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著[節選]

重慶/譚武秀

 

父親的病故,多少讓我感受到人生的有序。他有了兒女孫子,享受到了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從容地在爺爺的墳旁為自己選擇好了墓園,還特意在旁邊為母親留下了位置,說要母親將來和他長相廝守。人啊!無論什麼時候都忘不了自己的根埋藏在哪里。

我當時聽父親說這話,心裏的念頭就是要好好愛我的母親,儘管我從未在母親跟前說一句“我愛你。”

父親的從容並不能帶走生者的悲痛,活著與死亡,界限分明嗎?活著與死亡,帶給人類思考的命題。這種思考不會讓太多的人睿智,只會讓人愈加恐懼。因為我們畢竟世俗,因為我們誰也不願意去像體驗生活一樣體驗死亡的過程,就在靈魂出竅的時候,人也無法感知。這就是上帝聰明過人之處,讓人永遠也別想去體驗死亡,然後再來告訴活著的人死亡是什麼滋味。

還沒等到我懼怕的四十二歲到來,喪失親人的痛苦接踵而至,我的侄兒在臨近結婚的時候被一場車禍奪去了年輕的生命。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讓一向堅強的哥哥用頭撞向牆壁。而我可憐的嫂子怎堪一擊?她居然一言不發,痛得流不出一滴眼淚,不流淚的痛有多痛啊!

如果說老者和病者離去順應了生死法則,那麼年輕侄兒的離去卻讓我懂得停頓思想,清理思緒。我問自己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死亡的意義又意味著什麼?仿佛侄兒逝去的靈魂附在牆壁上無言的吉它上,沒有散盡的音符告訴我:死亡的意義就在於讓活著的人好好活著,好好珍惜自己死亡前的那段日子。

人死後還會被親人或朋友想起,這樣看來,人的一生應當包括生與死,而生前的日子遠比死亡後的期限短暫得多。不管為亡者奏響的哀樂來自哪方,總有一股悲涼從心底湧起。心就會告誡自己,一定要好好活著,讓幸福快樂充實在每天每時每刻的縫隙裏。

好好活著,這既是活著的意義,也是死亡的意義。

一定得好好活著,我喊山一般地吼,我要讓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聽見,我要讓所有善良的人們聽見——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