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简介][章程/会员][会员申请表][澳洲彩虹鹦网刊][订阅会刊][联络我们]

 

闲话镇江古井

踏雪(江苏省镇江市)

镇江古井,相传主要可分为官井、公井、私井和作坊井诸类。现在市内的有名,主要有大市口广场,凿于元朝的“紫金泉”,寿丘山北麓,梳儿巷中段的造于宋、元年间的“双井”,宝盖山、黑桥福善堂内明代的“第一神泉”以及宝盖山中段清代光绪辛丑年间的“官井”。据老镇江人说,原双井路一带也有双井,路因之得名。现详址已无考。名“双井”者,除此二处之外,还有东门坡北宋时的“泮泉”,因上置两个井栏,也名“双井”。可见市内“双井”之多。此亦有趣呢。

镇江的街头巷尾,寻常人家前庭后院中,旧时均能找到一、二口不知名的小井。据统计,到50年代,镇江市内尚有1600多眼井。镇江第一楼街撤迁。20046月,笔者踏访镇江名人柳诒徵故居,经其后人指点,在破落的故居庭院中亦发现有水井一口。名人柳诒徵故居之水井,也有保留之价值。于此,诸位可管窥一斑。除是而外,镇江的寺院道观庙宫中,可能古井、名井也会很多。

05年初,又随友人踏访茅山道观,见一麻石古井栏。色褐红而多小孔隙,极为古朴而素雅。推之当年代久远。甚奇之,因时之所限,未能详考。疑为传说中的“许长史井”。为许长史修道之炼丹井。古井栏侧有铭文,模糊难辨。铭文相传为南朝齐梁间名士陶宏景所书,迄今为止,可能有1500多年。句曲古井据《茅山区域文化》(夏和生、张春蕾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6月版)记载,尚有“葛洪井、李真人井、茅君茇树井、福乡井和陶真人丹井”等诸古井。但独未提华阳麻石古井,不知何故?华阳麻石古井,据说与许长史井相仿佛,始凿年代亦不详。

近年来,我特别关注扬子晚报镇江记者站王致同先生的文章。其对镇江地方文化情有独钟,踏访颇勤,笔头亦快健,多次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杂志上如《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等报道地方上的一些特色风物。读之有味。丹徒东乡石桥境内古村镇华山中心老街古井,自必为王先生所关注。华山古井,虽始凿年代不详,但从其井栏酷似玉兰花开,笔者推之当古之又古了,可能也在1000年以上。其年代之久远当不逊句曲古井。然古村华山名播宇内并不在井名,而在其民谣《华山畿》也。此华山古井,在《镇江古文今建筑》(杨瑞彬、刘明祥合著,古吴轩出版社,199912月第1版)有载。

丹阳境内也有古名井,其最为著名者,当数丹阳城北观音山下唐代名井“玉乳泉”。“玉乳泉”

古井栏,白玉石质,呈六角形。“玉乳泉”三字古朴、简洁、端庄。相传为南宋名书家陈尧所书。《镇江古文今建筑》附录古井,云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饮水若按质分若干等,丹阳玉乳泉名列第四”。刘伯刍评为“天下第四泉。”南宋著名文人才子陆游《入蜀记》也有所载:“玉乳泉,名列水品,色类牛奶,甘冷熨齿。”

此外,还有丹阳老西门外明代的“永济泉”,丹徒区高资镇金家边村明代的“成化井”,就不一一细说了。诸位有雅兴者,不妨一考其详。

五州山有:“龙湫井”,亦名“千尺井”。清茅元辂(1752-1828年,号三峰,丹徒人。)在其《五州山八景诗》之二有《千尺井》一诗咏千尺井,曰:“苕井千尺深,功德水所出。天光入井眉,团团印成月。上锐而下宽,塔影慿虚凸。试问青莲花,十丈何年发?”

五州山翠岩室翠岩禅师又云:“门对悬崖千尺井,石桥分水绕松杉。”读之,甚趣之。

 

 

发布/更新日期2005年09月06日 星期二

[网刊作品总目录][作者简介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