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饋贈

香港/文榕

 

母親去世,感受到死亡,原是隔著一道屏障的體會變得真切了。

母親得的是癌症,由患病至離世歷時八年。生前,她得到父親細緻的照顧和全身心的愛,雖亦遭受了病痛的折磨,卻非痛苦之極。臨終時,心境十分平和。記得母親躺在鮮花叢中,遺容安詳,心兒去了一個遙遠而靜謐的地方。

母親辭世後,我的心像穿了一個孔,開始更為關心父親的健康。念及不久的將來,勤懇善良的父親亦要離我而去,便充滿了哀傷和惶恐,死亡的陰影襲上心頭。我本能地更加珍惜與親人相聚的時光,也望能超越或至少是減輕這哀傷和惶恐的心態,從容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午夜夢回時,母親常常來看我。她面容慈藹祥和,有時顯得年輕而有神采,告知我她去了一個美麗神妙的地方,那兒一切俱好,充滿了奇異的風光。

時常作這樣的夢,我開始對死後的世界沒有那麼懼怕。

昨夜讀詩,是西班牙詩人西梅內斯的《我不再歸去》一首委婉柔和的抒情詩。在我的感受裏,詩人在想像的死後,魂歸故里,「明月清輝下」,微風徐來,「在一片柔情和淚水中,/有人會親切地回想起我的過去。」在那「鮮花和星光」、「歎息和希望」中,鋼琴聲響起……,詩人的心境是這樣平和安寧。西梅內斯的另一散文詩名作《小白驢與我》對死後境界的想像亦空靈安謐,沒有苦痛,只淡淡地彌漫著一縷哀愁的芬芳:詩人所鍾愛的小白驢魂魄到了天堂,神遊「在那永恆的玫瑰花園之間」;他這樣詢問:「在天上的草原中,你的多毛的背上騎著那些年輕的天使嗎?……」

我沒有宗教信仰,並不知死後的世界會怎樣,唯嚮往心的安寧有安寧的心境就能安寧地離世。在我的想像裏,也有一個神妙的地方,那兒棲息著我死後的靈魂。不知有無輪回,只求今生好好做人,樂觀、開朗、豁達、沉靜。部隊作家叢正裏在《淡看死亡》中帶出這樣的資訊:在一個自願參加的「頻死體驗」中(多為重病患者),兩名死後第二天及第三天的人,他們的腦電波傳來的訊息是: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很高興來到這裏;告訴你們,我很快樂,沒有痛苦……

我不知為何出生,我把它當作光陰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