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橋還是造路
西施故里/肖今
喜歡問“為什麼”,不是無知便是好奇心強多思者。而世上絕大多數事物,你是答不出所以然的。存在就是真理。你探尋的視線只能在此嘎然而止。問“為什麼”的時候,天半明半暗;無卷可答時,天差不多都黑暗了;答案誕生時,天自然也亮了。
當我走在浙師大老校區的一條路上,發現路的兩旁有半圓形的池塘,水面滯流而結污垢。我問:為什麼要填掉它呢?那老學員回答,要造這條路唄!我當時“哦”一聲便過了。
中午一個人去食堂,半路,突然又想起那個像禁止符號的池塘(路把池一切為二)。越想越起勁,跟河水上漲似地漫浸我的大腦。
為什麼不在上面造橋呢?池塘還可以是池塘,橋也可以通車行人。相依相伴的人從這橋上走過,那將是多麼美妙的畫面!可眼前這條路,因為它要存在,池塘就得消失,它那麼生硬地橫著,和所有的路一樣除了必經的腳印誰也不肯多留什麼給它啊。若這樣便覺得幸福,那也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又有什麼好驕傲的呢?
想到這裏,心隱隱作痛起來。我好像也給自己造過樣的路,自己過去了,把別人的路卻截斷了。魯迅小說《傷逝》裏的涓生不也因為要生活下去,才忍心掐滅子君生命的愛火嗎?可見,真實有時只為自己服務,於他人是風刀霜劍,是絕崖斷路。有人說活好自己就行了,這樣真實也就起到為無後顧之憂而斬草除根的作用。那麼,池塘上造路而不造橋,似乎更為實際更合常理了。那我又何苦多此一問。
等到飯畢筷落,徒生的疑團也就自行散去。沒有太多“為什麼”,倒落得一身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