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7月10人作品綜述
中國河南/趙福治
7月,流火。火在下,詩在上。火烤熱了詩,詩張揚了火,詩人在詩與火之間握筆。
7月,澳洲在下,彩虹在上。澳洲托起了彩虹,彩虹斑斕了澳洲,鸚鵡在彩虹與澳洲之間飛翔……或許,火熱的季節尤其適合寫詩,或許這些個日子就是屬於詩人們的,這從《澳洲彩虹鸚》論壇眾多世界華語詩人7月發在現代詩歌欄目裏的詩作就能看得出,每首詩裏都有一顆“火熱”的“詩心”在跳動——燃燒著自己,也感染著讀者。
“此刻/汨羅潺潺/魚兒歡跳/那可是你不死的精魂在水底遊弋/我在不是端午的今天吃著一枚粽子/它和你的詩你的精神一樣香甜/屈子/允許我俯身掬一捧你清冽的江水吧/讓粽香和你挺立千年的精神”——中國遼寧楊志廣的《謁屈子》從情感著筆,讓潺潺的汨羅江水隨穿越千年的詩意層層鋪展,恣意中喻思考,揮灑中見沉澱,語言嫺熟,收發自如,值得一讀。
《最亮的星離我們最近》是嗎?讓我們從肖今的詩作中去領略:“開始于本能,結束於意識/夜神秘的面紗,晚風總能輕輕揭去……急於看風景的人,風景不欣賞他/今晚的步調顯然唐突了些/而園中那小小的湖泊倒是給了她不小的驚喜/和她群巒疊嶂中隱藏的湖泊相似至極/湖水汪汪的眼睛裏倒映著自己被夜色籠罩的身影/別樣風情/懷中便有了小小的波動”,詩者從感性切入,用帶有明顯西方詩歌風格手法描述出宜人、芳香、充盈的浪漫之夜,質感中蘊涵深深的思索和感悟,表達出“哪一種真實都應該是一樣可愛”的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
“來自內心的淚珠/淬火一串串音符/自己找回自已/陽剛起真實的聲音/一曲終了,音樂的潮水/漫過重重疊疊的陰影”——中國知名詩人蔡甯的一首《揣摩歌手》從意識出發,深挖到“骨髓中的磷”,讓“一招一式”的“音質”意象飄蕩靜謐的天空,內斂的文字中無疑溶入了獨特的生活感知。
“我還在等你/虹/多年之後/我還在等你/清明的雨/在作最後的朝拜,解構一場風花雪月般的愛情”——祁夢君的一首《祭虹》浪漫處著手,任由情愫蔓延至思念的空間,纏綿中予回味,真情中蘊思索。而結尾的“把記憶留下/讓淚珠,在你枕/盛滿夢裏桃花”升騰了作品的詩意。
詩人朱建霞從《病》態的視覺感受思緒:“熬一份思念”,讓褐色的汁液散發“微苦”彌漫在房間內,用“你”饋贈的往事,靜靜地“抱守著空曠和枯萎”,寫來收發自如。而:“更多時候/我沉默/呆坐/品嘗往昔的每一個細節/時光就這樣/從兩隻空洞中溜走”給讀者文字之外的回味。
平常的意象一經詩人拾起,就仿佛具有了特別的內涵:“不是一滴水落在地上的破碎/也不是一個花瓶落在地上的破碎/我所說的破碎/是一棵向日葵在仰望的瞬間,光線的破碎/是一段時光在身體裏融化,鐘錶的破碎”,詩者李曉泉在他鄉,把骨頭一塊塊地擺在地攤上,不管“此刻,你伸手隨便選中某一塊
指頭都會割出血”的暗傷理解《破碎》,較好地融入了自己的思辯。
《來到香山》,“一棵棵樹像一尊尊佛”,詩人鄭士淵從春夏秋冬中坦然走過,那過眼雲煙的花,激動童聲的蟬鳴和一片落葉在他的眼中都是一篇詩意的經文,雖然“雪要抹去一切記憶”,但依然忘不了“像花一樣的人”,“像蟬鳴一樣的聲音”,“像落葉一樣的詩”和“像時間一樣的雪”,那是他銘心於心間的一種牽掛,給人別樣的“香山”的感覺。
簡單點講,感覺就是一個人對外界的感覺。“通常,他只是在聽她的腳步聲/一個單身女人”,詩者傷痕純從感覺起筆,描繪一個“與靜物不同”的女人,一個“面帶倦意”的女人,“把問題遺漏在走廊”的《女人》,此刻,“傾聽,可以在不同時間看到她的未來/或者保留一個進門的姿勢”,雖然,這是早年在書桌前的習慣了。作品於冷靜的敘述中,沉澱出生活的真實。
女詩人湘雯在《煙樓村荷緣》中:於月圓時刻,期待紅粉的翻轉,一葉小舟搖響滿池月色,讓“層層疊疊的心事”綻放一生無悔的守候……此時,此刻,請“你”“在月華下對坐聽我綻放,用純潔的一朵花照亮整個生命”。全詩行文感發細膩,用詞清新,情景交融,表達出詩者內心熾熱的情感。
記不清楚是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詩是上帝垂憐世人的最後一縷靈光”,是啊,詩是我們詩人的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表達,從以上詩歌中就可以看得出,雖然只是論壇精華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卻可看出一位位詩人清晰的心跳和文字閃爍的靈光,真誠地希望論壇有更多這樣的作品出現,為了我們共同的愛好,和你我眼中翱翔在澳洲上空的彩虹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