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遊歷三章[節選]

中國/納魯若

市井趣談

埃及不愧是文明古國,開羅和亞歷山大的街上有不少雕塑,每個雕塑都記載著埃及人的一段神秘而美麗的古老故事。在車子的洪流中,常常看到駱駝馱著頭戴阿拉伯頭飾,身穿白色長袍的人,高視闊步地在大街上走著;五顏六色的馬車也在汽車流中穿行著,馬蹄的聲音與汽車的喇叭聲交相呼應。

在埃及,大熱天口渴極了,也難買到一杯冰鎮啤酒,因為按照伊斯蘭教的戒律,一般的商店和酒店是禁止賣酒的,你只能買到不含酒精的一種當地人所稱的“啤酒”,與飲料無異。要喝酒,只能到高級賓館和專門接待外國人的高檔飯館去喝。

在埃及,兩性社會性別觀念與當地的文化和宗教密切相關,除了在高級賓館裏可以偶爾看到幾個女子在做服務工作,飯館裏和商店裏幾乎看不到女服務人員,在亞歷山大開會期間,我們多次到賓館對面的一家小飯館吃飯,每天都是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來為我們做飯、端菜上桌、抹桌子等。有幾次到允許客人喝酒的高級飯店去吃飯,也見不到女性服務人員。

在埃及,人們非常虔誠地信仰伊斯蘭教。每天都有定時的禱告。一到禱告時間,詠頌聲非常高亢悠揚地從清真寺裏傳來,在做禱告時,清真寺的門口整齊地擺滿了人們脫下來的鞋子。在飯館,遇到禱告時間,正在吃飯的人都會停下來,虔誠而靜默地祈禱。在我們常常吃飯的那個小飯館,幾個小夥子服務員在飯廳的一角張羅了一個小小的祭壇,一到祈禱的時間,他們就脫掉鞋子,虔誠地跪伏在神像前,默默地禱告。在這種濃郁的宗教氛圍中,我感到,人們有一種精神信仰應該是幸福的,心有所依,不離不棄,走在世路,可能會常常冥想心中的神靈,含笑對人生,忘卻很多的煩惱吧!

在埃及,消費要會砍價,打的士也不例外,剛到埃及時,由於不知道這種討價還價的習俗,吃了幾次虧。後來學會了砍價,不管在哪兒買當地工藝品,都耐心地砍價,在僵持中,如果你裝出不想再浪費時間討價還價而準備走了時,賣主最後往往會做出一幅無奈和吃了大虧的樣子賣給你。有時,所買到的東西比開始賣主索要的價格相比,相差四五倍乃至更多。

    埃及人對中國人很友好,很多人都會說“你好”這個中文問候語,我們在埃及國家博物館邂逅相遇幾個學中文的埃及學生,他們抓住機會,熱情洋溢地“纏”住我們操練了半天漢語。有趣的另一件事是,在很多地方,人們知道你是來自中國時,常常會來向你要萬金油,而且會說“萬金油”和“風油精”這兩個中文詞。他們非常喜歡這兩樣東西,我曾將一瓶萬金油送給一個博物館的門衛,他高興得不得了,用英語稱之為中國的魔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