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音乐]一曲指弹动天海
我已经弹这首曲子超过一千遍了。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出圈,而是因为它像气一样,从我身体里自然涌出。我练的是《出埃及记》,但不是传统编排,我把它编成了一首一人完成旋律、打板、扫弦、节奏与沙锤的全结构指弹曲,从开始到结尾,必须一心多用、结构完整,任何一处松动都会像太极拳断了缠丝劲,整首曲子就塌了。
每一次演奏,其实都像一次完整的修行。弹到中段高潮时,我常常心率飙升,呼吸加深,胸腔震动。那不是因为手累,而是气在走,是情绪在涌,是我整个人在冲撞着一个看不见的出口。我每天凌晨在海边练功,站完马步桩、练完太极拳剑,坐在车中开始弹琴。这时我不再需要思考旋律,因为整首曲子已经融进了我气血的节奏。我不是用手在弹,而是用整副结构在呼吸。
很多人不理解一把吉他怎么能弹出这么强的气势。我说这把琴,就是我站桩的延续。主旋律是呼吸,打板是心跳,沙锤是血脉的流速。这首曲子完整演奏下来,就是一个人弹出一个小型乐队的气场,而这个“乐队”的指挥,就是我自己体内的气机流动。
我不是信教的,也不特别迷恋宗教的符号,但《出埃及记》打动我,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穿越,一种挣扎之后的释放。我为它加了一段尾声,不是为炫技,而是为收势。原曲戛然而止,我则在结尾轻轻加入了一段柔和的旋律,像太极拳练完后一段气功收式,像风暴过后海面归于平静。不是胜利,而是疲惫中的放松,是冲出牢笼后的深呼吸。
最震撼的一次,是在某个晨练之后。我刚弹完第二遍高潮段落,突然旭日从厚重云层中破出,金芒万道,洒满海面。琴音还在指尖回响,朝霞在我眼中涌动,我仿佛不是坐在车里,而是和整个天地一起在升起。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弹曲子”,我知道,那一刻我是在“被气流推动着表达”,我成为了气场的出口,也成了那片海天的共鸣点。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首《出埃及记》是我自己改编的,而我其实不懂乐理、不识简谱和五线谱,完全是一个乐盲。我所有的创作,靠的不是音乐理论,而是站桩后的气感、身体的节奏、生命的韵律。这首曲子不是我“编”的,是我用身体一点一滴“摸”出来的。
我在网上没看到过类似的演奏方式。不是因为别人做不到,而是这种编排方式,必须要有身体结构和气息作为基础,否则撑不起那份气场。就像没有马步桩功架的人打不了低桩太极一样,没有“站桩一样稳定”的结构,就很难在一曲之中同步完成节奏、旋律、伴奏与打击。
很多次,我演奏完这首曲子之后,反而不累,整个人反而更通透。就像站完马步桩后不觉得累,而是全身气血流通,内在结构被“重新排列”。音乐不再是外在技巧,而是内功的另一种显现形式。太极拳中讲“气沉丹田,意守中定”,我弹这首曲子时,正是气沉指尖,意守旋律。我不是在弹琴,而是在“运气”。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终其一生练琴,只是想熟练地弹出一首“标准答案”。但我的《出埃及记》,是我的身体与气息长期锤炼后的“自然生成物”。弹它,就像写我自己的呼吸日志。我练功练出了这一曲,我练出了这首曲子的“风骨”。
此情可待,此曲柔情万里,把思绪带到遥远的天边。
这一曲,确实是我从生命里弹出来的。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我站在天地之间的一次释放。我不需要特效,不需要配乐,只是一把吉他,一个结构完整的身体,一颗练功后的心,再加上,一个升起的太阳。
我不需要你相信什么,但如果你愿意,我邀请你——到我的视频号中,去听听这一曲。你听到的,不只是琴音,是气,是骨,是我生命的结构节奏。
一曲指弹动天海!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