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跃迁》电子月刊 The Epochal Transition | www.times.net.au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 :: 阅读主题 - [全球联动]迷踪拳非遗传人 · 洪润源
<BR><a href='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12/'>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font></a>总目录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


凡发布过激政治、宗教、人身攻击言论,一律删除。

澳洲长风导航 Site Map
 
 帮助帮助   搜索搜索   会员列表会员列表   团队团队   收藏夹收藏夹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登录登录 

[全球联动]迷踪拳非遗传人 · 洪润源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时代跃迁》电子月刊 The Epochal Transition | www.times.net.au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943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9112


文章时间: 2025-7-12 周六, 下午3:29    标题: [全球联动]迷踪拳非遗传人 · 洪润源 引用回复

[全球联动]迷踪拳非遗传人 · 洪润源


在我人生众多的际遇中,有些缘分,注定要被岁月铭记。洪润源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不可轻忽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文化收藏家,也是一位身怀绝技、行藏有度的传统武术传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迷踪拳”传承人,经中国国家文化部门正式审批确认。这一身份,是对他一生武学修为、文化积淀与传承努力的最高肯定。

与洪润源先生的结识,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十大高手聚香江”的盛会。那是一个英雄际会的年代,各路武林名宿汇聚一堂,而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温而不弱,藏锋于内”的古派人物。不同于有些拳师的张扬与功利,他一直以极为低调的姿态行走于文武之间,深藏不露,却稳如泰山。从那之后,我们保持联系,偶有交流,而真正的深度互动,则是十余年后,我们在推广太极与传统文化的新平台上再次并肩。

洪润源先生的“迷踪拳”,源自清末民初流传至今,技法讲究“形随意动、步如游龙”,一如其名,变化莫测、神秘莫辨。他并非靠空口承袭,而是实实在在地练就了这一套功法的神髓,并且通过多年教学、推广、演示与文化倡导,使这一濒危拳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他的拳术中有深厚的传统精神,也有现代传播的智慧,是融合而非守旧,是光大而非固守。

除了武学,洪润源先生在文化收藏领域同样造诣非凡。我曾在一次交流中,被他展示的一组扇面作品惊艳,那不是简单的收藏展品,而是包含作者来历、历史渊源、书法风骨与绘画精神的整合讲述。他讲每一件作品时,不是简单陈列,而像在讲一段段隐秘的历史篇章,让人肃然起敬。他曾主办多次香港地区的民间文化展览,推广书画、古籍、文玩知识,让传统文化在市井之间散发余韵。

更难得的是,2024年我成立“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时,洪润源先生便欣然支持,并积极参与我们与香港地区太极、气功、传统文化各界的交流。他与我们一起在“国际太极日”活动中亮相,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他始终站在传播中华文化、联结全球华人传统精神的第一线,从不争名夺利,只求一点光热。

我们在私下交流中,他曾感叹:“迷踪拳不是一门打斗的拳,而是一门追踪人心、踏实行走的术。”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他看重的不只是拳脚的快慢,而是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延续感。这也让我愈发敬重他身上那种“以身立教”的本色。

在当下这个纷扰的时代里,有多少武术被当作表演,有多少文化被用作装饰,而洪润源先生却一直如一口老井,静静守着那份属于迷踪拳与中华文脉的清澈。他不是高调的“拳王”,也不是市侩的“名师”,而是实实在在、一手拳谱一手书卷,文武兼修的正统传人。他的每一步,都深扎在时代变革的泥土中;他的每一拳,都透出一份对民族精神的敬畏。

我常说,真正的文武之人,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根”,而洪润源,正是这样的存在。在我所有武学与文化交往的友人中,他是少数几位能在文与武之间实现真正融通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并非偶遇的江湖过客,而是在时代不同节点上始终心脉未断、默契同行的同道中人。

愿这篇小文,记录的不只是我的一份敬重,更是对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致敬;对一位文化践行者的铭记;对一位文武融合者的见证。
迷踪拳不再迷失,因为有他这样的人,一直在。

—— 写于澳洲悉尼,纪念我与洪润源先生文武相识。


洪师傅练功英姿


左起: 迷踪拳传人洪润源师傅、前香港奥委会主席贝钧奇、香港太极国际学院主席林文辉、澳洲国际气功太极学院主席巫朝晖。


洪师傅还是一位文物收藏家
上图左起:巫朝晖、洪师傅、林文辉,欣赏珍品收藏



以下是洪润源师傅授权使用的文稿

中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迷踪拳”简介

中国武林历来有宗山水沿浪子燕青在河北和山东一带传下燕青拳一脉。查阅文献,可考记录只能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泰安(岱岳)人孙通习得迷踪拳术,北上河北省沧州传授发展。至清末,开创上海精武体操会的拳师霍元甲因技胜日本武士而名扬海内外。随着民国八年(1919年)孙中山先生作序的《精武本纪》出版,迷踪拳取代燕青拳之名不胫而走。

据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出版的《少林迷踪派拳谱》所载,吾师襄雨亭乃河北省沧县人,自幼习武。24岁出任东北长胜镖局讲师,期间受北平九门提督王淮庆(后拟升北平卫戍总司令)提拔,任军中第一大队总教练,继任七年。后随军归隶张学良,仍续任教三年。再得山东督军张宗昌赏识,获聘任教于其军中两年。张宗昌逝世后,襄师投上海精武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南走广州湾(今湛江),任教西营新武堂。至光复后,落戶香港南华体育会,传授拳剑武艺,终其一生。上世纪50年代初,北方拳师定居香港,旧照片中被称为“河北三杰”者,分别为擅长劈挂拳的郝德海、迷踪派兼练两手厮扑脚法的孟某等。1950年代末,笔者就读的学校在南华体育会举办运动会,偶遇襄师,遂拜师学艺。时光飞逝,转眼六十余年。

2009年,国家委派暨南大学教授赴香港普查留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适逢其会,在下向普查人员申报传承沧州武术迷踪派一拳一剑,并于2014年获国家批准,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刊登于当年《政府宪报》。“迷踪拳”与“绝泡剑”遂并列成为“社会实践类”中华武术非遗传承项目。2016年,更以中华武术表演获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颁发《文娱服务》选项的“服务提供者证书”。

迷踪派武术的精义为“以礼待人,忍让容人;能发能收,点到即止”。修习迷踪拳以身、眼、手、步、法为纲,以闪、展、腾、挪为领。迷踪步暗合八卦游移方位,注重调理肌腱关节与脏腑功能,保持身体舒泰,维持优雅生活品质。术德双修,潜移默化培养尊师重道、礼让容人的武德宗旨。学武强调互相学习、与人为善的尚武崇德精神,通过交流互鉴、教学相长增进友谊。中华传统武术肩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在下的迷踪拳理念与技艺曾于多所大、中、小学校推广示范,作为体育课程选项,亦为香港国民教育及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养环节。于社会实践层面,迷踪拳为文娱事业资源、文武体验与文化传承之载体,助力中华民族文明昌盛永续。

中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武术”迷踪拳”申报传承人 洪润源
2025年7月
版权归Tiglion Consultancy Company Limited所有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巫朝晖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Aust Winner 澳洲长风论坛总目录 -> 《时代跃迁》电子月刊 The Epochal Transition | www.times.net.au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 颠覆已知结构,开启重写世界之路!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澳洲长风(www.australianwinner.com)信息部提供论坛管理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