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之鄉思篇

墨竹淡香

 

 56歲讀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根本搞不懂什麼叫思故鄉,真正感受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滋味,是在長大後,身在異鄉。

 記得出門旅遊最長的一次,是新、馬、泰11日遊,剛出門覺得終於可以自在的玩了,很是開心、放鬆,在泰國七天,自然風光、異國風情,美不勝收,玩的樂不思蜀。

 去新加坡那天,航程要好幾小時,坐在飛機上,動畫看完了、報紙也看完了、飲料也喝完了、無事可做,腳和身體因為長時間的保持一種姿勢,十分難受,又不能起身找個地方活動、活動,突然無聊起來,感覺某種東西在心裏爬升,思緒亂紛紛起來,默默、悄悄的換算時差,北京時間十六點,兒子該回家了,媽媽在準備晚飯了吧,要是在辦公室,這時候該在做什麼了?想起火鍋的味道,麻辣小面的香氣,家旁邊的那條老街,想的亂七糟八的……

 飛機降落的時候,新加坡的新鮮、好奇感莫名其妙的蕩然無存,絲絲惆悵盤旋在眉目間、散亂的眼神中,晚上站在窗前,看著異鄉的明月,灑落在床前,感覺還是故鄉的月更亮些、柔和、溫馨些,酒店外街上傳來小孩的嬉笑聲,追著那聲音,很久很久,月光下分明看見兒子那張稚氣的臉,那一夜,輾轉反側到天明……

 也因為這鄉思、思家之戀,我錯過了30多年來唯一一次登泰山的機會。

 泰山,是一個中國人走到它腳下,都想去感受它歷史的厚重、人文的靈氣、歲月的蒼桑,必去看看的名山,可到達泰安那天,已是我出門在外飄蕩二月有餘,接待我們的廠家告訴我們,抬頭看見燈光的地方就是泰山頂,上山需要二個多小時,二個多小時,對於我們這些出門就爬坡,抬腳就登梯的重慶人來說,不過一天來回兩趟上個班,歸心似箭、思家心切的我們,謝絕了同行的美意,急不可待的敦促他們儘快轉款,兩天后就離開了泰安,回家後,媽媽問我:泰山怎樣?“我們沒有上去,遠遠看了泰山一眼。”

 這遺憾隨時間的久遠,越發讓我感到可惜。

 每次月圓的時候,都會讓我想起走到腳下,沒有登上去的泰山,那閃爍在遠方黑夜的燈光,和幾天後見到兒子欣喜的心情……

   因為遺憾,所以,銘刻,因為銘刻,所以,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