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情绪的美学原则??评<雪落故乡(组诗)>
海珊瑚(江苏沛县大屯矿区)
黑马的这组诗歌,思绪纷披、情趣清婉,比较完美地体现了现代诗歌以“客观媒介物”、“客观对应物”的寓托理念、承载情绪从而达到“客观性”“间接性”表现的美学原则。
这首诗歌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雪”的高密度组合,联绵而紧密,丰富而凝重。诗人将感觉大量投入,纠结、渗入诗中,造成意象的精当铺排局面。如果把“雪”这个意象系统比做圆,那么“情”便是这个圆心,众多“雪”的纯白、洁净、肃穆、广袤、覆盖的意境铺排,突出了情(乡情、亲情、恋情)在
“雪”弥漫的氛围中从圆周纷纷向圆心靠拢,趋进,最后达到“情”的最强度。这是焦距式的情绪结构。这组诗歌的主旨脉络清晰,情景交融,意象的相横相衬,节与节的互映,明朗的色调,给人一种柔和的闪“光像一片雪花的盛开和凋零,唯美而干净”
想象是一种功力,一种生活和积累的释放和辐射,它能创造意境,如:“十万雪花,和五月的麦穗一样真实/十万雪花,抵进春天”,是在想象中构筑的一种清丽而浑厚的意境。创造艺术的魅力。一幅沧郁、沉雄的画面,“雪落故乡,无声无息。落在村庄的喉管”,
“摆小摊的母亲,一整天守在路边。母亲的六万白发呀”!联想中写就的蕴籍缠绵,摄人心魄的意境,把对故土的依恋,对家乡的怀念,对爱情的希冀,聚敛在自己的心灵上和形象中,以情景交融见长,以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动人。
这组诗歌情绪的抒发比较缓慢,平稳、由此形成缠缓舒徐型的内部韵律。为适应这种内在律,诗歌的外部形体也做着相应的节奏运动,以长句型为多,加强情绪律动的沉郁悠远感。“去年的一朵雪花,终于落在我的睫毛上,落在今年/我抬头的仰望中,滑落成一颗滚烫的泪珠”。世事时时在变,刻刻在变,人也如此,回头看昨日的事,如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而这滚烫的泪珠就象晶莹透彻的雪花“抵进春天”。
如果说想象是写诗的一种“开放”,那么,这“放”出去的思绪还要善于把它“收拢”。当诗人的情感随着“十万雪花”飘零着落后,在白茫茫的“月色朦胧”下,“我便开始朗诵《大风歌》/乡亲们幸福地抄着手,在大雪中怀抱村庄睡去------”全诗“收拢”,“升华”到一个新的意境,打上了漂亮、深邃的破折号。也许今晚你、我的梦中也会出现“十万雪花,抵进春天”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