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西厢话莺莺
张风雷(江苏省镇江市)
旧有“《水浒》倡乱,《西厢》诲淫”一说。不知前人,何以言之?又有清人梁恭辰殊为恨之入骨,其在《劝戒录四编》中说:“盖《水浒传》诲盗,《西厢记》诲淫,皆邪书之最可恨者。”呵呵。可也有人以为,《会真记》是“真真这是好文章!你(指黛玉)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俺姑且也借宝玉语言之,语见《红楼梦》禹克坤校注,北京同心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二十三回第347页码)”。(注:戏曲《西厢记》是据唐人元稹传奇小说《会真记》改编而来。)俺翻了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确是提及“西厢记”的。其标题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居然“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煞是有趣。
也有学者认为《西厢》,是“古今传奇鼻祖”和“金人一代文献”。《西厢》对青年男女的思想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董西厢和王西厢》第120页码,孙逊著,上海古藉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事记清代一则轶事。清余治在《得一录》中说:“金陵一名家子,过目成诵,年十三,博通经史。一日偷看《西厢》曲本,忘食废寝,七日夜而阳元走。医家云心肾绝矣,乃死。”故事虽荒诞不经,倒也可见《西厢》之魅力之甚。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笔者以为,红楼梦语解的甚是,世间儿女岂谁无知。闲读西厢,俺最为情怡心动于莺莺一首题为《明月三五夜》的回赠诗。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其中特别是“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此三句诗给相恋的青年人很强的想象张力和青春期涌动的热力,相信即便是一般的读者朋友,也会有无限的遐想和美梦吧。诚有此之谓:“迹其眉来眼去之状,已足使少年人荡魂失魄,暗动春心。”(语见《董西厢和王西厢》第117页码,孙逊著,上海古藉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
《西厢》何来?《莺莺传》是其最早角本。滚滚红尘,渺渺苍生,然而从古至今,亦美女如云。唐元稹记之于《莺莺传》。关于《西厢》的主人翁崔莺莺,小手(注:一网友)以为,一“痴心女子”也,且愿宁为“毒女”,不作“怨妇”。偶也聊摘莺莺赠张生诗二首,云:“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其又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此等莺莺啊,当无怪小手为之“激愤之语”,“溢于言表”,欲为“毒女”了。小手心境,吾辈亦可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