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晖
澳洲长风论坛论坛管理员,欢迎您常来。
加入时间: 2005/09/11 文章: 3943 来自: 澳洲悉尼 积分: 19112
:
|
|
[武学]睡眠中的功夫
我几十年习惯平躺仰卧入睡。姿势几乎没有改变。别人翻来覆去,我往往一躺就定住。仰卧时,身体完全交给床面。肌肉不需要支撑。全身都能松开。
我长期不用枕头,几十年都这样。仰卧时后脑自然平放在床面,让颈椎与胸椎自然对齐,使脊柱自颅底至骶骨形成一条连续支撑链。呼吸动力因此可直达盆底,膈肌升降与盆底起伏形成 1:1 共振,将普通呼吸转化为脊柱筋膜系统的内在按摩。这样躺着,身体没有任何扭曲,呼吸也能顺畅到底,气机上下通达,真正体会到任督二脉在睡眠中自然贯穿。
呼吸也随着放松自然变得深长。吸气时腹部微微鼓起。呼气时腹部深深收缩,贴向脊椎。几十年如一日,每一次呼气腹部都能自然回收,胸骨下端的剑突位置会明显显露。那一带的鸠尾穴、中脘穴、巨阙穴随着呼吸而起伏。别人要练逆腹式呼吸才能体会的贴脊效果,我在睡眠中每天都在做。
我逐渐体会到,这其实就是功夫。很多师傅常说站桩要全身松沉,可松得过平躺吗?当我平躺仰卧,全身重量完全卸下,连意念也交给呼吸带走。真正的松沉,其实我每晚都在练至少七小时,比一般人每天练半小时长的多。
所以我常说,我的经络从来就没有堵塞过。别人打坐要松沉,我睡觉就是修炼。别人站桩要调息,我自然呼吸就是练功。只是我多年没有意识到。直到练拳多年,我才明白自己原来一直有这样的底子。
当然,站桩与睡眠不同。睡眠是完全的被动松沉。站桩是主动松沉,要在重力中寻找平衡。要在用力和放松之间找到合一。但因为我几十年的睡眠习惯,我更容易体会到站桩松沉的感觉。别人要练很久才能放松到位,我很快就能进入。
这让我在练马步桩、金鸡独立时,呼吸自然能拉得更深。心率更稳。即便闭眼单脚站立三十多分钟,我依然保持呼吸匀长。鼻吸鼻呼,细细绵绵。就像夜里自然呼吸一样。
有些师傅要求吸气时腹部贴向脊椎。这是逆腹式呼吸。我清楚知道原因。因为人在清醒时自然呼吸,呼气会自然收腹,但没有深度贴向脊椎。只有睡眠时才会自然做到。清醒时要想达到,就必须练逆腹式。这样才能在醒着的时候也把气机收束。
所以我的修炼其实是一种互补。睡眠时,顺腹式呼吸让我不断练“松”。练气沉,练经络畅通。清醒练功时,逆腹式呼吸让我主动练“收”。收束丹田,稳定中轴,内气聚而不散。松与收相合,这就是完整的功法。
几十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像潜移默化的修炼。别人可能一生也没体验过呼气腹部深贴脊椎的自然感受。我却夜夜如此。久而久之,我的体质改变了。站桩不怕冷,海边六到九度的风里,三分钟全身发热,五分钟冒汗,十分钟头顶出汗。别人穿厚衣服发抖,我穿秋装安然练拳。
这让我明白,所谓气冲病灶,功到病除,也未必都要在练功场上发生。有时我们在睡眠里,就已经在无形中修复自己。我的右手曾经因旧伤和腕管综合症而麻木。经过站桩、练剑,再加上每天的深沉睡眠呼吸,半年后症状全消。气血通畅,触感恢复。
我开始珍惜这种看似平凡的习惯。别人追求花哨的招式。我知道真正的根基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事里。正如师父说的,要打人,先站稳。要练功,先会松。松到极致,就是平躺。
我每天晚上睡觉,就是每天练松。每天早晨练桩,就是在清醒中练收。日夜之间,松收相合。武学的根基,在不知不觉中被打牢。
这就是我的体悟。睡眠不是单纯的休息。它可以是一种功夫。只要你体会到呼吸的细微变化,体会到腹部贴向脊椎的自然力量,你就会明白,原来最深的功夫往往在最寻常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
【极简架构体系创建者】
【巫朝晖专栏——重写世界】
【巫朝晖文学作品链接】
上一次由巫朝晖于2025-8-21 周四, 上午3:32修改,总共修改了2次 |
|
|