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話語常是詩

中國浙江/謝流石

 

與溫州文友李君閒聊,談及孩子的語言天賦,她說:小金子2歲的時候,第一次吃枇杷,一口咬下去露出半個圓溜溜枇杷核,興高采烈的喊:喂,媽媽,我吃出一隻小眼睛!,當時就被孩子豐富的相象力所感動。我聽後也驚歎:這是最靈動自然的詩歌語言啊!繼而想起自己小孩曾經令我震撼的兩次驚人之語。

一天傍晚,我帶他散步,我指著天邊一團團白雲問:這白雲像什麼呢?他不假思索就說:像棉花,老師說過的。我心裏正考慮老師的教育是否會抹殺孩子想像力的時候,他突然問:爸爸,這麼多的棉花為什麼不拿來做衣服?街上那些乞丐就不會沒衣服穿了啊。我抱起他,摸著他的頭在笑。

一天早晨,我發現放在書房一個大紙箱被老鼠咬出一個洞。洞沿呈齒狀,很規則,像一朵開放的菊花,我覺得奇怪:這老鼠怎麼這麼厲害呢?就蹲在紙箱旁邊對著它觀察、思索。這時孩子跑過來一看,隨口就說:爸爸,這老鼠是從美術館跑來的。我笑了,他從我贊許的目光中得意地搖出書房。

    小兒話語常是詩,令我這寫詩寫了十幾年而沒有成就的大人汗顏而欣慰。而有位作家也說:家有小兒初長時,喜怒哀樂都是詩!是啊,我們在體驗、分享甚至學習小兒詩語的同時,應該如何呵護、疏導這本初的跳躍的靈性的一脈清流不斷流不被濁流淹沒呢?

生活

湖南長沙/藍幽靈

 

生活,往往是殘酷的,在步入社會之後,有兩種選擇:從善或從惡。

善,無愧於天地,

惡,更容易達到目標。

善與惡,是與非並無差別,不過是為達到目標的兩種不同選擇。

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只是社會的必然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