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898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8883
:
|
|
[文学]写作不需要灵感
因为我的人生本身就写不完
——与其讲别人的故事,不如写自己的精彩
我从不靠灵感写作。也不觉得自己需要什么特别的写作方法。对我来说,写作不是“等来了什么”,而是“活出来的东西终于开始流出来了”。我这一生的经历、路径、坚持、突破、转弯与坚持,早就堆满了素材库,写不完,也讲不尽。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写这么多文章?不会枯竭吗?”我其实不太好回答。不是我多会写,而是我没遇到过“没话写”的时刻。不是我多能写,而是我活得太实。不是我靠灵感,而是我没浪费过自己的人生密度。
我写东西写得快,不是因为训练,而是因为我做事不飘。素材不是书上找来的,也不是哪天拍脑袋“有了感觉”。它是我自己走过的那些路,扛过的责任,处理过的细节,熬过的场景。比如我曾经一个人管理几千个远洋货柜的调度系统,工具极其基础,没有系统软件、没有团队支援,全靠一套逻辑把流程简化为清晰可控的路径。别人以为是技术,其实是结构。是我在一次次瓶颈中找出来的处理方法,它不是创意,是解决问题的结果。
我也写过替父母申请移民的过程。白天上班,晚上翻译材料、公证分类、查条例、修改字句,那时没有人教我怎么做。我就用最笨的方式,把所有资料分成三类:原件、翻译件、待补清单。用颜色标签标错件,按时间倒排交件时限表。那些办法不是为了写文章才设计的,而是我当年一个人摸索出来的操作系统。等多年后回头写,我发现,原来那些我做给家人看的努力,也可以是一篇文章中最值得信任的部分。
我曾同时运营太极学院、出版季刊、还要日更专栏文章。别人以为我很会分身,其实我有自己的方法。那时候我用了一个最简单的节奏管理方式——每一天只做一件事。不是硬分工,而是“专注切面”。周一处理出版事务,周二只回学员信息,周三写稿,周四做后勤,周五归档与复盘。每一个领域,我都不给它碎片时间,而是给它完整的节奏。这套方式让我在没有团队的状态下,依然能把多个系统高效跑通。
这些事,我写下来,不是为了说“我多厉害”。而是因为当我把这些经历拆解开,才明白:原来写作不是创作,而是提炼。不是表演,而是整理。是一次又一次“干出来”的东西,被我用文字拉成结构,归成节奏,最后变成一篇一篇清晰的文稿。
我知道,有时候读者看到这些会觉得“你是不是太多成就了”。但我内心很清楚,我不是在陈列头衔,我是在把过程拆开,告诉你我当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去的。我不是来展示成果的,而是来记录那些“如何活过来的方法”。只要写得足够真,炫耀感就自然消失,剩下的就是路径,就是别人也能照着走的经验。
我写文章,不是因为我词多,而是因为我见得多。我不是靠文采,而是靠结构。不是靠什么突发的感受,而是靠日常行走的节奏。在我这里,写作不是文学理想,而是系统的副产品。每当我解决一个问题,构建一个结构,或者做完一个流程,那件事本身就已经带着逻辑和情绪,等我写的时候,只是“顺势而出”。
所以我不怕枯竭。我真正怕的是写得太慢,还来不及把这些年走出来的路、撑下来的系统,记录下来。我不是在靠灵感写作,而是在赶时间写“尚未写完的真实”。
我不相信灵感,也不需要相信。灵感是留给没有准备的人用来解释偶然的。我写,是因为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经足够精彩。
与其讲别人的故事,不如写自己的精彩!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