩是林紓用古詩形式譯的。缺點是原意很難扣得確切。後來才有了自由體形式的譯詩﹐當然原意都能譯出來了。五四後的白話寫作者就用這種自由體形式的每行長短不等的句子寫成詩﹐就成了新詩。那時的新詩都押韻的。現在的新詩基本不押韻了。這大概也是受了英文詩的影響。因為英文詩發展到現在也不押韻了。不過押韻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
新詩究竟如何再發展﹐這是大家正在探索的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舊體詩是怎樣發展的。舊體詩自詩經而下﹐也經歷了一些變化。詩經基本上(並非所有的)是押韻的四言體﹐其韻味古樸。三國時﹐曹氏父子雖然也寫了不少四言詩﹐但其韻味已不及詩經的古樸。魏晉南北朝時的古風﹐韻味通俗淳厚﹐押韻而無平仄。有人把寫成律絕的詩﹐因為平仄不對﹐說成是古風﹐卻不知韻味完全不合古意。這種意圖魚目混珠之舉﹐說明了對詩體的無知。平仄之律起於唐初而成型於李杜之時。這就是現在稱為古體詩的詩體。這種詩體雖與古風有字句相同之處﹐但它們的韻味完全不同﹐不能混為一談。詩是以韻味不同來分類別的﹐不是以字句多少來分的。
詞的起始雖早於宋代﹐不過盛行於宋代。故世稱唐詩宋詞。詩詞之間的韻味不同﹐恐怕是無人不知的。其間尚有樂府詩體﹐與詩詞也有不同的韻味。由此可見﹐古代詩體的發展﹐不僅是形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韻味的完全不同。是一種質的不同。
現在來看新詩。有人試圖在形式上加以變化﹐但既然已是自由體的長短句﹐再變也不過變在句子的長短而已﹐實在不能算變。有一時期曾有人仿寫俄國馬雅可夫斯基的階梯詩﹐不過很快就夭折了。現在也不見有死灰復燃之勢。這種形式上的變化﹐真是毫無意義﹐就是變成一個字一行﹐也脫不出自由體長短句的大範圍。這叫換湯不換藥。其新詩之總的韻味還是變不了﹐一點也不能像古代那樣從詩變到詞。
於是有人在內容上去求發展﹐用身體來寫詩﹐寫到下半身上去。不過也沒有跳出新詩的總範疇﹐沒能像詩和詞那樣起著質的變化。現在居然又有人玩了一個新花樣﹐寫一種自稱為“新古體”的詩。筆者有幸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二首﹐完全是新詩的形式和韻味﹐與古詩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真有譁眾取寵之嫌。
要像現在這樣在內容和形式上改革新詩﹐就是再變下去﹐恐怕還是此路不通。所以不知什麼時候起﹐又有人在新詩題目上玩些新花樣。他們學自以前的足尺加三﹐現在的賣一送一﹐在寫了一首詩後﹐又寫第二首時﹐叫作外一首。不知這種花樣對新詩的發展改革究竟有什麼作用﹖真是膚淺幼稚可笑得很。所以到此為止﹐新詩的種種變化意圖都沒能變出個不同性質的詩體來。而且自五四後新詩開創以來﹐新詩的創作質量是每況愈下﹐有些所謂的詩居然毫無詩意﹐就那麼分成一行行算是詩了。
實際上有一種叫“新民歌”的詩體倒是一個新發展。它既不同於古體詩﹐也不同於新詩。典型的就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之類的。寫不來古體詩的人﹐倒不如學寫這個。而著意於發展新詩體的人﹐也不妨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因為這種“新民歌”體只是曇花一現﹐現在已沒人在寫它﹐倒是應該讓它來個“文藝復興”了。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海外逸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QQ号码none 雅虎讯息通 MSN
谢流石

会员等级:6




加入时间: 2005/10/08
文章: 1003
来自: 中国 浙江
积分: 5467


文章时间: 2009-1-18 周日, 下午4:20    标题: 引用回复

拜读 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谢流石
澳洲彩虹鹦驻站作家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3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谢流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杨光

会员等级:4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05/15
文章: 437
来自: 中国 云南 昆明
积分: 1581


文章时间: 2009-1-18 周日, 下午8:41    标题: 引用回复

實際上有一種叫“新民歌”的詩體倒是一個新發展。它既不同於古體詩﹐也不同於新詩。典型的就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之類的。寫不來古體詩的人﹐倒不如學寫這個。而著意於發展新詩體的人﹐也不妨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因為這種“新民歌”體只是曇花一現﹐現在已沒人在寫它﹐倒是應該讓它來個“文藝復興”了。
受启发了!!

_________________
杨光的语言空间

http://blog.sina.com.cn/languagespace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杨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苑眉

做博主了,别忘了时时更新博客提升排名哦!




加入时间: 2005/10/06
文章: 5625

积分: 25035


文章时间: 2009-2-14 周六, 下午3:10    标题: 引用回复

谢谢逸士老师发的这个帖子! Surprised

我们倒不妨将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当然,垃圾的不能算数——比作一座座高山吧。。。
尽管,并非每一座都是珠穆朗玛,但即使其中的一座小山,也有自己的一个顶峰——现代诗歌也不例外。。。

想说的话很多,却又不知道怎么说,就这么几句吧。。。
再次感谢逸士老师!
Wink Cool

_________________
手握一枝兰
我的彩虹鹦博客: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9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苑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随笔杂想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