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钓具一般可分为:直接钓具、辅助钓具、钓者生活用具。
1、直接用具:包括钓竿、浮漂、钓线、鱼钩、铅坠、甩竿的渔线轮等。
2、辅助用具:包括鱼护(鱼篓)、抄网(捞靠)、漂筒(漂盒)、线板、备用小鱼具(如钩、坠、铅皮、衔接环等)盒、竿架(或插板)、存饵盒、竿套、板凳(坐椅)、夹剪等。
3、生活用具:草帽(遮阳帽)、遮阳伞、水瓶(水壶)、食物容器、雨衣等等。
以上用具因时因人因需要而异。主要渔具的选择,将选一些资料介绍。
鱼 竿 的 学 问
一般鱼竿可分为手竿和海竿两大类。
手竿的长度,一般在3.6--7.2之间,也有短竿为2.5米,常用于钓边或在大蓬中垂钓.用竹竿、江苇、玻璃钢、碳素钢等材料制成。为了携带和储藏的方便,很早人们就懂得把钓竿制成多节,由尖梢逐次向下一节比一节粗,相互插接。节数视长短需要和材料选择不等,有的每节80--110公分,共4-5节。有的每节仅长60--80公分。不用时细节穿入粗节,最后只成两节。50年代以前,最好的是日本产的用江苇制成的双根钓竿。后来发明玻璃钢,而后又发明碳素钢,质轻耐用,各节改为按粗细相互套在一起,用时自内向外抽出,非常方便。也有用铝材制成,质量更轻。
相比之下,碳素钢较玻璃钢质量更轻。韧性更好,为当前最高级的材料。但必须注意不能在高压电线下或雷雨天气使用,因其有较强的导电性能。
购买鱼竿时除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长度外,,要注意鱼竿各节竿口圆度是否匀称、厚度是否均匀适度,插口是否坚固,竿身是否笔直,底把是否合手,整个鱼竿轻重如何。
鱼竿的软硬韧性,常以“调子”来表示。一般分软调、中调。硬调。调子就是指钓竿的坚挺程度,,是钓竿受力后弯曲的幅度,幅度小者为硬调,大者为软调。用手平举钓竿,前部必有弯曲,弯曲的起点至竿尖末梢的长度(即弯曲部分)与整个鱼竿的比例,作为调子软硬的表示。如弯曲部分与总长度比为2:8即称二八调,为硬调;三七比为中调;四六比为软调。当然也可以根据弯曲比例更加细分。
一般钓小鱼,要求数量与速度,硬调为好。调大鱼为了避免一下受力过猛,选中调或软调为好。
海竿(亦称投竿),长度一般为1.65—3.6米。2--6节。每节上装有一个线环,供鱼线穿过。底节有装绕线轮的装置。绕线轮种类繁多,档次不一,应根据个人需要与经济条件选择,以实用为主。
钓竿品质检测
一、竿身表面的涂色
1、钓竿的颜色随消费者的喜好而定,但仍以透明原漆的涂装较好,因透明漆硬度好,不易掉漆,容易看到素材的瑕疵,其他颜色都要捕底漆,底漆太厚会加重钓竿的重量,以致影响调性,且捕底漆表层颜色容易掉漆。
2、检查钓竿每节涂色有否色差,影响美丽。
3、检查表面涂色有否产生气泡或杂质,如果有气泡或杂质,钓竿很容易断裂。
二、检查钓竿的耐用度
1、把每一节竿子抽出,较细的前几节,用两手抓紧竿子两端使竿子弯曲,如果其弯曲的弧度不均,或其弯曲点在后半节,这支竿子就容易断裂。较粗的几节因不易弯曲,可用两手压迫竿子,如果竿壁太软或有撕裂声,此竿子亦容易断裂。一般消费者检查钓竿都是整枝抽出再弯曲,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不够详细。
2、检查竿子的两端切口,竿子的前端较细的一端因在中鱼时容易裂开,所以要特别检查其捕强硬度及切口是否整齐。较粗的一端竿壁反而不可太厚,如果太厚会增加整枝钓竿的重量,且一节一节的衔接不易紧密,会影响整枝钓竿的钓性。
三、检查钓竿的各项配件
1、第一节TOP尾有没有固定。
2、前塞后盖是否容易破裂或松动。
3、导环、卷线座是否有裂痕或松动。
4、手把的止滑漆是否会掉,尼龙线有否绕紧。
以上几项检查要点都会影响钓竿的品质。消费者应确记,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是很耐用的材质,相反地,如在制造过程中疏忽的话,其制品是很脆弱的。
保养钓竿一法
一、泡沫塑料(最好用颗粒小的)削成与竿上部内孔大小相当的圆柱体,插入时不宜过紧,其长短应顶至内竿端面,外部能将堵头安紧即可,这样可避免携带时竿与竿之间摩擦,使竿磨损,影响美观。
二、每次垂钓完应用干布擦干后收竿,到家后一定要每节依次退出(如有沙土用净水冲洗内外),垂直晾置于窗户旁或干燥之处,晾干后方可收装好,待下次垂钓之用。
如何保护鱼竿
买到一支称心如意的鱼竿后,自然要配渔线。不少钓友为怕断线跑鱼,尽量买粗一点的渔线。孰不知鱼竿是有一定的承受力的,渔线的拉力若大大超过鱼竿承受力,极易造成断线跑鱼,笔者曾对20型和30型(60型)玻纤纤竿做过破坏性试验。在竿体与地面成30度角时,20型的最大中吊力约为3千克,30型(60型)的最大吊力约为4千克,成40度角时则各减少1千克,也就是说角度越大,吊力就越小,成90度直角时吊力最小。目前市面上的进口渔线的质量越来越高,直径0.30毫米(3.5#)的进口渔线实际拉力可达6千克,远远超过鱼竿的承受力,故建议在给鱼竿配线时,20型不要超过0.28毫米(3#),30型(60型)不要超过0.30毫米(3.5#)。有时在真正进口的日本鱼竿的竿身上可以看到印有2#或3#的字样,这就告诉您在配线时不要超过这个范围。
在垂犯错误地程中难免会出一我鱼钩挂底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用力向上挑,这样很容易造成断竿,而应将竿放平,使竿、线、钩形成一条直线,手握鱼竿慢慢向后退,直至将河底异物拉出,至多把线扯断,而不会损坏鱼竿。
垂钓线路束收收竿时应按抽竿时的相反程序依次将竿逐了收回,若不注意极易出现前几节自动滑下某一节的前口正好顶住还未收下的倒数第二节的现象,不少钓友以为是倒数第二节拉得太紧难以怍回,于是就将竿使劲向地上撞,以图收回,结果两节鱼竿像劈竹竿那样相互撕裂,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还有一种情况是梢子先滑下后,再收后面几节,结果造成梢子错位,钻到后二节的夹层中,也会造成鱼竿损坏。
据统计,以上两种收竿时发生的情况是造成鱼竿损坏的最主要的原因,约占鱼竿损坏的一半以上,有时买好竿还未离店或者在家中欣赏鱼竿时即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不明就里者往往去渔具店指责鱼竿质量差,却忽视了自己错误的收竿操作程序。若遇到前几节先滑入的情况,可将竿口向下倾斜将前几节顺出,而后再逐节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