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園記事

鄆城/小溪清清

城南五裏莊有小桃園,約五畝,園內桃居多,間雜杏梨。因面躍進渠,倚衛東橋而名曰:衛進苗圃。苗圃成約二十年左右,伺林者乃一六旬翁。

家有小女,喜郊遊,每至春夏必遊園。春於桃下戲蝶,夏則清塘捉蝦。翁面善心慈,尤喜娃。每見小女至,便笑自心出,面若蜜糖,春則折花插女鬢,夏則摘杏與吾嘗。吾亦嘗攜了“吳家驢肉”“皮家燒雞”相贈。一日,女過星期,吾大假,女力主野餐與翁同。吾等攜了可樂、燒雞、半斤裝“水滸王”去進衛。及至園,翁正簷前剪韭,女曰爺,鬱鬱水滸王!翁見女來,眉開眼笑,忙棄刀剪於畦,雙臂環女曰:妮,嫩嫩三鮮餃!翁拿一面盆出,再置一案板于桃下石台,翁妻則攜瓢盛面,群雞則咕咕有聲隨其後,以為麥麩糙米。吾摘韭於簷下,翁抽水於井臺,皆無視雞鵝。女則持棍亂打,黃狗亦左沖右突助女威。

午時,翁孫女來,約十歲,高吾女只三四寸,然立淨手臉,案前案後,調餡燃灶擀皮子,皆有條不紊,熟若炊婦。小女亦淨小小手,爭擀皮。風柔柔而吻面,光煦煦而沐身,桃下石台,十手弄粉,雞則攜了雛兒草垛尋蟲,狗因閑閑而假寐於籬前。翁妻曰:“吾幼時會唱俚歌。”“說於吾!”雙女齊聲,翁妻笑,一串俚歌立自菊花紋出:“新媳婦,下廚房,挽挽袖子擀麵湯,盆裏出個大白鵝,啪嗒摔在案子上 ……

集“險、秀、奇、絕”為一體的瓊英洞群[節選]

雲南/踏雪仙子

瓊英洞群之水洞位於鳳慶縣郭大寨鄉西北部瓊英村境內。洞的四周都是高山懸岩,洞口朝北,綠樹成蔭,深藏在南山峭壁之下,從北山坡往下看,洞口黑咕隆咚的,而又隱隱約約地綴滿了吊燈般的石鐘乳,可稱之為“險”。洞內涓涓山泉,終年流淌,石田連片,小的似皺紋,大的如水池似月牙,活像村寨裏的田園地塊,可稱之為“秀”。石田的形成則是每年夏天雨水浸溢的時候,開田的“神水”悄悄地從岩縫裏探出來,從“壩水”頭上又悄悄地往下淌,日久天長,石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奇跡般地出現在洞內,可稱之為“奇”。洞始終往下延伸,行百十步,可聞到嘩嘩的流水聲,洞內有兩條小河,一左一右,從岩壁上鑽出來,交匯在一起,順洞流淌,終於打個漩渦從地下不知從什麼方向流走,可稱之為“絕”。

瓊英水洞內有許多歷代官員、名人的題名、題詞。例如:明嘉靖戊午年(1558)夏,順寧(今鳳慶)土知府猛寅在洞內留有瓊英仙洞四字。民國元年(1911)夏,知府張漢皋尋幽到此,甚稱其奇,詡為諸洞之冠。民國二年即拔款修整,選至懸岩下為遊客棲息之所,並鑿下瓊英洞別有天地等詞語。民國四年冬,知縣唐夢紅約大理張肇興同游,留下詩文數篇。民國二十五年,順甯縣長李錫桐留有雲窠題詞。陸軍少校楊體仁、順甯中學校長段顯文,捐款架梯在洞內懸岩上請匠人鑿下桃源二字巨匾。詩文還有許多,不一一列舉了。在《順寧縣誌》中錄有康熙舉人楊瓊林的詩作:“古洞幽深別一天,五丁開鑿不知年,鏗鏘石奏鈞天樂,錯落花生玉女鈿。溪水帶煙流竹外,野雲扶雨過山巔,尋幽問得桃源路,恍惚歸風葛稚川。”其中記載著世人因聽瓊英洞被稱為“仙洞”慕名而來,尋幽至此的歷史記錄:“土酋孟民,曾率人秉炬行百里,洞豁然開朗,有大溪亙絕,隔岸有桃花濃豔,恨無舟渡。廢然而返。因思武陵原非虛語。”

在當地流傳著有關瓊英洞的許多神話和傳說。相傳瓊英洞原是仙人之天地,小河岸邊都是桔子、香蕉和瑤草。有時天陰下雨,洞內就有“澎澎”的鐘鼓聲傳出來,遙震十裏。據當地人說:“每當天明,洞裏‘古鐘’下常有五六寸長的雞爪痕跡和一尺二三寸大的男人腳印。”“道光年間,人們常見一個滿身都有是小葫蘆的老道人,天天在洞頂高懸的鐘乳石上爬行睡覺……”還有許多流傳的神話和傳說,可現在的人已經不信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