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
中國西安/碎夢閣主
曾於雲蒸霞蔚的高山之顛、於驚濤拍岸的不盡長江或乾涸荒涼的蒼茫河灘見到過各種各樣的石頭,或幽遠曠達,或精靈圓潤,或清俊挺拔,或雋永輕靈,有感於造物的巧奪天工、不可琢磨,對形態各異的石頭也就發出或驚或喜、或痛楚或無奈的感歎。沉思之後,將石頭分為上、中、下三品。
石之上品者,在崇山峻嶺間屹立于高山之顛,沐千年風雨、越萬年滄桑,亙古的飛雪、無盡的寒霜不改其顏容;嶙峋瘦骨赤裸裸地袒露出分明的棱角、袒露出粗獷、豪放、泰然和澹泊沉寂的心聲;即使沒有一絲鳥鳴,又有什麼關係,習慣了擦肩而過的含淚凝愁的雲翳,習慣了烈日雷電暴雨的千錘百煉;與青松為伴,笑傲悠遠的蒼穹和喧囂的萬丈紅塵。
石之上品者,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千古寂寞中,在固守自己棱角的堅韌中,守侯著早已枯萎的藍天,在巍巍群山間佇立成一道永恆的風景。
石只中品者,在或深或淺、或清或濁的涓涓細流或在洶湧澎湃的長河裏,歷經連綿不絕的流水的浸潤、侵襲,歷經相互間的傾紮、擠壓、碰撞,更兼外界種種力量的入侵,於若干年後,其棱角逐漸消失,因而逐漸變得圓滑、成熟,為了被稱讚被賞識而不斷地改變著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處的位置。
石之中品者,從不矜持地堅守什麼,也無所謂孤獨寂寞,為了一時的意氣風發瀟灑風流,為了不默默無聞地老死山林,而心甘情願地被打磨被改變被玩賞,或選擇面目全非魂飛魄散,或選擇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或選擇勾心鬥角蠅營狗苟,即使在黑暗的深淵裏被千年冰封,即使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黯然失色。
石之下品者,在歷經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沉寂中,在靜影沉璧的茫茫枯草間,在風霜雨雪急流險灘的砥礪中,變成單薄微小的石子沙粒,或零落成塵散失於太空,或碎成沙粒石塊被鋪成一條飄滿落紅的芬芳小徑。
石之下品者,在趨於流俗中隨著造物的意志改變著自己的命運,從不怨天尤人,即使默默無聞,即使無人在意;無論被改造成什麼形狀,都在平凡中無聲無息中推動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天國。”其實,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本無所謂上中下品,又何止三品?在賦予石頭靈性的同時,便使其有了不同的質地和硬度,或奇峻挺拔,或圓潤可人,或平淡無奇,滾滾紅塵中正因為有了形態各異的石頭而變得繽紛倩麗。只有在千年的風雨中堅守自己的意志,在光陰的塵埃落定後方可光照千秋永垂青史。人,不亦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